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三 (1)

1. 卷第十三

2. 治兩感傷寒諸方

夫兩感傷寒者。一日巨陽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煩滿而渴。二日陽明與太陰俱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飲食。譫(音佔多言也)言妄語。三日少陽與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厥逆。水漿不入。不知人事。即難治也。何者。臟腑表裡同受其邪。五臟內傷。六腑閉塞。陰陽交爭。

榮衛不行。如是之後。三日乃死。夫傷寒兩感。初得二三日。不得汗。又吐下。不得其人。四肢沉重。心神昏悶。手足厥逆。心中煩躁。渴水頭痛。憎寒壯熱。或即吐逆。腹脅疼痛。轉加困重。不得睡臥。陰陽交併。不可救療。如此之候。當觀其形證善惡。察其受病淺深。而行極療。

亦可瘥也。

治兩感傷寒。一兩日不得汗。脈沉遲。心中煩悶。毒氣相傳。陰陽交併。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乾薑(三分炮裂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檳榔(半兩),訶黎勒皮(三分)

上件藥。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良久。吃熱粥投之。以助藥力。

治兩感傷寒。頭痛身熱。心胸悶亂。宜服發表桂心散方。

桂心,前胡(去蘆頭),甘草(炙微赤銼),皂莢灰,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調下二錢。頻服。以汗出為度。

治兩感傷寒。毒氣傳受。陰陽交併。宜服解表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麻黃(一兩去根節),乾薑(半兩炮裂銼),薄荷(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蓋出汗。

治兩感傷寒。陰陽二毒交併。身體手足厥逆。心中熱悶。強語。三部脈微細。宜急救之。四逆湯方。

乾薑(三分炮裂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良久。吃熱粥以助藥力。汗出為度。

治兩感傷寒。遍身疼痛。腦目疼悶。心胸煩熱。四肢沉重。宜服附子散方。

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桔梗〔半(一)兩去蘆頭〕,防風(一兩去蘆頭),桂心(一兩),羌活(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黃耆(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良久。吃熱粥投之。衣蓋取汗。

治兩感傷寒。不得汗。頭痛。心胸不利。宜服此方。

人參(去蘆頭),赤茯苓,芎藭,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桂心(以上各半兩),訶黎勒皮(三分),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白話文:

兩感傷寒的各種治療方

所謂兩感傷寒,是指一天之內,太陽經和少陰經同時發病,會出現頭痛、口乾、煩躁、口渴等症狀。第二天,陽明經和太陰經同時發病,會出現腹脹、身體發熱、不想吃東西、胡言亂語等症狀。第三天,少陽經和厥陰經同時發病,會出現耳聾、陰囊收縮、四肢冰冷、無法進食、意識不清等症狀,這種情況就很難治療了。原因是臟腑表裡同時受到邪氣侵襲,五臟功能受損,六腑阻塞不通,陰陽之氣互相爭鬥,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到了這種地步,大概三天就會死亡。兩感傷寒剛發病時,一兩天內如果無法發汗,又出現嘔吐或腹瀉,情況就會變得不好,會感到四肢沉重、精神昏沉、手腳冰冷、心中煩躁、口渴頭痛、怕冷發熱,或者馬上嘔吐、腹部或脅肋疼痛,病情越來越嚴重,無法睡覺。陰陽之氣同時受到損害,這種情況難以救治。出現這些情況時,要觀察病人的整體狀況,了解病情的輕重深淺,再進行有效的治療,或許還有痊癒的機會。

治療兩感傷寒,一兩天內無法發汗,脈象沉緩,心中煩悶,毒氣相互傳染,陰陽之氣同時受損,適合服用人參散。

  • 人參散配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附子(三分,炮製過,去除皮和臍)、乾薑(三分,炮製過,切碎)、川大黃(一兩,切碎略炒)、檳榔(半兩)、訶黎勒皮(三分)

將上述藥材粗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小碗水和半片生薑,煎至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稍後喝些熱粥來幫助藥力發揮。

治療兩感傷寒,出現頭痛、身體發熱、心胸悶亂等症狀,適合服用發表桂心散。

  • 發表桂心散配方: 桂心、前胡(去蘆頭)、甘草(炙過,略炒切碎)、皂莢灰、厚朴(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後炙熟)(以上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用生薑湯調服,不拘時間,頻繁服用,以發汗為目標。

治療兩感傷寒,毒氣傳染,陰陽之氣同時受損,適合服用解表散。

  • 解表散配方: 附子(一兩,炮製過,去除皮和臍)、麻黃(一兩,去根節)、乾薑(半兩,炮製過,切碎)、薄荷(一分)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粗散劑,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碗水,煎至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蓋上被子發汗。

治療兩感傷寒,陰陽兩種毒氣同時侵襲,身體手腳冰冷,心中發熱煩悶,說話不清,三部脈象微弱細小,情況緊急,要立刻搶救,適合服用四逆湯。

  • 四逆湯配方: 乾薑(三分,炮製過,切碎)、附子(一兩,炮製過,去除皮和臍)、桂心(一兩)、甘草(半兩,炙過,略炒切碎)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粗散劑,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碗水,煎至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稍後喝些熱粥來幫助藥力發揮,以發汗為目標。

治療兩感傷寒,全身疼痛,頭部眼睛脹痛悶悶的,心胸煩熱,四肢沉重,適合服用附子散。

  • 附子散配方: 附子(二兩,炮製過,去除皮和臍)、桔梗(半兩(或一兩),去蘆頭)、防風(一兩,去蘆頭)、桂心(一兩)、羌活(一兩)、乾薑(一兩,炮製過,切碎)、黃耆(一兩,切碎)、甘草(半兩,炙過,略炒切碎)、厚朴(一兩,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後炙熟)

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碗水,煎至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稍後喝些熱粥,蓋上被子發汗。

治療兩感傷寒,無法發汗,頭痛,心胸不暢,適合服用此方。

  • 此方配方: 人參(去蘆頭)、赤茯苓、芎藭、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厚朴(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後炙熟)、桂心(以上各半兩)、訶黎勒皮(三分)、吳茱萸(一分,用湯浸泡七次後烘乾略炒)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細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小碗水、半片生薑和兩顆棗,煎至五分,去除生薑和棗,不拘時間溫服,連藥渣一起稍稍加熱服用。稍後喝些熱粥,蓋上被子發汗。

治療兩感傷寒,內裡實熱,氣機逆亂不順,皮膚乾燥,適合服用麻黃散。

  • 麻黃散配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桂心(半兩)、羌活(半兩)、赤芍藥(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川大黃(一兩,切碎略炒)、訶黎勒(一兩,用皮)、甘草(三分,炙過,略炒切碎)、麥芽(一兩,炒至微黃)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細散劑,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小碗水,煎至五分,不拘時間,連藥渣一起溫服。

治療兩感傷寒,三天無法發汗,煩悶不安,眼睛睜大,四肢冰冷,心腹堅硬,大小便不通,適合服用此方。

  • 此方配方: 牽牛子(二兩,生搗取末一兩)、乾薑(一分,炮製過,切碎)、川大黃(半兩,切碎略炒)、蓬莪朮(一分)、桂心(一分)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細散劑,加入牽牛子末,一起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小碗水、半片生薑、三段蔥白和四十九粒豆豉,煎至六分,去除藥渣,服用,以通利大便為目標。

治療兩感傷寒,病情嚴重,能迅速起效,可以預先調配此方。

  • 此方配方: 硫黃(五兩,細研水飛過)、硝石(五兩,細研成粉)、皂莢(十枚,未蛀蟲的,去黑皮塗上酥油炙至黃焦,去子)

先將皂莢搗碎,用十二月的雪水一升浸泡兩天,揉搓至軟,用生絲布過濾取汁,將汁液與硫黃、硝石混合,調至軟硬適中,放入瓷瓶中密封,不可透風。在陰涼處挖地兩尺深埋瓶,從正月一日到十五日取出。如果太濕,再陰乾兩三天。用剛煮熟的米飯搗爛,將米飯與藥材混合均勻,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不拘時間,用蔥茶送服。如果吃下有毒食物,要先排泄後再服用。

治療兩感傷寒,四肢冰冷,緊急情況適合服用此方。

  • 此方配方: 附子(半兩,燒至半黑)、芫花(半兩,用醋拌炒至黃黑色)、皂莢(半兩,去黑皮塗上酥油炙至黃焦,去子)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末,用一合豆豉心,用湯浸泡細研成膏狀,加入藥末混合搓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丸,不拘時間,用去根節麻黃煎湯送服,每走五里路服一次,以發汗為目標。

治療兩感傷寒,神志不清,昏沉迷悶,煩躁口渴,頭痛逐漸加重,適合服用三聖散。

  • 三聖散配方: 天靈蓋(一枚,白色,塗上酥油炙至黃色)、苦參(三兩)、甘草(一兩,炙過,略炒切碎)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細散劑,不拘時間,用熱酒送服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