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七 (10)
卷第二十七 (10)
1. 治虛勞不足諸方
夫虛勞不足者。是因中風傷寒熱病。勞損溫瘧大病之後。血氣減耗。臟腑未和。故使虛乏不足。虛乏不足則經絡受邪。隨其所犯。變成諸病也。
白話文:
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的人,常常是因為中風、傷寒、熱病、勞累過度、感染溫瘧或其他大病後,造成血氣耗損,臟腑功能失調,才會導致虛弱、氣血不足的狀態。而虛弱、氣血不足就會讓經絡受到邪氣侵襲,根據侵犯部位的不同,會引發各種疾病。
治虛勞不足。四肢無力。不能飲食。食即多汗。宜服熟乾地黃散方。
白話文:
治療虛弱勞損不夠的情況,四肢感到無力,無法正常飲食,吃東西時容易多汗,應該服用熟乾地黃散這個方子。
熟乾地黃,牡蠣,黃耆(銼),人參(去蘆頭),麥門冬(去心),白茯苓(以上各一兩),續斷,白芍藥,桂心,五味子,甘草(炙微赤銼),當歸,白朮,山茱萸(以上各三分)
白話文:
熟乾地黃、牡蠣、黃耆(切碎)、人參(去除根鬚)、麥門冬(去除內心)、白茯苓(以上各 60 克),續斷、白芍藥、桂心、五味子、甘草(微烤至微紅,切碎)、當歸、白朮、山茱萸(以上各 18 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治虛勞。不汗出而悶。脈結心悸虛煩。宜服龍齒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約 6 克)。取半兩(約 3 克)生薑和三顆紅棗,放入一個中尺寸的茶杯中。加入水,煎煮至水量剩下三分之二。過濾藥渣。於餐前溫熱服用。
龍齒(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耆(一兩銼),麥門冬(一兩去心),熟乾地黃(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
白話文:
- 龍齒:1 兩
- 甘草:半兩,炙烤微紅,切碎
- 黃耆:1 兩,切碎
- 麥門冬:1 兩,去芯
- 熟乾地黃:1 兩
- 人參:1 兩,去蘆頭
- 桂心:半兩
- 乾薑:半兩,炮製裂開,切碎
- 阿膠:1 兩,搗碎,炒焦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虛勞不足。小便數。四肢無力。不能自持。宜服此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加入三顆棗子,煮至剩六分滿,濾去渣滓,不分時間溫服。 治療虛弱勞損、小便頻繁、四肢無力、無法自持的情況,應服用此方。
石斛(一兩半去根銼),黃耆〔二(一)兩銼〕,澤瀉(一兩),補骨脂(一兩微炒),遠志(三分去心),牛膝(一兩去苗),當歸(三分),人參(一兩去蘆頭),熟乾地黃(二兩),桂心(三分),五味子(半兩),白茯苓(一兩),鹿茸(一兩半去毛塗酥炙微黃),龍骨(一兩)
白話文:
石斛(15 克,去掉根部,切碎) 黃耆(60 克,切碎) 澤瀉(30 克) 補骨脂(30 克,略炒) 遠志(9 克,去掉心) 牛膝(30 克,去掉枝苗) 當歸(9 克) 人參(30 克,去掉蘆頭) 熟地黃(60 克) 桂心(9 克) 五味子(15 克) 白茯苓(30 克) 鹿茸(45 克,去掉毛,塗抹酥,炙烤至微黃) 龍骨(30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用羊腎一對。切去脂膜。以水一大盞半。煮取汁一盞。去羊腎。入藥五錢。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晚食前覆滓再煎服之。
治虛勞不足。臟腑虛弱。四肢乏力。不能飲食。宜服黃耆散方。
白話文:
按照上述藥方,將藥材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時,取一對羊腎,切掉脂肪和筋膜,用約一大盞半的水煮至剩下一盞水,撈出羊腎。加入五錢的藥粉,煎煮至剩下一半。過濾渣滓,在飯前趁溫熱服用。晚餐前,將渣滓再煎一次,服用。
黃耆(銼),人參(去蘆頭),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當歸,附子(炮裂去皮臍),石斛(去根銼),白朮,山茱萸,白茯苓(以上各一兩),桂心(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一兩半去心)
白話文:
黃耆(切碎),人參(去鬚根),陳皮(用水浸泡後去除白瓤並烘烤),當歸,附子(炮製過後去除皮和臍),石斛(去根切碎),白朮,山茱萸,白茯苓(以上各 50 克),桂枝(15 克),甘草(50 克,烤至微紅切碎),麥門冬(75 克,去核)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虛勞不足。咳逆上氣。不欲飲食。四肢乏力。宜服胡麻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半分生薑和三顆棗,煎煮至剩六分滿,濾去渣滓,飯前溫服。 治療虛弱勞損、體力不足、咳嗽氣喘、不思飲食、四肢無力,適合服用胡麻散。
胡麻,桂心,甘草(炙微赤銼),人參(去蘆頭),澤瀉,黃耆(銼),白茯苓(以上各一兩),五味子,麥門冬(去心焙),地骨皮,天門冬(去心以上各半兩),熟乾地黃(二兩)
白話文:
胡麻(1兩)、桂心(1兩)、甘草(1兩,微烤至微紅,切碎)、人參(去掉蘆頭,1兩)、澤瀉(1兩)、黃耆(1兩,切碎)、白茯苓(1兩)、五味子(半兩)、麥門冬(去心、炒過,半兩)、地骨皮(半兩)、天門冬(去心,半兩)、熟地黃(2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薤白兩莖。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虛勞不足。乏力少食。宜服大補益石斛散方。
白話文:
上述藥方。研磨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倒入鍋中,加入兩根薤白和半塊生薑。煎煮至水量減少四分之三。濾去藥渣,不限時間趁溫熱服用。
石斛(二兩去根銼),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令乾),遠志(一兩去心),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續斷(一兩),天雄(三分炮裂去皮臍),熟乾地黃(二兩),枸杞子(二兩)
白話文:
- 石斛:2兩,去除根部,切碎
- 肉蓯蓉:2兩,浸泡在酒中過夜,颳去表皮,烘乾
- 遠志:1兩,去除內心
- 菟絲子:1兩,浸泡在酒中3天,曬乾後另行搗碎成粉末
- 續斷:1兩
- 天雄:3分,炒裂,去除皮和臍
- 熟地黃:2兩
- 枸杞子:2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虛勞。能益氣補不足。建中散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為粉末。每次服用,飯前用溫酒送服兩錢。 治療虛弱勞損,能夠補氣,彌補體內不足。這是建中散的方子。
黃耆(銼),桂心,白芍藥,白朮,當歸,附子(炮裂去皮臍以上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木香(三分),熟乾地黃(三分)
白話文:
黃耆(切碎),桂心(桂皮內層),白芍藥,白朮,當歸,附子(炮製後,去除皮和根臍,各一兩),甘草(炙烤至微紅,切碎,半兩),木香(三分),熟製乾地黃(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下飴糖如棗大。更煎一兩沸。每於食前溫服。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研磨成粗粉末。
每次服用四錢藥粉。 加入一中碗水,再加入半片生薑和三顆紅棗。 熬煮至剩下六分之一的水量。 過濾渣滓。 加入一顆棗子大小的飴糖。 再熬煮一兩分鐘。 每次在餐前溫熱服用。
治虛勞不足。陰陽失度。傷筋損脈。噓吸短氣。漏泄不止。小便赤黃。陰下濕痹。腰脊如折。顏色不悅。宜服菟絲子散方。
白話文:
治療虛弱勞損。陰陽失調。筋骨受傷,脈絡損壞。呼吸短促。不斷漏洩。小便色赤黃。私處濕澀。腰背如同折斷。面色不佳。應該服用菟絲子散方。
菟絲子(三兩搗),甘草(二兩炙微赤銼),棗肉(三兩),桂心(三兩銼),杜仲(五兩去皴皮銼)麥門冬(二兩去心),生乾地黃(五兩),肉蓯蓉(三兩銼去皺皮切)
白話文:
菟絲子(3 兩,搗碎) 甘草(2 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棗肉(3 兩) 桂心(3 兩,切碎) 杜仲(5 兩,去除皺皮,切碎) 麥門冬(2 兩,去除中心) 生乾地黃(5 兩) 肉蓯蓉(3 兩,切碎,去除皺皮)
上件藥。以酒五升。漬三宿。出曝乾。復浸更曝乾。以酒盡為度。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虛勞。脾腎氣寒。飢不欲食。面色黑。少氣不足。宜服磁石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用五升酒浸泡三天三夜,取出晾乾,再浸泡再晾乾,直到酒用完為止,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兩錢。 治療虛勞,脾腎氣寒,饑而不欲食,面色晦暗,氣力不足,應服用磁石散。
磁石(三兩搗碎水淘去赤汁),黃耆(一兩銼),杜仲(一兩半去粗皮微炙銼),五味子(三分),白石英(一兩),白茯苓(一兩),白朮(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三分)
白話文:
中藥材:
- 磁石(240 克,搗碎後用水淘洗去除紅色汁液)
- 黃耆(90 克,切絲)
- 杜仲(135 克,去除粗皮,微炙後切絲)
- 五味子(27 克)
- 白石英(90 克)
- 白茯苓(90 克)
- 白朮(90 克)
- 附子(90 克,炮製後剝皮去臍)
- 桂心(27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虛勞絕傷羸極。氣少不足。四肢消瘦。宜服胡麻湯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粗粉,每次使用三錢。用水一碗,煮至六分滿,濾去藥渣,飯前趁熱服用。 治療虛弱勞損、極度衰弱、氣力不足、四肢消瘦,應服用胡麻湯。
胡麻(三兩),熟乾地黃(二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麥門冬(二兩去心焙),藁本(三分)
白話文:
黑芝麻(120 克),熟製乾燥的地黃(80 克),人參(40 克,去除根莖),甘草(4 克,炙烤微紅後切碎),麥門冬(80 克,去除中心後烘培),藁本(12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虛勞不足。補益思食助力。宜服此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五分之四,去渣,飯前溫服。 用於治療虛弱勞損、體力不足,補充營養、增加食慾、增強體力,適合服用此方。
石斛(一兩半去根銼),桑螵蛸(三分微炒),紫芝(三分),五味子(三分),紫菀(三分洗去苗土),熟乾地黃(一兩),鍾乳粉(一兩),遠志(半兩去心),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白話文:
石斛:一兩半,去除根部,切碎 桑螵蛸:三錢,稍微炒一下 紫芝:三錢 五味子:三錢 紫菀:三錢,去除根部的泥土 熟乾地黃:一兩 鍾乳粉:一兩 遠志:半兩,去除心部 附子:三錢,炮裂後去除皮臍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虛勞不足。益氣力。思飲食。宜服鍾乳散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在飯前,用溫熱的酒送服兩錢。 治療虛弱勞損、體力不足,能增強氣力,促進食慾,適合服用鍾乳散。
鍾乳粉(二兩),黃耆(一兩銼),桂心(一兩),乾薑(三分炮裂銼),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令乾),白朮(一兩)
白話文:
- 鍾乳粉:二兩
- 黃耆:一兩,切片
- 桂心:一兩
- 乾薑:三分,炙裂切片
- 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一晚,颳去皺皮,炙烤乾燥
- 白朮: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虛勞不足。補養五臟。療風氣。堅筋骨。益精髓。宜服鍾乳浸酒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兩錢。 治療虛弱勞損、補養五臟、祛風、強健筋骨、增益精血,適合服用鍾乳浸酒方。
鍾乳粉(三兩),石斛(二兩去根銼),牛膝(二兩去苗),黃耆(二兩銼),防風(二兩去蘆頭),熟乾地黃(五兩)
白話文:
鐘乳石粉(150克) 石斛(100克,去掉根部並切碎) 牛膝(100克,去掉苗部) 黃耆(100克,切碎) 防風(100克,去掉蘆頭) 熟乾地黃(250克)
上件藥細銼。都以生絹袋盛。以酒二斗浸三日後。每於食前。溫飲一小盞。
治虛勞腎氣不足夢與鬼交。心多忪悸。頭目昏悶。四肢少力。不欲飲食。宜服肉蓯蓉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細切。全部用生絲絹袋裝好。以兩鬥酒浸泡三天後。每次在飯前。溫熱飲用一小杯。 治療虛弱勞損、腎氣不足、夢中與鬼交、心悸頻繁、頭暈目眩、四肢無力、不想吃東西,適合服用肉蓯蓉丸方。
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令乾),熟乾地黃(二兩),鍾乳粉〔一(二)兩〕,五味子(三分),龍骨(三分),山茱萸(三分),車前子(一兩),桂心(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牛膝(一兩去苗),枸杞子(三分),遠志(三分去苗),白茯苓(一兩),黃耆(三分銼),杜仲(一兩半去粗皮微炙銼),防風(三分去蘆頭),薯蕷(三分),石菖蒲(三分),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石斛(一兩去根銼),菟絲子(二兩酒浸三日焙乾別搗為末)
白話文:
- 肉蓯蓉(兩百克,用酒浸泡一晚,颳去皺紋,烤乾)
- 生地黃(兩百克)
- 鍾乳粉(一至兩百克)
- 五味子(三十分)
- 龍骨(三十分)
- 山茱萸(三十分)
- 車前子(一百克)
- 桂心(三十分)
- 人參(三十分,去掉蘆頭)
- 牛膝(一百克,去掉苗頭)
- 枸杞子(三十分)
- 遠志(三十分,去掉苗頭)
- 白茯苓(一百克)
- 黃耆(三十分,切碎)
- 杜仲(一百五十克,去掉粗皮,微烤後切碎)
- 防風(三十分,去掉蘆頭)
- 山藥(三十分)
- 石菖蒲(三十分)
- 附子(一百克,炮裂後去除皮和臍)
- 石斛(一百克,去掉根,切碎)
- 菟絲子(兩百克,用酒浸泡三天,烘焙後磨成粉末)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虛勞不足。腎臟傷絕。宜服麋茸丸方。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搗碎成細粉,再加入煉製的蜂蜜搗製三五百次。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在空腹時和晚餐前用溫酒送服三十粒。
麋茸(二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熟乾地黃(二兩),牛膝〔二(一)兩去苗〕,人參(一兩去蘆頭),白茯苓(一兩),桂心(一兩),五味子(一兩),巴戟(一兩),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焙乾別搗為末),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令乾),漢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山茱萸(一兩),薯蕷(一兩),車前子(一兩),遠志(一兩去心),蛇床子(一兩)
白話文:
麋茸(2兩,去除毛髮,塗抹酥油炙烤至淡黃色) 鹿茸(1兩,去除毛髮,塗抹酥油炙烤至淡黃色) 熟乾地黃(2兩) 牛膝(2兩或1兩,去除根部) 人參(1兩,去除蘆頭) 白茯苓(1兩) 桂心(1兩) 五味子(1兩) 巴戟(1兩) 菟絲子(1兩,浸泡於酒中3天,烘乾後研磨成粉末) 附子(1兩,炮裂後去除皮和臍) 肉蓯蓉(1兩,浸泡於酒中一夜,颳去皺皮,炙烤至乾燥) 漢椒(半兩,去除蒂和閉合的部位,輕微炒過,去除汗液) 山茱萸(1兩) 薯蕷(1兩) 車前子(1兩) 遠志(1兩,去除中心) 蛇牀子(1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取白羊腎十隻。去筋膜。細切爛研。用好酒五升。慢火熬成膏。入前藥末。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溫酒下三十丸。
治虛勞。諸氣不足。數數夢泄。宜服棘刺丸方。
白話文:
將上記藥材研磨成細粉。取十隻白羊的腎臟,去除筋膜,細細切碎並研磨成泥。使用五升上好的酒,用慢火熬煮成膏狀。加入前述的藥粉末,混合並搗杵約三、四百次。將藥膏丸成梧桐子一般大小。每次在空腹時或晚飯前服用,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棘刺〔一(二)兩微炒〕,天門冬(二兩去心焙),乾薑(一兩炮裂銼),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焙乾別搗為末),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小草(一兩),防葵(一兩),薯蕷(一兩),石龍芮(一兩),枸杞子(一兩),巴戟(一兩),萆薢(一兩銼),細辛(一兩),葳蕤(一兩),石斛(一兩去根銼),牛膝(一兩去苗),桂心(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白話文:
材料:
- 棘刺(1-2 兩,微炒)
- 天門冬(2 兩,去心,焙乾)
- 乾薑(1 兩,炮裂,切碎)
- 菟絲子(1 兩,浸泡酒三日,焙乾,研成粉)
- 厚朴(1 兩,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炙香)
- 烏頭(1 兩,炮裂,去皮和肚臍)
- 小草(1 兩)
- 防葵(1 兩)
- 薯蕷(1 兩)
- 石龍芮(1 兩)
- 枸杞子(1 兩)
- 巴戟(1 兩)
- 萆薢(1 兩,切碎)
- 細辛(1 兩)
- 葳蕤(1 兩)
- 石斛(1 兩,去根,切碎)
- 牛膝(1 兩,去苗)
- 桂心(1 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