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 (14)

1. 治傷寒厥逆諸方

夫厥者逆也。謂手足逆冷也。此由陽氣暴衰。陰氣獨盛。勝於陽。脈為之逆。不通於手足。所以逆冷也。傷寒一日至四日五日厥者。必發熱。前發熱者後必厥。厥甚熱亦甚。厥微熱亦微。厥已經下之後。復發其汗者。則口傷爛赤。傷寒先厥。發熱下利。利必自止。而反汗出。

必咽中強痛。其為喉痹。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不止便膿血者。其喉不痹。傷寒先厥者不可下之。傷寒病厥五日。熱亦五日。設六日當復厥。不厥者自愈。厥終不過五日。故知愈也。發熱而厥七日而下利者。為難治。其人但手足厥逆者。可灸之。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不溫反微喘者死。

下利厥逆。心躁不能臥者死。病六七日。其脈數。手足厥。煩躁厥不還者死。發熱下利。至厥不止者死。下利後其脈絕。手足厥。卒然脈還。手足溫者生。不還而厥者死。

治傷寒吐利。手足逆冷。心煩悶絕。宜服吳茱萸湯方。

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棗(五枚),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生薑(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細銼。都以水二大盞半。煎至一盞半。去滓。不計時候。分溫四服。

治傷寒。曾經發汗吐下。寒氣未退。脾胃氣虛。胸膈煩滿。手足逆冷。宜服益智子散方。

益智子,川烏頭(炮裂去皮臍),肉桂(去皴皮),當歸(銼微炒),乾薑(炮裂銼),細辛,高良薑(銼),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前胡(一兩去蘆頭),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病極。脈沉厥逆。宜服通脈散方。

麻黃(一兩半去根節),肉桂〔一(二)兩去皴皮〕,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吐下之後。胃氣虛寒。食即吐逆。四肢厥冷。宜服此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白朮(一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乾薑(三分炮裂銼),桂心(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手足厥冷。脈細欲絕者。宜服附子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三分),白朮(一兩),高良薑(三分銼),甘草〔二(一)分炙微赤銼〕,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白話文:

治傷寒厥逆諸方

厥,就是逆,指的是手腳冰冷。這是因為陽氣驟然衰弱,陰氣獨盛,陰勝於陽,導致脈氣逆亂,不通於手腳,所以才會手腳冰冷。傷寒病發一天到四、五天出現厥逆的,一定會發燒;先發燒的,之後必定會出現厥逆。厥逆嚴重,發燒也嚴重;厥逆輕微,發燒也輕微。厥逆已經減輕之後,又開始出汗的,則會口爛唇紅。傷寒先出現厥逆,然後發燒腹瀉,腹瀉會自行停止,而後反而出汗,必定會咽喉劇痛,這是喉痹。發燒不出汗,而腹瀉自行停止的,則不會是喉痹;如果腹瀉不止,甚至排出膿血,則喉嚨也不會有問題。傷寒先出現厥逆的,不可服用瀉下藥。傷寒病發厥逆五天,發燒也五天,如果到第六天又出現厥逆,則不會痊癒;如果不再次出現厥逆,則會自行痊癒。厥逆最長不會超過五天,所以以此可以知道病情是否好轉。發燒且厥逆七天,又腹瀉的,難以治療。患者僅僅是手腳厥逆的,可以用艾灸治療。腹瀉、厥逆,且沒有脈象,艾灸後不但沒變暖和反而出現輕微喘息的,會死亡。

腹瀉、厥逆,心神煩躁不能臥睡的,會死亡。病發六七天,脈搏頻數,手腳厥逆,煩躁不安,厥逆不能恢復的,會死亡。發燒腹瀉,厥逆不止的,會死亡。腹瀉後脈象消失,手腳厥逆,突然脈象恢復,手腳溫暖的,則能活;脈象沒有恢復而持續厥逆的,會死亡。

吳茱萸湯方:(治傷寒吐瀉,手腳冰冷,心煩悶絕)

吳茱萸(一分,用湯浸泡七次,烘乾微炒)、大棗(五枚)、炙甘草(一分,炙到微紅,切碎)、生薑(半兩)、人參(半兩,去除蘆頭)、厚朴(半兩,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熟)

以上藥物,搗碎切細,加水一大盞半,煎至一大盞半,去渣,不拘時間,分溫四次服用。

益智子散方:(治傷寒,曾用發汗、瀉下療法,寒邪未退,脾胃氣虛,胸膈煩悶,手腳冰冷)

益智仁、川烏頭(炮製後去皮、臍)、肉桂(去粗皮)、當歸(切碎微炒)、炮薑(炮製後切碎)、細辛、高良薑(切碎)、炙甘草(炙到微紅,切碎)(以上各半兩)、前胡(一兩,去除蘆頭)、厚朴(一兩,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熟)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中盞,大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稍溫服。

通脈散方:(治傷寒病重,脈象沉弱,厥逆)

麻黃(一兩半,去除根節)、肉桂(一兩,去粗皮)、炙甘草(半兩,炙到微紅,切碎)、附子(一兩,炮製後去皮、臍)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中盞,生薑半分,大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稍溫服。

(治傷寒吐瀉後,胃氣虛寒,飲食即吐,四肢厥冷)

人參(一兩,去除蘆頭)、白朮(一兩)、陳橘皮(三分,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內瓤,烘乾)、炮薑(三分,炮製後切碎)、桂枝(一兩)、炙甘草(三分,炙到微紅,切碎)、附子(一兩,炮製後去皮、臍)、厚朴(一兩,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熟)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稍溫服。

附子散方:(治傷寒,手腳冰冷,脈象細弱,將要斷絕)

附子(一兩,炮製後去皮、臍)、桂枝(三分)、白朮(一兩)、高良薑(三分,切碎)、炙甘草(一分,炙到微紅,切碎)、厚朴(一兩半,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熟)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稍溫服。

(治傷寒四逆,以及內有久寒)

白朮(一兩)、人參(三分,去除蘆頭)、桂枝(半兩)、炮薑(半兩,炮製後切碎)、附子(一兩,炮製後去皮、臍)、炙甘草(一分,炙到微紅,切碎)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稍溫服。

(治傷寒大熱,出汗後熱度不退,腹部拘緊,四肢冰冷,並腹瀉)

炙甘草(一兩,炙到微紅,切碎)、附子(半兩,炮製後去皮、臍)、炮薑(一兩,炮製後切碎)、赤芍藥(一兩)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稍溫服。

(治傷寒,手腳冰冷,嘔吐涎沫,頭痛)

吳茱萸(半兩,用湯浸泡七次,烘乾微炒)、人參(一兩,去除蘆頭)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中盞,生薑半分,大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稍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