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二 (1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 (15)

1. 治傷寒厥逆諸方

治傷寒四逆。及內有久寒。宜服此方。

白朮(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桂心(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大熱。出汗熱不去。腹內拘急。四肢厥冷。並下利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乾薑(一兩炮裂銼),赤芍藥(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手足厥逆。嘔吐涎沫。頭痛。宜服此方。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人參(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白話文:

治療傷寒手腳冰冷,以及體內有長期寒氣的藥方,適合服用此方:

白朮(約30克),人參(約9克,去除蘆頭),桂心(約15克),乾薑(約15克,炮製過後切碎),附子(約30克,炮製過後去除皮臍),甘草(約3克,稍微烤過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15克,用一大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論何時,稍熱服用。

治療傷寒發高燒,出汗後熱不退,腹部緊繃,四肢冰冷,並伴隨腹瀉的藥方:

甘草(約30克,稍微烤過切碎),附子(約15克,炮製過後去除皮臍),乾薑(約30克,炮製過後切碎),赤芍藥(約30克)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15克,用中等大小的一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論何時,稍熱服用。

治療傷寒導致手腳冰冷、嘔吐帶有泡沫的唾液、頭痛的藥方,適合服用此方:

吳茱萸(約15克,用熱水浸泡七次後,烘乾並稍微炒過),人參(約30克,去除蘆頭)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9克,用中等大小的一杯水,加入生薑少量(約1.5克),紅棗三顆,煎煮至剩下六成,去除藥渣。不論何時,稍熱服用。

2. 治傷寒後不得睡諸方

夫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陰主夜。夜主臥。謂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矣。今熱氣未散。與諸陽並。所以陽獨盛。陰偏虛。病後不得睡者。陰氣未復故也。

治傷寒後。體虛煩熱。不得睡臥。少思飲食。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三分去心),茯神(一兩),黃芩〔三(二)分〕,熟乾地黃(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一兩去蘆頭),黃耆(一兩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粳米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虛煩不得眠睡。心中懊憹。宜服此方。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梔子仁(半兩),黃芩(半兩),烏梅肉(十四枚微炒),柴胡(一兩去苗)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二十片。粳米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體虛心煩。不得眠臥。四肢少力。宜服熟乾地黃散方。

熟乾地黃(一兩半),白芍藥(一兩),羚羊角屑(一兩),茯神(一兩),黃耆(一兩銼),麥門冬(一兩去心),酸棗仁(一兩微炒),人參(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入雞子清一枚。攪令勻。溫服。

又方。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白茯苓(一兩半),黃芩(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粳米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治傷寒後。體虛乏力。筋脈拘急。四肢疼痛。不得睡臥。宜服酸棗仁散方。

酸棗仁(一兩微炒),麥門冬(半兩去心),防風(半兩去蘆頭),當歸(三分銼微炒),白茯苓(三分),芎藭(半兩),羚羊角屑(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黃耆(三分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胃氣虛乏。不思飲食。四肢少力。心神煩悶。不得睡臥。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三分去心),白朮(一兩),酸棗仁(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耆(三分銼)人參〔二(三)分去蘆頭〕,白茯苓(一兩),芎藭(半兩),桂心(半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二七片。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伏熱在心中。恍惚多驚。不得睡臥。宜服茵陳散方。

茵陳(半兩),犀角屑(半兩),柴胡(一兩去苗),茯神(一兩),赤芍藥(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黃芩(半兩),梔子仁(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治傷寒後失眠諸方

人體衛氣白天運行於陽經,晚上運行於陰經。陰主夜,夜主臥。當陽氣耗盡,陰氣旺盛時,人就會閉眼睡覺。但現今傷寒餘熱未消,與其他陽氣並存,導致陽氣獨盛,陰氣相對虛弱,因此傷寒後睡不著,是因為陰氣尚未恢復。

針對傷寒後體虛煩熱、失眠、少思飲食者,宜服用麥門冬散:麥門冬(三分,去心)、茯神(一兩)、黃芩(三分)、熟乾地黃(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一兩,去蘆頭)、黃耆(一兩,銼)。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盞水,加入生薑半片、大棗三枚、粳米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針對傷寒後虛煩失眠、心煩懊惱者,宜服用以下藥方: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梔子仁(半兩)、黃芩(半兩)、烏梅肉(十四枚,微炒)、柴胡(一兩,去苗)。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盞水,加入生薑半片、竹葉二十片、粳米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針對傷寒後體虛心煩、失眠、四肢乏力者,宜服用熟乾地黃散:熟乾地黃(一兩半)、白芍藥(一兩)、羚羊角屑(一兩)、茯神(一兩)、黃耆(一兩,銼)、麥門冬(一兩,去心)、酸棗仁(一兩,微炒)、人參(一兩,去蘆頭)。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盞水煎至六分,去渣,加入雞蛋清一個,攪勻,溫服。

另有一方: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白茯苓(一兩半)、黃芩(一兩)。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盞水,加入生薑半片、粳米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渣,溫服。

針對傷寒後體虛乏力、筋脈拘緊、四肢疼痛、失眠者,宜服用酸棗仁散:酸棗仁(一兩,微炒)、麥門冬(半兩,去心)、防風(半兩,去蘆頭)、當歸(三分,銼,微炒)、白茯苓(三分)、芎藭(半兩)、羚羊角屑(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黃耆(三分,銼)。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盞水,加入生薑半片、大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針對傷寒後胃氣虛弱、不思飲食、四肢乏力、心神煩悶、失眠者,宜服用麥門冬散:麥門冬(三分,去心)、白朮(一兩)、酸棗仁(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耆(三分,銼)、人參(三分,去蘆頭)、白茯苓(一兩)、芎藭(半兩)、桂心(半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盞水,加入生薑半片、竹葉二十七片、大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針對傷寒後伏熱在心、恍惚多驚、失眠者,宜服用茵陳散:茵陳(半兩)、犀角屑(半兩)、柴胡(一兩,去苗)、茯神(一兩)、赤芍藥(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黃芩(半兩)、梔子仁(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盞水,加入生薑半片、竹葉二十七片、生地黃一分,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