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 (5)

1. 治傷寒餘熱不退諸方

夫傷寒病。其人已經發汗吐下。或服藥以後。而脈洪大實數。腹內脹滿。小便赤黃。大便難。或煩或渴。面色變赤。此為臟腑結熱故也。

治傷寒餘熱不退。心神煩躁。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黃芩(一兩),木通(三分銼),川朴硝(半兩),土瓜根(一兩),龍膽(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餘熱不退。發渴煩躁。胸膈氣滯。不思飲食。柴胡散方。

柴胡(去苗),川大黃(銼碎微炒),枳殼(麩炒微黃去瓤),鱉甲〔去裙襴塗(醋)炙令黃〕檳榔人參(去蘆頭),木香,子芩,赤芍藥,赤茯苓,紫菀(去苗土)(以上各三分),犀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一兩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十日以上。餘熱不解。時發憎寒。宜服葳蕤散方。

葳蕤(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羚羊角屑(三分),石膏〔三(二)兩〕,川朴硝(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一兩銼),肉桂(半兩去皴皮),厚朴(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已汗下後。餘熱未退。頭痛口乾煩躁。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二(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石膏〔三(二)兩〕,栝蔞根(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粳米五十粒。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餘熱不去。心中結痛。此為欲解。宜服梔子湯方。

梔子仁(十四枚),豉(一合)

上二味相和。分為二服。每服。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發汗大下之後。餘熱不去。心中多煩。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麥門冬(半兩去心),梔子仁(半兩),茯神(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餘熱在心。恍惚多驚。不得眠睡。宜服茵陳散方。

茵陳(三分),犀角屑(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梔子仁(三分),茯神(一兩),赤芍藥(三分),生乾地黃(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青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餘熱不退。口乾煩躁。宜服黃芩丸方。

白話文:

傷寒痊癒後餘熱不退的各種治療方法

傷寒病患,經過發汗、瀉下治療,或服用藥物後,脈象洪大有力,腹部脹滿,小便顏色深黃,大便不通暢,或煩躁或口渴,臉色發紅,這是臟腑積熱造成的。

治療傷寒餘熱不退,心神煩躁的犀角散:

犀角屑三分、黃芩一兩、木通三分(切碎)、川朴硝半兩、土瓜根一兩、龍膽一兩(去蘆頭)。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煎煮至六分,濾渣,溫服,不拘時間。

治療傷寒餘熱不退,口渴煩躁,胸膈氣滯,不想吃東西的柴胡散:

柴胡(去苗)、川大黃(切碎微炒)、枳殼(麩炒至微黃,去瓤)、鱉甲(去邊緣,用醋炙至黃色)、檳榔、人參(去蘆頭)、木香、子芩、赤芍藥、赤茯苓、紫菀(去苗土)(以上各三分)、犀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黃,切碎)、桑根白皮一兩(切碎)。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錢,煎煮至六分,濾渣,溫服,不拘時間。

治療傷寒十日以上,餘熱未退,時而發冷的葳蕤散:

葳蕤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羚羊角屑三分、石膏二兩、川朴硝三分、甘草半兩(炙微黃,切碎)、桑根白皮一兩(切碎)、肉桂半兩(去粗糙的皮)、厚朴三分(去粗皮,塗抹生薑汁炙烤至香熟)。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錢,煎煮至六分,濾渣,溫服,不拘時間。

治療傷寒發汗瀉下後,餘熱未退,頭痛、口乾、煩躁的知母散:

知母一兩、甘草半兩(炙微黃,切碎)、石膏二兩、栝蔞根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錢、粳米五十粒、竹葉十四片,煎煮至六分,濾渣,溫服,不拘時間。

治療傷寒五六日,大瀉後,餘熱不退,心中絞痛(將要痊癒)的梔子湯:

梔子仁十四枚、豉一合。將兩種藥材混合,分成兩份服用。每次服用,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錢,煎煮至六分,濾渣,溫服,不拘時間。

治療傷寒發汗瀉下後,餘熱不退,心中煩躁的參散:

人參一兩(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泡去白瓤,烘乾)、麥門冬半兩(去心)、梔子仁半兩、茯神半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煎煮至六分,濾渣,溫服,不拘時間。

治療傷寒後,餘熱留在心中,神志恍惚,容易驚嚇,睡不好覺的茵陳散:

茵陳三分、犀角屑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梔子仁三分、茯神一兩、赤芍藥三分、生乾地黃三分、甘草一分(炙微黃,切碎)。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錢、青竹葉十四片,煎煮至六分,濾渣,溫服,不拘時間。

治療傷寒後,餘熱不退,口乾煩躁的黃芩丸:

黃芩、梔子仁、川大黃(切碎微炒)、鐵粉(以上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黃,切碎)。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溫水送服二十丸,不拘時間。

治療傷寒後,餘熱在胸中,煩渴、胸悶的龍膽丸:

龍膽一兩(去蘆頭)、青葙子一兩、黃芩半兩、梔子仁半兩、苦參半兩(切碎)、黃柏三分(切碎)、栝蔞根半兩、川升麻三分。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需充分搗勻(三百下左右),溫水送服三十丸,不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