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六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六 (11)

1. 治五勞六極七傷通用諸方

夫虛勞者。為五勞六極七傷是也。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瘦勞。又肺勞者。短氣而面腫。鼻不聞香臭。肝勞者。面目乾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獨臥。目視不明。心勞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難。或時溏痢。口內生瘡。脾勞者。舌根苦直。

白話文:

虛勞是指由五勞六極七傷造成的疾病。五勞包括:

  1. **志勞:**過度用腦,焦慮不安。
  2. **思勞:**思慮過度,神思恍惚。
  3. **心勞:**心神不安,煩躁易怒。
  4. **憂勞:**憂愁過度,悲傷鬱結。
  5. **瘦勞:**過度消瘦,身體衰弱。

此外,肺勞的症狀有:呼吸急促,面色浮腫,鼻子聞不到氣味。肝勞的症狀有:面色乾枯發黑,口苦,精神萎靡不振,恐懼不安,不能獨自睡眠,視力模糊。心勞的症狀有:健忘,大便困難或溏瀉,口腔生瘡。脾勞的症狀有:舌根發苦,伸直不靈活。

不得嚥唾。腎勞者。背難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黃而有餘瀝。陰囊生瘡。小腹急滿。六極者。一曰氣極。令人內虛。五臟氣不足。邪氣多。正氣少。不欲言。二曰血極。令人無顏色。眉發墮落。忽忽喜忘。三曰筋極。令人數轉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四曰骨極。

白話文:

不得嚥唾 不要吞嚥唾液。

腎勞者 腎虛的人。

背難以俯仰 背部無法彎曲或伸直。

小便不利 小便排泄困難。

色赤黃而有餘瀝 尿液呈赤黃色,且有殘留。

陰囊生瘡 陰囊上長有瘡。

小腹急滿 小腹部急促脹滿。

六極者

一曰氣極 氣虛極了。讓人內部虛弱。五臟之氣不足。邪氣多,正氣少。不想說話。

二曰血極 血虛極了。讓人面色蒼白。眉毛和頭髮脫落。恍惚健忘。

三曰筋極 筋氣虛極了。讓人經常抽筋。十指的指甲都疼痛。疲倦得不能長時間站立。

四曰骨極 骨氣虛極了。

令人酸削。齒苦痛。手足煩疼。不欲行動。五曰肌極。令人羸瘦。無潤澤。飲食不生肌肉。六曰精極。令人少氣。翕翕內虛。五臟氣不足。鬢髮毛落。悲傷喜忘。七傷者。一曰陰寒。二曰陰萎。三曰裡急。四曰精連連。五曰精少。陰下濕。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數。又一曰大飽則傷脾。

白話文:

一曰氣極:令人酸軟無力,牙齒疼痛。手腳腫脹疼痛,行動困難。

二曰血極:令人面無血色,身體消瘦。皮膚乾燥無光澤,飲食也不能增強肌肉。

三曰氣血極:令人氣虛無力,心悸胸悶,五臟氣血不足。導致頭髮脫落,憂傷多忘。

四曰陰寒:手指腳趾冰涼,手腳麻木。

五曰陰萎:手腳筋脈萎縮,皮膚乾燥。

六曰裡急:腹中急迫,經常想上廁所。

七曰精連連:小便頻繁,尿量少且顏色清淡。

八曰精少:腎氣不足,小便頻繁且尿量少。陰部潮濕。

九曰精清:小便清澈,顏色發白。

十曰小便苦數:小便次數頻繁,且有苦味。

此外,暴飲暴食會損傷脾胃。

脾傷則喜噫。欲臥面黃。二曰大怒氣逆則傷肝。肝傷則少血目暗。三曰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則傷腎。腎傷則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飲冷則傷肺。肺傷則短氣咳嗽鼻鳴。五曰憂愁思慮則傷心。心傷則苦驚。喜忘喜怒。六曰風雨寒則傷形。形傷則皮膚枯夭。七曰大恐懼不節則傷志。

白話文:

脾臟受傷

  • 症狀:經常打嗝、想睡覺、面色發黃。

肝臟受傷

  • 原因:過度生氣,氣逆上沖。
  • 症狀:貧血、視力模糊。

腎臟受傷

  • 原因:用力提重物、長時間坐在地上受潮。
  • 症狀:精氣不足、腰背痛、手腳發冷。

肺臟受傷

  • 原因:受寒飲冷。
  • 症狀:氣短、咳嗽、鼻子發出聲音。

心臟受傷

  • 原因:過度憂愁思慮。
  • 症狀:心悸、驚恐、喜怒無常、健忘。

肉體外傷

  • 原因:風、雨、寒邪入侵。
  • 症狀:皮膚乾枯、衰老。

精神受傷

  • 原因:過度恐懼或不調養。
  • 症狀:精神失常。

志傷則恍惚不樂。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男子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差。陰寒精自出。酸𤺊。寸口脈浮而遲。浮即為虛。遲即為勞。虛則衛氣不足。浮則勞。氣竭脈直上逆者虛也。脈澀無陽。是腎氣少。寸關澀無血。氣逆冷。是大虛也。脈浮微緩。

白話文:

思緒受損害就會精神恍惚,不開心。男子平時脈搏強而有力,過度勞累會讓脈搏變弱,虛弱也會導致脈搏變弱。男子因勞累而得病,脈搏會變得浮腫而有力,手腳發麻,春夏症狀加重,秋冬減輕。陰寒之氣會自行排出,排泄物酸臭。寸口脈浮動且緩慢,浮動表示虛弱,緩慢表示勞累。虛弱時,保護身體的氣不足,浮動時表示勞累,氣竭時脈搏會直接向上逆行,表示虛弱。脈搏澀滯且沒有陽氣,表示腎氣不足。寸關脈澀滯且沒有血,氣逆寒冷,表示極度虛弱。脈搏浮動微弱且緩慢。

皆為虛。緩而大者勞也。脈微濡相搏。是五勞六極七傷。微弱相搏。是虛損病也。

治五勞六極七傷。臍下膨脝。兩脅脹滿。腰脊相引痛。鼻中乾燥。目暗䀮

白話文:

都是虛症。緩慢且大的脈象表示勞累。脈象細弱且相互搏動,這是五勞六極七傷。細弱的脈象相互搏動,是虛損病症。 治療五勞六極七傷,肚臍下方腫脹,兩側肋骨下脹滿,腰部和脊椎互相牽引疼痛,鼻腔乾燥,視力昏花。

䀮。憤憤不樂。胸中氣逆。不下飲食。小便赤黃餘瀝。夢與鬼交。失精驚恐虛乏。宜,服薯蕷散方。

白話文:

薯蕷(二兩),白茯苓(二兩),遠志(半兩去心),澤瀉(一兩),黃耆(二兩銼),人參(一兩去蘆頭),龍骨(一兩半),白芍藥(一兩),五味子(一兩),山茱萸(一兩),沉香(一兩),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皮)

* 淮山藥 120 克

* 白茯苓 120 克

* 遠志 30 克(去心)

* 澤瀉 60 克

* 黃耆 120 克(切碎)

* 人參 60 克(去鬚)

* 龍骨 90 克

* 白芍藥 60 克

* 五味子 60 克

* 山茱萸 60 克

* 沉香 60 克

* 枳殼 1.8 克(麩炒微黃並去皮)

白話文:

淮山藥、白茯苓各 120 克,遠志 30 克(去心),澤瀉 60 克,黃耆 120 克(切碎),人參 60 克(去鬚),龍骨 90 克,白芍藥 60 克,五味子、山茱萸、沉香各 60 克,枳殼 1.8 克(麩炒微黃並去皮)。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內白砂糖如慄大。更煎一兩沸。食前溫服。

治五勞六極七傷。陰衰。囊下生瘡。腰背疼痛。不得側仰。兩膝時時熱癢。或時浮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粗顆粒狀的粉末。每次服藥四錢。用一中碗水,加入生薑半兩和棗子三枚。煎煮至水量剩六分。過濾掉藥渣。加入栗子大小的白砂糖。再煎煮一二沸。於飯前溫服。

腫。難以行步。見風淚出。遠視䀮䀮。咳嗽上氣。身體萎黃。繞臍弦急。痛引膀,胱。小便尿血。莖中疼痛。或時餘瀝。或夢驚恐。口乾舌強。渴欲飲水。食不得味。時,時氣逆。羸瘦無力。宜服白茯苓丸方。

白話文:

身體腫脹難以行走,見風流淚,遠處視物模糊不清。咳嗽氣喘,身體發黃萎縮,肚臍周圍的筋脈緊繃,疼痛牽引膀胱。小便帶血,陰莖疼痛,偶爾有尿液殘留。有時夜晚驚恐,口乾舌硬,口渴想喝水。食物沒有味道,偶爾氣往上衝。身體瘦弱無力。適合服用意白茯苓丸。

白茯苓(二兩),石菖蒲(一兩),山茱萸(一兩),栝蔞根(一兩),菟絲子(一兩半酒浸一宿曝乾別搗羅為末),牛膝(一兩去苗),赤石脂(一兩),熟乾地黃(二兩),細辛(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薯蕷(一兩),續斷(一兩),蛇床子(一兩),柏子仁(一兩),巴戟(一兩),天雄(一兩半炮裂去皮臍),遠志(一兩去心),石斛(一兩半去根銼),肉蓯蓉(一兩半酒浸一宿刮去皮炙令乾),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

白話文:

白茯苓(100 克) 石菖蒲(50 克) 山茱萸(50 克) 栝樓根(50 克) 菟絲子(75 克,浸泡一晚後晾乾,搗碎過篩) 牛膝(50 克,去根) 赤石脂(50 克) 熟地黃(100 克) 細辛(50 克) 防風(50 克,去根) 山藥(50 克) 續斷(50 克) 蛇牀子(50 克) 柏子仁(50 克) 巴戟天(50 克) 川烏(75 克,烘焙破裂後去皮) 遠志(50 克,去心) 石斛(75 克,去根後切碎) 肉蓯蓉(75 克,浸泡一晚後去皮,烘乾) 杜仲(50 克,去粗皮後烘烤至微黃,再切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漸加至四十丸。

治五勞六極七傷衰損。宜服補益鹿茸丸方。

白話文:

按上面的藥方製作。將藥材搗碎成細末。和蜂蜜一起搗一千次左右。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藥,在空腹時或晚餐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逐漸增加到四十丸。

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蛇床子(一兩),遠志(一兩去心),熟乾地黃(三兩),菟絲子(二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五味子(一兩),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白茯苓(一兩),薯蕷〔半(二)兩〕

白話文:

鹿茸(兩兩,去除毛髮,塗上豬油,炙烤至微黃) 蛇牀子(一兩) 遠志(一兩,去除果核) 熟乾地黃(三兩) 菟絲子(兩兩,浸泡在酒中三天,曬乾,搗碎成末) 五味子(一兩) 肉蓯蓉(兩兩,浸泡在酒中一夜,颳去皺皮,炙烤乾燥) 白茯苓(一兩) 薯蕷(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五勞六極七傷。骨髓虛憊。四肢無力。黃耆丸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混合再搗數百次,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在空腹和晚餐前,用溫酒送服三十粒。 治療五勞六極七傷,骨髓虛弱,四肢無力,此為黃耆丸的配方。

黃耆〔一(二)兩銼〕,牛膝(二兩去苗),桂心(一兩),熟乾地黃〔一(二)兩〕,薯蕷(一兩)遠志(半兩去心),覆盆子(一兩),巴戟(一兩),五味子(一兩),石斛(一兩半去根銼),肉蓯蓉(一兩半酒浸一宿削去皺皮炙乾),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

白話文:

**黃耆:**1 或 2 兩,切碎 牛膝: 2 兩,去除根芽 桂心: 1 兩 熟乾地黃: 1 或 2 兩 薯蕷: 1 兩 遠志: 半兩,去除種子 覆盆子: 1 兩 巴戟: 1 兩 五味子: 1 兩 石斛: 1.5 兩,去除根部,切碎 肉蓯蓉: 1.5 兩,用酒浸泡一夜,去掉皺皮,炙烤至乾 鹿茸: 1 兩,去除毛髮,塗上酥油炙烤至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五勞六極七傷。小便數。陽氣弱。腰脊疼痛。上焦虛熱。恆多健忘。不能久立。宜服補暖益精。明目駐顏。輕身強記。牛膝丸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成粉末,再加入蜂蜜充分混合,反复研磨三百到二百次,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和晚飯前用溫酒送服。此方可治療五勞六極七傷、小便頻繁、陽氣不足、腰脊疼痛、上焦虛熱、健忘、站立時間短等症狀,具有補益暖身、滋陰益精、明目駐顏、輕身健體、增強記憶力的功效。

牛膝(二兩去苗),白芍藥(一兩),遠志(一兩去心),黃耆(一兩銼),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杜仲(二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續斷(一兩),蛇床子(一兩),薯蕷(一兩),菟絲子(二兩酒浸一宿曝乾別搗為末),白茯苓(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微黃),巴戟(一兩),柏子仁(一兩),桂心(一兩),五味子(一兩),石斛(二兩去根銼)

白話文:

牛膝(30克,去掉根苗) 芍藥(15克) 遠志(15克,去掉心) 黃芪(15克,切碎) 肉蓯蓉(30克,用酒浸泡一夜,颳去皺皮,烘乾) 杜仲(30克,去掉粗皮,烘至微黃,切碎) 續斷(15克) 蛇牀子(15克) 山藥(15克) 菟絲子(30克,用酒浸泡一夜,曬乾,研磨成粉) 茯苓(15克) 人參(15克,去掉蘆頭) 鹿茸(30克,去掉毛,塗上酥油,烘至微黃) 巴戟(15克) 柏子仁(15克) 桂皮(15克) 五味子(15克) 石斛(30克,去掉根,切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五勞六極七傷。骨髓虛憊。四肢無力。巴戟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混合後再搗五百到七百次,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天在空腹和晚餐前,用溫酒送服三十粒。 此方治療五勞六極七傷,骨髓虛弱,四肢無力,名為巴戟丸。

巴戟(一兩),遠志(一兩去心),五味子(一兩),牛膝〔一(二)兩去苗〕,熟乾地黃(三兩),柏子仁(一兩),桂心(一兩),肉蓯蓉(二兩酒浸削去皺皮炙乾),鹿茸(一兩半去毛塗酥炙微黃),菟絲子(一兩半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補骨脂(一兩),乾漆(一兩搗碎炒令煙出)

白話文:

巴戟天:1 兩 遠志:1 兩(去中心) 五味子:1 兩 牛膝:1-2 兩(去根鬚) 熟乾地黃:3 兩 柏子仁:1 兩 桂心:1 兩 肉蓯蓉:2 兩(浸泡在酒中,削去皺皮,烘烤至乾燥) 鹿茸:1.5 兩(去毛,塗抹酥油,烘烤至微黃) 菟絲子:1.5 兩(浸泡在酒中三天,晾乾,研磨成粉) 補骨脂:1 兩 乾漆:1 兩(搗碎,炒至冒煙)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五勞六極七傷。補益三人九子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混合後再搗數百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在空腹或晚餐前,用溫酒送服三十粒。 此方用於治療五勞六極七傷,有補益功效,名為三人九子丸。

酸棗仁(一兩微炒),柏子仁(一兩),薏苡仁(一兩),枸杞子(一兩),蛇床子(一兩),五味子(一兩),韭子(一兩微炒),菴䕡子(一兩),覆盆子(一兩),地膚子(一兩),烏麻子(一兩),薯蕷(一兩),桂心(一兩),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熟乾地黃(一兩),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

白話文:

酸棗仁(6 克,稍微炒過),柏子仁(6 克),薏苡仁(6 克),枸杞子(6 克),蛇牀子(6 克),五味子(6 克),韭子(6 克,稍微炒過),菴䕡子(6 克),覆盆子(6 克),地膚子(6 克),烏麻子(6 克),薯蕷(6 克),桂心(6 克),菟絲子(6 克,浸泡在酒中三天,晾乾後搗碎),熟乾地黃(6 克),肉蓯蓉(6 克,浸泡在酒中一夜,刮掉皺皮,烘乾)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五勞六極七傷。瘦損虛冷。人肥白。宜服此鍾乳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混合後再搗數百次,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應在空腹或晚餐前,以溫酒送服三十丸。 治療五勞六極七傷,身體消瘦虛寒。若人體態偏胖且膚色白皙,適合服用此鍾乳丸方。

鍾乳粉(二兩),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去皺皮炙乾),乾漆(一兩搗碎炒令煙出),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一兩),熟乾地黃(二兩),菟絲子(二兩酒浸一宿曝乾別搗),柏子仁(一兩),酸棗仁(一兩微炒)

白話文:

珍珠粉(二兩) 肉蓯蓉(二兩,用酒浸泡一晚,去除皺皮,烤乾) 乾漆(一兩,搗碎,炒到冒煙) 炙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 桂心(一兩) 熟乾地黃(二兩) 菟絲子(二兩,用酒浸泡一晚,曬乾,另行搗碎) 柏子仁(一兩) 酸棗仁(一兩,略微炒製)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五勞六極七傷。陰萎內虛。口乾汗出。失精。陰下濕癢。小便赤黃。陰中疼痛。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混合後再搗數百次,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時,在空腹或晚餐前,以溫酒送服三十粒。 治療五勞、六極、七傷,陰莖萎縮體虛,口乾舌燥、出汗,遺精,陰部濕癢,小便色赤黃,以及陰部疼痛。

卵偏大。小腹裡急。腰脊俯仰苦難。䏶脛痠疼。目視䀮䀮。腹脅脹滿。膀胱久,冷。致生百疾。宜服肉蓯蓉丸方。

白話文:

睪丸異常變大。小腹疼痛劇烈。彎腰或仰臥時腰脊疼痛難耐。小腿痠痛。眼睛乾澀模糊。腹部和肋部脹滿。膀胱久冷,導致百病叢生。建議服用肉蓯蓉丸方。

肉蓯蓉(三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赤石脂(三分),石葦(三分拭去毛),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遠志(三分去心),石菖蒲(三分),薯蕷(二兩),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山茱萸(一兩),白馬莖(一兩炙黃),石斛(一兩去根銼),柏子仁(三分),續斷(一兩),牛膝(一兩去苗),蛇床子(三分),石南(一兩),細辛(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菟絲子(一兩半酒浸三宿別搗為末),熟乾地黃(一兩半)

白話文:

**肉蓯蓉:**三兩,用酒浸泡一晚,颳去皺皮,烤乾。 赤石脂: 三分。 石葦: 三分,拭去毛。 天雄: 一兩,炮裂後去除皮和臍。 遠志: 三分,去除心。 石菖蒲: 三分。 薯蕷: 二兩。 杜仲: 一兩,去除粗皮,烤成微黃色,切碎。 山茱萸: 一兩。 白馬莖: 一兩,烤成黃色。 石斛: 一兩,去除根,切碎。 柏子仁: 三分。 續斷: 一兩。 牛膝: 一兩,去除苗。 蛇牀子: 三分。 石南: 一兩。 細辛: 三分。 防風: 三分,去除蘆頭。 菟絲子: 一兩半,用酒浸泡三晚後搗碎。 熟乾地黃: 一兩半。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五勞六極七傷。虛羸不足。令人肥健益氣力。乾漆丸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混合後再搗數百次,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空腹以及晚餐前,用溫酒送服三十粒。 此方治療五勞六極七傷,虛弱體質,能使人變得健康強壯,增加體力。這是乾漆丸的配方。

乾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熟乾地黃(一兩),山茱萸(半兩),五味子(半兩),牛膝(一兩去苗),白朮(半兩),續斷(半兩),蛇床子(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半兩),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石斛(一兩去根銼),菟絲子(一兩酒浸一宿曝乾別搗羅為末),巴戟(半兩),酸棗仁(半兩微炒),柏子仁(半兩),薏苡仁(半兩),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

白話文:

  • 乾漆(半兩,搗碎,炒至冒煙)
  • 熟乾地黃(一兩)
  • 山茱萸(半兩)
  • 五味子(半兩)
  • 牛膝(一兩,去除根鬚)
  • 白朮(半兩)
  • 續斷(半兩)
  • 蛇牀子(半兩)
  •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
  • 桂心(半兩)
  • 肉蓯蓉(一兩,浸泡米酒一晚,去除皺皮,烤乾)
  • 石斛(一兩,去除根部,切碎)
  • 菟絲子(一兩,浸泡米酒一晚,曬乾,再搗碎成粉末)
  • 巴戟(半兩)
  • 酸棗仁(半兩,微炒)
  • 柏子仁(半兩)
  • 薏苡仁(半兩)
  • 鹿茸(一兩,去除毛髮,塗上酥油,烤至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五勞六極七傷。虛損。腎氣不足。宜服五味子丸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混合後再搗數百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空腹以及晚餐前,用溫酒送服三十粒。 治療五勞六極七傷、虛弱損耗、腎氣不足,應該服用五味子丸。

五味子(一兩),白茯苓(一兩),車前子〔一(二)兩半〕,巴戟(一兩),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菟絲子(三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羅為末)

白話文:

  • 五味子:一兩
  • 白茯苓:一兩
  • 車前子:一兩半(或二兩半)
  • 巴戟:一兩
  • 肉蓯蓉:二兩,用酒浸泡一晚,颳去皺皮,烘乾
  • 菟絲子:三兩,用酒浸泡三天,晾乾後研磨成粉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五勞六極七傷。腰疼膝痛。小便餘瀝。心虛健忘。榮衛不調。宜服鍾乳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混合後再搗數百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在空腹或晚餐前,以溫酒送服三十粒。 此方用於治療五勞六極七傷、腰痛膝痛、小便不盡、心虛健忘、營衛不調等症狀,適合服用鍾乳丸。

鍾乳粉(三兩),石斛(一兩去根銼),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牛膝(一兩去苗),蛇床子(一兩)細辛(三分),山茱萸(三分),熟乾地黃(二兩),桂心(三分),菟絲子(二兩酒浸一日曝乾別搗羅為末),防風(三分去蘆頭),杜仲(三分去粗皮炙微黃銼),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五味子(一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白話文:

材料:

  • 鍾乳粉:3 兩
  • 石斛:1 兩(去除根部,切片)
  • 甘草:1 兩(炙烤至微紅,切片)
  • 牛膝:1 兩(去除幼芽)
  • 蛇牀子:1 兩
  • 細辛:3 分
  • 山茱萸:3 分
  • 熟乾地黃:2 兩
  • 桂心:3 分
  • 菟絲子:2 兩(浸泡於酒中一天,取出曬乾後研成粉末)
  • 防風:3 分(去除蘆頭)
  • 杜仲:3 分(去除粗皮,炙烤至微黃,切片)
  • 枳殼:3 分(麩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 五味子:1 兩
  • 川椒:半兩(去除籽和閉口粒,微炒去除汗水)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五勞六極七傷。腰背疼痛。四肢沉重。百事不任。身無潤澤。宜服鹿角膠煎方。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好的蜂蜜混合,反覆研磨五、七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或晚飯前用溫酒送服,可以治療五勞六極七傷、腰背疼痛、四肢沉重、百事不任、身體乾燥等症狀。如果症狀嚴重,可以服用鹿角膠煎方。

鹿角膠(一斤),生薑(半斤搗絞取汁),生地黃(半斤搗絞取汁),生天門冬(一斤搗絞取汁),白蜜(半斤),牛酥(半斤)

白話文:

鹿角膠:500 公克 生薑:250 公克,搗爛後榨取汁液 生地黃:250 公克,搗爛後榨取汁液 生天門冬:500 公克,搗爛後榨取汁液 白蜜:250 公克 牛酥:250 公克

上件藥。先煎生薑地黃汁十餘沸。可折一分。下蜜。次下酥等汁。又煎三五沸。即下膠末攪令膠消盡。即傾於瓷器中。攪令凝。每服。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調下半匙。

治五勞六極七傷。補益地黃煎方。

白話文:

上述藥方:

  1. 先煎煮生薑和地黃,煮沸十多次左右。

  2. 濾除藥渣,加入蜂蜜。

  3. 然後加入酥等汁,再煮沸三至五次。

  4. 立即加入膠的粉末,攪拌至膠溶解。

  5. 將藥液倒入瓷器中,攪拌使其凝固。

服用方法:

每次在空腹或晚餐前服用,用溫酒調服半湯匙。

生地黃(十斤搗絞取汁),漢椒(三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附子(三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生地黃汁中。以慢火漸熬成煎。盛於瓷閤中。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半匙。

白話文:

將生地黃十斤搗碎取汁,漢椒三兩去籽和壞掉的,微炒去水分;附子三兩炮製後去皮和臍。將這些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生地黃汁中,用小火慢慢熬成膏狀,裝入瓷器中。每次飯前用溫酒調服半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