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六 (6)
卷第二十六 (6)
1. 治筋極諸方
夫筋極者。主肝也。肝應於筋。筋與肝合。肝有病從筋而生。又曰以春遇風為筋痹。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陽氣入於內。陰氣出於外。若出於外為風。風虛則筋虛。筋虛則喜悲。其色青蒼。見於眼下。若傷寒則筋不能動。十指爪皆痛。數好轉筋。其源以春甲乙日傷風。
白話文:
如果筋脈出現異常,主要是肝臟出了問題。肝臟與筋脈相通,肝臟疾病會通過筋脈表現出來。
另一種說法是,在春天受到風邪侵襲,就會導致筋痹。如果筋痹得不到治療,又再次受到外邪侵襲,就會深入肝臟。陽氣入內,陰氣出外。如果陰氣外發,就會形成風。風虛則筋脈也會虛弱。筋脈虛弱的人容易悲傷,面部會出現青青的顏色,體現在眼下。
如果受寒,則筋脈不能活動,十指指甲都會疼痛,而且經常發生抽筋。這種筋脈異常的根源,可能是春天甲乙日受了風寒。
風在筋。為肝風也。若陽氣內發。發則筋實。實則好怒。肝傷熱則咳。則脅下痛。不可轉動。又腳下滿痛。故曰肝實風也。筋絕不治九日死。何以知之。手足爪甲青黑。呼罵不息者是也。筋應足厥陰。厥陰氣絕則筋急。厥陰者肝脈也與筋合。聚於陰器。而脈絡於舌本。脈不榮則筋急。
白話文:
風氣在筋絡中運行,這叫做肝風。如果陽氣在身體內部發動,就會發作,導致筋骨緊實。筋骨緊實就會容易發怒。肝臟受熱就會咳嗽,兩脅下疼痛,不能轉動,而且腳下也會疼痛難忍。因此,稱之為肝風實證。筋脈一旦斷絕,九天後便會死亡。如何得知筋脈斷絕呢?手腳的指甲青黑,不停地大聲叫罵就是徵兆。筋脈與足厥陰肝經相應。厥陰之氣一旦斷絕,筋脈就會緊縮。厥陰經是肝臟的經脈,與筋脈相合,匯集於生殖器,而脈絡通於舌根。脈氣不暢通,筋脈就會緊縮。
筋急則引卵縮。舌卷則筋先絕。庚日篤。辛日死。金勝木。良醫之拱手也。
治筋極。則筋急多怒。口乾。燥熱不已。宜調脈解煩。黃耆散方。
白話文:
筋緊張就會拉扯使睪丸收縮。舌頭捲曲則表示筋脈已斷。病情在庚日加重,辛日則可能死亡。金剋木。這時連好醫生也只能無可奈何地拱手。 治療筋脈過度緊張,會出現筋緊、易怒、口乾、燥熱不止等症狀,應該調理脈象以解煩躁,可以用黃耆散方。
黃耆(二兩銼),酸棗仁(二兩微炒),桂心〔二(一)兩〕,石膏(三兩),木通(二兩銼),赤芍藥(二兩),黃芩(一兩),柏(柘)白皮(一兩銼),羚羊角屑(一兩)
白話文:
黃耆兩兩切片,酸棗仁兩兩微炒,桂心一兩,石膏三兩,木通兩兩切片,赤芍兩兩,黃芩一兩,柏白皮一兩切片,羚羊角屑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筋極。四肢拘急。頭項強直。爪甲多青。脅肋脹痛。宜服羚羊角散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成粗粉,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六分滿,濾去藥渣,不分時間溫服。 治療筋脈極度疲勞,四肢僵硬,頭頸強直,指甲多呈青色,兩側肋骨下脹痛,應服用羚羊角散。
羚羊角屑(一兩),五加皮(一兩),防風(三分去蘆頭),酸棗仁(一兩微炒),赤茯苓(三分),當歸(三分),桂心(三分),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枳實(半兩麩炒微黃),芎藭(三分),檳榔(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羚羊角末(一兩),五加皮(一兩),防風(三分,去掉蘆頭),酸棗仁(一兩,微炒),赤茯苓(三分),當歸(三分),桂心(三分),桃仁(三分,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枳實(半兩,麩炒微黃),芎藭(三分),檳榔(三分),甘草(半兩,炙烤微赤,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的粉末。用一碗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到剩下六分之三的水量。過濾掉渣滓。不受時間限制,溫熱服用。
治筋極。面青多怒。兩脅下急痛。手足筋脈拘攣。宜服薏苡仁散方。
白話文:
治療筋肉疲勞極限。面色青綠經常生氣。兩側肋骨下方感到緊急疼痛。手腳的筋脈出現僵硬收縮。應該服用薏苡仁散這個處方。
薏苡仁(一兩),酸棗仁(一兩微炒),赤茯苓(三分),桂心(三分),柏子仁(一兩),羚羊角屑(一兩),海桐皮(一兩銼),當歸(三分),芎藭(三分),生乾地黃(一兩),赤芍藥(三分),檳榔
白話文:
薏仁(60 克),酸棗仁(60 克,微炒),赤茯苓(18 克),桂枝(18 克),柏子仁(60 克),羚羊角粉(60 克),海桐皮(60 克,切碎),當歸(18 克),川芎(18 克),生地黃(60 克),赤芍藥(18 克),檳榔仁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筋極。風冷所傷。攣痹不仁。宜服羌活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加入半分生薑,煎煮至剩六分滿,濾去渣滓,不分時間趁溫熱服用。 治療筋脈極度疲勞,因風寒所造成的痙攣、麻木不仁,適合服用羌活散。
羌活(一兩),天麻(一兩),芎藭(三分),酸棗仁(一兩微炒),鹿角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五加皮(三分),薏苡仁(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萆薢(三分銼),羚羊角屑(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白附子(三分炮裂),牛膝(一兩去苗),秦艽(三分去苗),烏蛇肉(一兩酒浸炙令黃),肉桂(一兩去皺皮),犀角屑(三分),茵芋(三分),側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地骨皮(三分),柏子仁(三分),防風(一兩去蘆頭)
白話文:
羌活(60克),天麻(60克),川芎(18克),酸棗仁(60克,炒微黃),鹿角膠(60克,搗碎炒至黃色乾燥),五加皮(18克),薏苡仁(60克),麻黃(60克,去根節),白芷(18克,切片),羚羊角屑(18克),人參(18克,去蘆頭),白附子(18克,炮裂),牛膝(60克,去苗),秦艽(18克,去苗),烏蛇肉(60克,用酒浸泡後炙烤至黃色),肉桂(60克,去皺皮),犀角屑(18克),茵芋(18克),側子(60克,炮裂去皮臍),地骨皮(18克),柏子仁(18克),防風(60克,去蘆頭)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日空腹及晚食前。以豆淋酒調下一錢。
治筋極。肢節拘急。攣縮疼痹。五加皮散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天空腹以及晚餐前,用豆淋酒調服一錢。 治療筋脈疲勞,四肢關節拘緊,痙攣疼痛,麻木不仁,使用五加皮散方。
五加皮(一兩),茵芋(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天南星(半兩炮裂),白花蛇(三兩酒浸炙微黃取肉),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白殭蠶(一兩微炒),乾蠍(一兩微炒),蜂兒(半兩微炒),桂心(三分),酸棗仁(一兩微炒),當歸(三分),麻黃(一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乾薑(半兩炮裂銼)
白話文:
- 五加皮(50 克)
- 茵芋(50 克)
- 防風(50 克,去除根鬚)
- 天南星(25 克,炮裂)
- 白花蛇肉(150 克,浸泡在酒中,炙烤至淡黃色)
- 天雄(50 克,炮裂,去除外皮和肚臍)
- 白殭蠶(50 克,微炒)
- 乾蠍(50 克,微炒)
- 蜂兒(25 克,微炒)
- 桂心(1.5 克)
- 酸棗仁(50 克,微炒)
- 當歸(1.5 克)
- 麻黃(50 克,去除根節)
- 甘草(25 克,炙烤至微紅,搗碎)
- 乾薑(25 克,炮裂,搗碎)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暖酒調下一錢。
治筋極。身體拘急。四肢痛疼。行立不得。宜服桑枝酸棗仁煎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在飯前,用溫熱的酒送服一錢。 治療筋脈緊張,身體僵硬,四肢疼痛,行走不便,應服用桑枝酸棗仁煎方。
酸棗仁(三兩一兩半炒令香熟一兩半生用),羚羊角屑(一兩),海桐皮(二兩銼),羌活(二兩)仙靈脾(一兩),赤箭(一兩),萆薢(一兩銼),杜仲(一兩去粗皮炙令微黃銼),虎脛骨(一兩半塗酥炙令黃),防風(一兩去蘆頭),石斛(一兩半去根銼),牛膝(一兩去苗),巴戟(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木香(一兩),生乾地黃(一兩),蜜(四兩),真酥(一兩),桑枝(一握長一尺銼)
白話文:
- 酸棗仁(75克,炒香37.5克,生用37.5克)
- 羚羊角粉末(25克)
- 海桐皮(50克,切碎)
- 羌活(50克)
- 仙靈脾(25克)
- 赤箭(25克)
- 萆薢(25克,切碎)
- 杜仲(25克,去皮,烤至淡黃色,切碎)
- 虎脛骨(37.5克,塗上酥油,烤至黃色)
- 防風(25克,去蘆頭)
- 石斛(37.5克,去根,切碎)
- 牛膝(25克,去梢)
- 巴戟(25克)
- 附子(25克,用火炙裂,去皮和臍)
- 木香(25克)
- 生乾地黃(25克)
- 蜂蜜(100克)
- 純酥油(25克)
- 桑枝(一束,長30釐米,切碎)
上件藥。除酥蜜桑枝外。搗羅為散。用清酒七升。先煎桑枝。令色微黃。去桑枝後下藥末。更煎一二十沸。次下酥蜜。煎成膏。看稀稠得所。以瓷合盛。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一茶匙。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成粉末,除了酥油、蜂蜜和桑枝。
用七升清酒,先煮桑枝,煮到顏色變成淡黃色。
把桑枝撈出後,加入藥末再煮十到二十次。
接著加入酥油、蜂蜜,煮成膏狀。
觀察膏狀稀稠度是否適中,然後用瓷器盛裝。
每次服用前,用溫酒調勻一小茶匙。
治筋極。身體拘急。脅下多痛。不可轉動。肢節筋脈不利。宜服天雄丸方。
白話文:
治療筋肉緊張到極點的情況,身體感到僵硬,肋下經常疼痛,無法自由轉動,四肢關節和筋脈不通暢,適合服用天雄丸方。
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二兩),羌活(二兩),當歸〔三(二)兩銼微炒〕,五加皮(二兩)天麻(二兩),芎藭(二兩),酸棗仁(一兩微炒),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續斷(一兩)石斛(一兩去根銼),赤茯苓(一兩),鹿角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薏苡仁(一兩),牛膝(一兩去苗),木香(一兩),檳榔(一兩)
白話文:
- 天雄藥(1 兩,砲裂取皮臍)
- 桂心(2 兩)
- 羌活(2 兩)
- 當歸(2 兩,銼切後微炒)
- 五加皮(2 兩)
- 天麻(2 兩)
- 川芎(2 兩)
- 酸棗仁(1 兩,微炒)
- 陳皮(1 兩,浸泡後去白瓤烘乾)
- 續斷(1 兩)
- 石斛(1 兩,去根銼切)
- 赤茯苓(1 兩)
- 鹿角膠(1 兩,搗碎炒至金黃色)
- 薏苡仁(1 兩)
- 牛膝(1 兩,去苗)
- 木香(1 兩)
- 檳榔(1 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荊芥酒下三十丸。
治筋極。益筋骨。除四肢疼痛。乾地黃丸方。
白話文:
上述藥物。研磨成細末。加蜂蜜搗杵三千至六千次。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於空腹和晚飯前,用荊芥泡的酒送服三十丸。
熟乾地黃(二兩),柏子仁(一兩),山茱萸(一兩),牛膝(一兩去苗),肉桂(二兩去皺皮),酸棗仁(一兩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熟乾地黃(120 克),柏子仁(60 克),山茱萸(60 克),牛膝(60 克,去除鬚根),肉桂(120 克,去除粗皮),酸棗仁(60 克,略微炒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