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一 (2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一 (22)

1. 治傷寒後嘔噦諸方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

治傷寒後。嘔噦不下食方。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草豆蔻(一兩去皮),丁香(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濃生薑湯調下一錢。

治傷寒後。嘔噦。胸滿不下食方。

人參〔一(二)兩去蘆頭〕,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治療傷寒後嘔吐、噁心等症狀的各種藥方

第一種藥方: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約15克),用一中碗水加入半個指節大小的生薑,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限時間,稍熱時頻繁服用。

治療傷寒後,嘔吐、噁心、吃不下東西的藥方:

半夏(一兩,用湯清洗七遍去除黏滑物),草豆蔻(一兩,去皮),丁香(半兩)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細散。每次服用一錢(約3.75克),不限時間,用濃稠的生薑湯調和服用。

治療傷寒後,嘔吐、噁心、胸悶、吃不下東西的藥方:

人參(一或二兩,去除蘆頭),陳皮(一兩,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內膜並烘乾),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後切碎)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粗散。每次服用四錢(約15克),用一中碗水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2. 治傷寒口瘡諸方

夫傷寒熱毒在臟。心脾煩壅。表裡熱不解。毒氣熏於上焦。故令口舌乾燥生瘡也。

治傷寒。心肺壅熱。口內生瘡。煩躁不得眠臥。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川升麻(半兩),麥門冬(三分去心),黃柏(半兩銼),黃連(半兩去須),玄參(三分),甘草(半兩生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上焦壅熱。口舌生瘡。宜服黃連散方。

黃連(三分去須),黃柏(半兩銼),甘草(半兩生銼),薔薇根(三分),梔子仁(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二十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口瘡爛赤。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二兩),甘草(一兩生銼),黃芩(一兩),麥門冬(三分去心),大青(一兩),犀角屑(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咽喉內痛。滿口生瘡。吃食不得。宜服玄參煎方。

玄參(一兩),川升麻(半兩),苦參(半兩銼),人參(三分去蘆頭),秦艽(一兩去苗),馬牙硝(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用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煉了蜜一合。相和令勻。不計時候。徐徐含咽服之。

治傷寒肺心熱。口內生瘡。咽喉腫塞。宜服升麻煎方。

川升麻(一兩),大青(一兩),射干(一兩),梔子仁(一兩),黃芩(柏)(半兩),玄參(三分),薔薇根〔一(二)兩〕,苦竹葉(一兩),生地黃汁(半升),蜜(半升)

上件藥。細銼。都用水三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滓。下蜜地黃汁攪和。煎如稀粥。入淨器中盛。不計時候。含一茶匙咽津。

治傷寒。心肺熱。口內生瘡。宜含黃柏散方。

黃柏(三分),黃連(三分去須),白礬(半兩燒令汁盡),川朴硝(三分),龍腦(一錢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半錢。用新綿薄裹。食後含之。良久口內有涎唾。即吐之。

治傷寒。口瘡。眾醫不瘥者。宜用此方。

密陀僧(半兩),黃柏(一兩半塗蜜微炙銼),甘草(一兩塗蜜炙微赤銼),蒲黃(一兩),黃藥(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時時敷於瘡上。有涎即吐之。

治傷寒。心肺煩熱。口瘡爛痛。黃芩飲子方。

黃芩(一兩),赤芍藥(二兩),羚羊角屑(二兩),黃柏(二兩),大青(一兩),苦竹葉(二兩)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一兩。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溫含冷吐。每日三度用之。

治傷寒。上焦煩熱。口內生瘡不止。龍膽煎方。

白話文:

治傷寒口瘡諸方

傷寒導致體內熱毒積聚於臟腑,心脾鬱熱煩悶,表裡之邪熱未解,毒氣上熏於上焦,因此造成口舌乾燥、生瘡。

犀角散方 (治傷寒、心肺壅熱、口內生瘡、煩躁失眠)

犀角屑三分、川升麻半兩、麥門冬三分(去心)、黃柏半兩(銼)、黃連半兩(去須)、玄參三分、甘草半兩(生,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將藥物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煎至五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黃連散方 (治傷寒、上焦壅熱、口舌生瘡)

黃連三分(去須)、黃柏半兩(銼)、甘草半兩(生,銼)、薔薇根三分、梔子仁半兩。將藥物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加入淡竹葉二十片,煎至五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升麻散方 (治傷寒、口瘡爛赤)

川升麻二兩、甘草一兩(生,銼)、黃芩一兩、麥門冬三分(去心)、大青一兩、犀角屑三分。將藥物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加入淡竹葉二十七片,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玄參煎方 (治傷寒、咽喉疼痛、滿口生瘡、飲食困難)

玄參一兩、川升麻半兩、苦參半兩(銼)、人參三分(去蘆頭)、秦艽一兩(去苗)、馬牙硝半兩。將藥物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煎至五分,去渣,加入一合煉好的蜜,混合均勻,不拘時辰,慢慢含服下嚥。

升麻煎方 (治傷寒肺心熱、口內生瘡、咽喉腫塞)

川升麻一兩、大青一兩、射干一兩、梔子仁一兩、黃芩(或黃柏)半兩、玄參三分、薔薇根一(或二)兩、苦竹葉一兩、生地黃汁半升、蜜半升。將藥物切碎,用三杯水煎至一杯,去渣,加入蜜與生地黃汁攪拌,煎成稀粥狀,盛入乾淨容器,不拘時辰,每次含一茶匙,咽下藥汁。

黃柏散方 (治傷寒、心肺熱、口內生瘡,含服)

黃柏三分、黃連三分(去須)、白礬半兩(燒至汁盡)、川朴硝三分、龍腦一錢(細研)。將藥物搗碎過篩,每次服用半錢,用乾淨棉布薄薄包裹,飯後含服,待口中產生唾液後吐出。

治傷寒口瘡眾醫不癒方 (針對其他治療無效的傷寒口瘡)

密陀僧半兩、黃柏一兩半(塗蜜微炙,銼)、甘草一兩(塗蜜炙微赤,銼)、蒲黃一兩、黃藥一兩。將藥物搗碎過篩,隨時敷於瘡上,有唾液即吐出。

黃芩飲子方 (治傷寒、心肺煩熱、口瘡爛痛)

黃芩一兩、赤芍藥二兩、羚羊角屑二兩、黃柏二兩、大青一兩、苦竹葉二兩。將藥物切碎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兩,用一大杯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後冷吐,每日三次。

龍膽煎方 (治傷寒、上焦煩熱、口內生瘡不止)

龍膽一兩(去蘆頭)、黃連一兩(去須)、川升麻一兩、槐白皮一兩、大青一兩、苦竹葉五十片、白蜜十盞。將藥物切碎,用三杯水煎,去渣取汁一杯,加入蜜再煎五七沸,放涼後塗於瘡上,每日三至四次,有唾液即吐出。

治傷寒熱毒壅滯口內生瘡方

龍膽一兩(去蘆頭)、黃柏一兩(銼)、黃連二兩(去須)。將藥物搗碎粗篩成末,每次服用一兩,用一大杯水煎至六分,去渣,放涼至適溫含服,多次含服後吐出。

治傷寒口舌生瘡方

浮萍草一分、黃丹一分、黃柏一分(銼)。將藥物搗碎過篩成末,用生蜜調和,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用棉布包裹,含服,咽下藥汁。

治傷寒熱毒口瘡方

黃柏三兩(削去粗皮,細銼)。將黃柏與蜜拌勻浸泡一夜,放入銚子中煎煮十餘沸,濾去渣,溫服,小心含服藥汁,過一段時間後吐出,再繼續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