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一 (19)
卷第十一 (19)
1. 治傷寒上氣諸方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杏仁葶藶。更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二十丸。
治傷寒。心胸不利。上氣喘促。腹脅妨悶。宜服檳榔丸方。
檳榔(一兩),木香(半兩),訶黎勒皮(一兩),桂心(三分),木通(半兩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芍藥(三分),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入杏仁和葶藶,再研磨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打三、四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生薑湯送服二十丸。
治療傷寒,胸悶不適,呼吸急促,腹部和脅肋感到悶脹,適合服用檳榔丸。
檳榔(一兩),木香(半兩),訶子皮(一兩),桂心(三分),木通(半兩,切碎),枳殼(半兩,用麩皮炒至微黃,去瓤),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芍藥(三分),半夏(半兩,用熱水洗七次,去除黏滑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打三、四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生薑湯送服二十丸。
2. 治傷寒乾嘔諸方
夫傷寒乾嘔者。此為熱氣在脾胃也。或發汗解後。胃中不和。尚有蓄熱。熱氣上熏。則心下痞結。故乾嘔也。
治傷寒。乾嘔煩熱。不納飲食。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一兩銼),甘草(三分炙微赤銼),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白朮(一兩),黃耆(三分銼),人參(一兩半去蘆頭),赤茯苓(三分),麥門冬(一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
治傷寒。乾嘔煩悶。小便不利。宜服木通散方。
木通(半兩銼),蘆根(一兩銼),陳橘皮(一分湯浸去白瓤焙),人參(半兩去蘆頭),葛根(半兩銼),麥門冬〔半(一)兩去心〕
上件藥。搗篩為散。以水三大盞。煎至二盞。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五服。
治傷寒乾嘔。不納飲食。心神虛煩。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半兩去蘆頭),葛根(半兩銼),麥門冬(三分去心),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二(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往來寒熱。胸脅氣滿。乾嘔。宜服枇杷葉散方。
枇杷葉〔三兩(分)拭去毛炙微黃〕,前胡(二兩半去蘆頭),赤茯苓(二兩),桂心(三分)犀角屑(一兩),檳榔(一兩),桑根白皮(三分銼),赤芍藥(一兩半),蘆根(三分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乾嘔煩亂。不下飲食。宜服藿香散方。
藿香(一分),麥門冬(一兩去心焙),桑木耳(一分),葛根〔一(半)兩銼〕,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人參(半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乾嘔不止。心胸煩躁。四肢熱。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半去苗),黃芩(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焙),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枳殼(一兩麩炒令黃去瓤),枇杷葉(三分拭去毛炙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半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乾嘔不止。宜服竹茹飲子方。
竹茹(半兩),半夏(一分湯洗七遍去滑),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陳橘皮(一分湯浸去白瓤焙),紫蘇莖葉(一分)
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二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一盞。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白話文:
治療傷寒乾嘔的各種方劑
傷寒引起的乾嘔,通常是因為熱氣積聚在脾胃。有時候是發汗解熱後,胃的功能不協調,體內仍有餘熱,熱氣往上熏蒸,導致心下部位感到堵塞,所以會乾嘔。
治療傷寒,出現乾嘔、煩躁發熱、不想吃東西,適合服用葛根散:
葛根(一兩,切碎),甘草(三分,用火稍微烤過切碎),半夏(三分,用熱水洗七次去除黏滑),白朮(一兩),黃耆(三分,切碎),人參(一兩半,去掉蘆頭),赤茯苓(三分),麥門冬(一兩),陳皮(半兩,用熱水浸泡後刮去白色內膜,烘乾)。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稍熱時頻繁服用。
治療傷寒,出現乾嘔、煩悶、小便不順暢,適合服用木通散:
木通(半兩,切碎),蘆根(一兩,切碎),陳皮(一分,用熱水浸泡後刮去白色內膜,烘乾),人參(半兩,去掉蘆頭),葛根(半兩,切碎),麥門冬(半兩或一兩,去心)。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用三大碗水煎煮至兩碗,去渣。不拘時間,分五次溫服。
治療傷寒乾嘔,不想吃東西,心神虛煩,適合服用半夏散:
半夏(半兩,用熱水洗七次去除黏滑),陳皮(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刮去白色內膜,烘乾),甘草(半兩,用火稍微烤過切碎),人參(半兩,去掉蘆頭),葛根(半兩,切碎),麥門冬(三分,去心),枇杷葉(半兩,擦去絨毛後用火烤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二或三錢,用一中碗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出現時冷時熱、胸脅脹滿、乾嘔,適合服用枇杷葉散:
枇杷葉(三兩,擦去絨毛後用火烤至微黃),前胡(二兩半,去掉蘆頭),赤茯苓(二兩),桂心(三分),犀角屑(一兩),檳榔(一兩),桑樹根白皮(三分,切碎),赤芍藥(一兩半),蘆根(三分,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出現乾嘔、煩躁不安、不想吃東西,適合服用藿香散:
藿香(一分),麥門冬(一兩,去心後烘乾),桑木耳(一分),葛根(一或半兩,切碎),枇杷葉(半兩,擦去絨毛後用火烤至微黃),人參(半兩,去掉蘆頭)。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碗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出現乾嘔不止、心胸煩躁、四肢發熱,適合服用柴胡散:
柴胡(一兩半,去掉苗),黃芩(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後烘乾),半夏(半兩,用熱水洗七次去除黏滑),枳殼(一兩,用麩皮炒至黃色,去掉瓤),枇杷葉(三分,擦去絨毛後用火烤至微黃),甘草(半兩,用火稍微烤過切碎),人參(半兩,去掉蘆頭)。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製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加入半片生薑和三枚紅棗,煎煮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乾嘔不止,適合服用竹茹飲:
竹茹(半兩),半夏(一分,用熱水洗七次去除黏滑),甘草(一分,用火稍微烤過切碎),陳皮(一分,用熱水浸泡後刮去白色內膜,烘乾),紫蘇莖葉(一分)。
將以上藥材切成細末,用兩大碗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一碗,去渣。不拘時間,分三次溫服。
治療傷寒,出現乾嘔、口渴不止,適合服用枇杷葉散:
枇杷葉(三分,擦去絨毛後用火烤至微黃),麥門冬(三分,去心),葛根(三分,切碎),人參(三分,去掉蘆頭),赤茯苓(半兩),甘草(一分,用火稍微烤過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碗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後,出現煩熱、乾嘔,適合服用竹茹散:
竹茹(半兩),陳皮(半兩,用熱水浸泡後刮去白色內膜,烘乾),人參(半兩,去掉蘆頭),麥門冬(半兩,去心),甘草(半兩,用火稍微烤過切碎),蘆根(半兩,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乾嘔不止的散劑:
茅根(三兩,切碎),陳皮(二兩,用熱水浸泡後刮去白色內膜,烘乾),桂心(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煎煮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乾嘔、不想吃東西,適合服用蘆根飲:
蘆根(三兩),竹茹(三兩),陳皮(三兩,用熱水浸泡後刮去白色內膜,烘乾)。
將以上藥材切成細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半兩,用一大碗水,加入五十粒粳米和半片生薑,煎煮至五分,去渣溫服。
治療傷寒乾嘔、心胸煩悶,適合用以下方劑:
木通(二兩),蘆根(二兩),陳皮(二兩,用熱水浸泡後刮去白色內膜,烘乾)。
將以上藥材切成細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半兩,用一大碗水,加入五十粒粳米和半片生薑,煎煮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