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一 (13)
卷第十一 (13)
1. 治傷寒潮熱不退諸方
夫傷寒熱毒不退。伏留於臟腑而不能散。即攻於表。隨其王衰。而作發歇。遍身壯熱。或進或退。故謂之潮熱也。診其脈各隨其五臟六腑洪數者是也。
治傷寒。發歇潮熱。頭痛煩渴。四肢無力。胸膈痰滯。不思飲食。宜服鱉甲散方。
鱉甲(一兩半去裙襴生用),恆山(三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地骨皮(一兩),石膏〔二(一)兩半〕,麥門冬(一兩去心),知母(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小麥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潮熱不退。每發。口乾渴逆。飲食全少。四肢無力。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蘆根(一兩銼),麥門冬(半兩去心),枳實(半兩麩炒微黃),黃耆(三分銼),赤芍藥(半兩),白朮(半兩),赤茯苓(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粳米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潮熱往來。口乾煩躁。頭目疼痛。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二兩去心焙),葛根(一兩銼),麻黃(三分去根節),黃芩(三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川朴硝(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用新汲水調下一錢。
治傷寒潮熱。口乾頭痛。四肢煩疼。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一兩銼),黃芩(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石膏(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知母(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經十日以上。潮熱不解。日晡即發。壯熱如火。胸滿嘔逆。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桂心(半兩),黃芩(三分),栝蔞根(半兩),牡蠣(一分燒為粉),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潮熱煩悶。體痛嘔逆。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三分),柴胡(三分去苗),人參(三分去蘆頭),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一兩去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潮熱不退。發歇無時。宜服秦艽散方。
秦艽(一兩去苗),鱉甲(一兩去裙襴塗酥炙令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豉半合。蔥白二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數日。潮熱不退。口乾煩躁。或多痰逆。宜服知母散方。
白話文:
傷寒潮熱不退的各種治療方劑
一般來說,傷寒的熱毒如果無法消退,會潛伏在內臟中無法散去。即使服用發汗解表的藥物,熱也會隨著身體的強弱而時好時壞地發作,出現全身發熱,時高時低的狀況,所以稱為潮熱。診斷時會發現脈搏隨著五臟六腑的情況而呈現洪大且快速的現象。
治療傷寒引起的間歇性潮熱、頭痛、口渴、四肢無力、胸悶痰多、食慾不振,可以使用鱉甲散。
藥方組成:鱉甲(一兩半,去除邊緣,生用)、恆山(三分,磨碎)、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磨碎)、川大黃(半兩,磨碎,稍微炒過)、地骨皮(一兩)、石膏(二兩半)、麥門冬(一兩,去心)、知母(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五十粒小麥,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潮熱不退、每次發作都口乾舌燥、食慾極差、四肢無力,可以使用人參散。
藥方組成:人參(一兩,去除蘆頭)、半夏(半兩,用熱水洗七次去除滑膩)、蘆根(一兩,磨碎)、麥門冬(半兩,去心)、枳實(半兩,用麩皮炒至微黃)、黃耆(三分,磨碎)、赤芍藥(半兩)、白朮(半兩)、赤茯苓(半兩)、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磨碎)。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入半份生薑、三枚紅棗、五十粒粳米,煎煮至剩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潮熱時有時無、口乾煩躁、頭痛眼花,可以使用麥門冬散。
藥方組成:麥門冬(二兩,去心烘乾)、葛根(一兩,磨碎)、麻黃(三分,去除根節)、黃芩(三分)、川大黃(三分,磨碎,稍微炒過)、川朴硝(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不拘時間,用新汲取的井水調服一錢。
治療傷寒潮熱、口乾頭痛、四肢煩疼,可以使用葛根散。
藥方組成:葛根(一兩,磨碎)、黃芩(一兩)、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磨碎)、石膏(一兩)、柴胡(一兩,去除莖苗)、知母(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碗水煎煮至剩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十天以上、潮熱不退、下午發作、高燒像火一樣、胸悶想吐,可以使用柴胡散。
藥方組成:柴胡(一兩,去除莖苗)、桂心(半兩)、黃芩(三分)、栝蔞根(半兩)、牡蠣(一分,燒成粉)、甘草(一分,炙烤至微紅,磨碎)。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入半份生薑,煎煮至剩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潮熱煩悶、身體疼痛想吐,可以使用黃芩散。
藥方組成:黃芩(三分)、柴胡(三分,去除莖苗)、人參(三分,去除蘆頭)、半夏(三分,用熱水洗七次去除滑膩)、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磨碎)、麥門冬(一兩,去心)。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入半份生薑、三枚紅棗,煎煮至剩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潮熱不退、發作時間不固定,可以使用秦艽散。
藥方組成:秦艽(一兩,去除莖苗)、鱉甲(一兩,去除邊緣,塗上酥油炙烤至黃色)、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磨碎)。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入半份生薑、半合豆豉、兩根蔥白,煎煮至剩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數日、潮熱不退、口乾煩躁、或痰多想吐,可以使用知母散。
藥方組成:知母、人參(去除蘆頭)、柴胡、石膏、葛根(磨碎)、赤茯苓(以上各一兩)、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磨碎)。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入半份生薑,煎煮至剩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已經十四天以上、潮熱不退、四肢無力、昏沉像醉酒一樣,擔心會變成百合病,可以使用百合散。
藥方組成:百合(一兩)、葛根(一兩)、麻黃(半兩,去除根節)、麥門冬(半兩,去心)、黃芩(半兩)、前胡(三分,去除蘆頭)、石膏(一兩)、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磨碎)。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入半份生薑,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心胸悶塞、潮熱頭痛、關節僵硬,可以使用石膏散。
藥方組成:石膏(一兩)、前胡(三分,去除蘆頭)、柴胡(三分,去除莖苗)、甘菊花(三分)、赤茯苓(三分)、赤芍藥(三分)、防風(三分,去除蘆頭)、蔓荊子(三分)、黃芩(一分)、甘草(三分,炙烤至微紅,磨碎)、枳殼(三分,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入半份生薑,煎煮至剩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數日、頭痛、潮熱不退、或發冷,可以使用葳蕤散。
藥方組成:葳蕤(一兩)、柴胡(一兩,去除莖苗)、羚羊角屑(三分)、石膏(二兩)、桑根白皮(一兩,磨碎)、川朴硝(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煎煮至剩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潮熱頭痛、四肢僵硬疼痛,可以使用羚羊角散。
藥方組成:羚羊角屑、赤茯苓、麥門冬(去心)、葳蕤、柴胡(去苗)、梔子仁(以上各一兩)、桑根白皮(三分,磨碎)、石膏(二兩)、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磨碎)。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煎煮至剩五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潮熱不退、四肢沉重、食慾不振、胸悶、小便赤澀,可以使用龍膽丸。
藥方組成:龍膽(一兩,去除蘆頭)、前胡(三分,去除蘆頭)、白蘚皮(一兩)、黃連(三分,去除鬚根)、子芩(半兩)、梔子仁(三分)、川大黃(一兩半,磨碎,稍微炒過)、川升麻(三分)、大麻仁(一兩半,另外研磨成膏狀)、鱉甲(一兩,去除邊緣,塗上醋炙烤至微黃)、川芒硝(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入麻仁一起研磨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打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不拘時間,用溫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