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一百 (10)
卷第一百 (10)
1. 具列四十五人形
玉枕二穴。在絡卻後七分半。俠腦戶傍一寸三分。入髮際三寸。灸三壯。主頭重如石。目痛如脫。不能遠視。
天牖二穴。在完骨穴下發際宛宛中。灸三壯。主瘰癧。寒熱。頭有積氣。暴聾。肩中痛。頭風。目眩。鼻塞。不聞香臭。
神堂二穴。在第五椎下。兩傍各三寸陷者中。正坐取之。灸三壯。主肩背連胸痛不可俯仰。腰脊急強。逆氣上攻。時噎也。
命門二穴。在第十四椎節下間。微俯而取之。灸三壯。主身熱如火。頭痛如破。寒熱痎瘧。腰腹相引痛。
白環俞二穴。在第二十一椎下。兩傍各一寸半。灸三壯。主腰脊急強。不能俯仰。起坐難。手足不仁。小便黃。腰尻重不舉也。
扶承二穴。在尻臀下衡文中。灸三壯。主腰脊尻臀股陰寒痛。五種痔疾。瀉鮮血。尻睢中腫。大便難。小便不利。
上關二穴。在耳前上廉起骨關口。有穴陷者宛宛中。是也。灸一壯。主唇吻強。上口眼偏斜。牙齒齲痛。耳鳴聾。
天窗二穴。在曲頰下。扶突後。動脈應手陷者中。灸三壯。主耳鳴聾無所聞。頰腫喉中痛。暴喑不能言。及肩痛引項不得顧。
張文仲療風眼卒生翳膜。兩目疼痛不可忍。灸手中指本節頭。節間尖上。三壯。炷如小麥大。患左目。灸右。患右目灸左。
液門二穴。在手小指次指之間陷者中。灸三壯。主肘痛。不能自上下。痎瘧。寒熱。目澀䀮䀮。頭痛泣出也。
築賓二穴。在足內踝上。灸三壯。小兒胎疝。癲病。吐舌及嘔吐不止也。
束骨二穴。在足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者中。灸三壯。主驚癇。癲狂病。身寒熱也。頭痛目眩。秦丞祖云。主風赤。胎赤。兩目眥爛也。
曲發二穴。在耳上髮際。曲禺陷者中。鼓頷有穴。灸三壯。主頸項急強。不得顧引。牙齒痛。口噤不能言也。
兌端一穴。在頤前下唇之下。開口取之。宛宛中。灸三壯。主口噤鼓頷。癲疾吐沫。及衄血不止。
天頂二穴。在項缺盆直扶突氣舍後一寸。陷者中。灸七壯。主暴喑。咽腫。飲食不下。及喉中鳴。
環跳二穴。在硯子骨宛宛中。灸三壯。主冷痹。風濕。偏風。半身不遂。腰胯疼痛。歧伯云。主睡臥伸縮。迴轉不得也。
漏谷二穴。在足內踝上六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足熱痛。腿冷疼。不能久立。麻痹不仁也。
京骨二穴。在足外側大骨之下。白肉際陷者中。灸五壯。主瘧寒熱。善驚悸。不欲食。腿膝脛痿。腳攣不得伸。癲病狂走。善目齧。及膝脛寒也。
臑會二穴。在臂前廉。去肩頭三寸宛宛中。灸七壯。主癭。及臂氣腫也。
外關二穴。在腕後二寸。陷者宛宛中。灸三壯。主肘腕酸重。屈伸難。手十指盡痛。不得握。兼主耳淳淳渾渾。聾無所聞。
幽門二穴。在巨闕傍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壯。主善吐。食飲不下。兼唾多。吐涎。乾噦嘔沫。及泄有膿血也。
白話文:
具列四十五人形
玉枕穴:位於後腦勺髮際線後七分半,靠近腦戶穴旁一寸三分處,灸三壯。主治頭痛如石壓頭,眼睛疼痛欲裂,視力模糊,看不遠。
天牖穴:位於完骨穴下方髮際線正中,灸三壯。主治瘰癧(淋巴結腫大)、寒熱、頭部積氣、突然耳聾、肩部疼痛、頭痛、頭暈目眩、鼻塞不通,聞不到氣味。
神堂穴:位於第五節頸椎下方,兩側各三寸凹陷處,需正坐取穴,灸三壯。主治肩背連胸疼痛,無法彎腰挺胸,腰脊僵硬疼痛,逆氣上衝,經常噎住。
命門穴:位於第十四節胸椎下方的椎間隙,微俯取穴,灸三壯。主治全身發熱如火燒,頭痛欲裂,寒熱瘧疾,腰腹疼痛牽引。
白環俞穴:位於第廿一節胸椎下方,兩側各一寸半處,灸三壯。主治腰脊僵硬疼痛,無法彎腰挺胸,起坐困難,手腳麻木,小便發黃,腰臀沉重無力。
扶承穴:位於臀部下橫紋中央,灸三壯。主治腰脊臀部股內側寒冷疼痛,五種痔瘡,便血,臀部腫痛,大便秘結,小便不利。
上關穴:位於耳前上方骨骼交界處的凹陷處,灸一壯。主治口部肌肉痙攣,口角眼歪斜,牙齒疼痛,耳鳴耳聾。
天窗穴:位於下顎骨下方,扶突穴後方,動脈搏動處凹陷的地方,灸三壯。主治耳鳴耳聾,聽不見聲音,面頰腫痛,喉嚨疼痛,突然失聲,肩痛牽連頸部無法轉動。
張文仲治療風眼導致翳膜遮蔽眼球,兩眼疼痛難忍的方法:灸手中指指節頭與指節間尖端,灸三壯,艾炷如小麥大小。左眼患病灸右手,右眼患病灸左手。
液門穴:位於小指與無名指之間的凹陷處,灸三壯。主治肘部疼痛,無法自行屈伸,瘧疾,寒熱,眼睛乾澀疼痛,頭痛流淚。
築賓穴:位於足部內踝上方,灸三壯。主治小兒胎疝氣,癲癇病,吐舌及嘔吐不止。
束骨穴:位於足部小指外側,指節後方凹陷處,灸三壯。主治驚癇、癲狂病、寒熱、頭痛、頭暈。秦丞祖記載,此穴亦主治風赤、胎赤、眼角爛。
曲發穴:位於耳上方髮際線,凹陷處,灸三壯。主治頸項僵硬疼痛,無法轉動,牙齒疼痛,口噤不能言語。
兌端穴:位於下巴前方下唇下方,張開口取穴,灸三壯。主治口噤、頷部腫脹、癲癇吐沫、鼻出血不止。
天頂穴:位於後頸部,與缺盆(鎖骨上窩)相對,在扶突穴與氣舍穴後方一寸的凹陷處,灸七壯。主治突然失聲,咽喉腫痛,飲食不下,喉嚨有聲音。
環跳穴:位於臀部股骨大轉子處的凹陷處,灸三壯。主治肢體寒冷麻痹,風濕,偏癱,半身不遂,腰胯疼痛。歧伯記載,主治睡眠時伸展或翻身困難。
漏谷穴:位於足部內踝上方六寸凹陷處,灸三壯。主治足部熱痛,腿部冰冷疼痛,無法久站,麻木不仁。
京骨穴:位於足部外側大骨下方,白肉際凹陷處,灸五壯。主治瘧疾寒熱,易驚悸,不想吃東西,腿膝脛部萎縮,腳趾攣縮伸展困難,癲癇狂奔,喜歡咬人,以及膝脛寒冷。
臑會穴:位於手臂前面,距肩頭三寸的凹陷處,灸七壯。主治甲狀腺腫大,以及手臂氣腫。
外關穴:位於手腕後方二寸凹陷處,灸三壯。主治肘腕酸重,屈伸困難,十指疼痛,無法握拳,兼治耳鳴耳聾。
幽門穴:位於巨闕穴旁各一寸半凹陷處,灸五壯。主治嘔吐,飲食不下,兼唾液過多,吐涎,乾嘔,嘔吐泡沫,以及瀉下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