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一百 (8)
卷第一百 (8)
1. 具列四十五人形
通里二穴。在腕後一寸陷者中。灸七壯。主頭目眩痛。悲恐畏人。肘腕酸重。及暴啞不能言也。
陰都二穴。在通谷下一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身寒熱。痎瘧。病心恍惚也。
右關二穴。在陰都下一寸宛宛中。灸三壯。主多唾嘔沫。大便難。婦人無子。臟有惡血。腹厥痛。絞刺不可忍也。
帶脈二穴。在季肋下一寸八分。陷者宛宛中。灸七壯。主婦人腹堅痛。月水不通。帶下赤白。兩脅下氣轉連背痛不可忍也。
庫房二穴。在氣戶下一寸六分。陷者宛宛中。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腹支滿。咳逆上氣。呼吸不至息。及肺寒咳嗽唾膿也。千金楊玄操同。
肘聊二穴。在肘大骨外廉陷者中。灸五壯。主肘臂酸重。不可屈伸。痹麻不仁也。
風市二穴。在膝外兩筋間。平立舒下兩手著腿。當中指頭陷者宛宛中。是也。灸三壯。主冷痹。腳脛麻。腿膝痠痛。腰尻重。起坐難。
光明二穴。在外踝上五寸陷者中。灸七壯。主膝脛酸痹不仁。手足偏。小坐不能也。
陰蹺二穴。在足內踝下陷者中。灸三壯。主卒疝。小腹痛。左取右。右取左。立已。女子月水不調。嗜臥怠墮。善悲不樂。手足偏枯。不能行。及小便難也。
或中二穴。在輸府下一寸陷者中。仰而取之。灸三壯。主咳嗽。上喘。不能食也。
氣衝二穴。在歸來下一寸。鼠撲上一寸。動脈宛宛中。灸五壯。主腹有大氣。腹脹。臍下堅。㿉疝陰腫。亦主婦人月水不通。無子。
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胻骨外。大筋內。筋骨之間陷者宛宛中。灸三壯。主臟腑久積冷氣。心腹脹滿。胃氣不足。聞食臭。腸鳴腹痛。秦丞祖云。諸病皆治。食氣水氣。蠱毒症癖。四肢腫滿。腿膝痠痛。目不明。華佗云。亦主五勞羸瘦。七傷虛乏。大小人熱。皆調三里。外臺明堂云。凡人年三十歲以上。若不灸三里。合氣上眼闇。所以三里下氣也。
懸鐘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動脈中。灸三壯。主心腹脹滿。胃中熱。不嗜食。膝脛連腰痛。筋攣急。足不收。履坐不能起。
張文仲灸法。療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綠水。及元臟氣。灸足大指次指內橫文中。各一壯。炷如小麥大。下火立愈。
歧伯灸法。療頭旋目眩。及偏頭不可忍。牽眼䀮䀮不遠視。灸兩眼小眥上。髮際。各一壯。立瘥。
長強一穴。在腰俞下。脊骸端陷者中。灸五壯。主腰脊急強。不可俯仰。癲狂病。大小便難。洞泄不禁。五淋久痔。小兒驚癇病。
委中二穴。在曲踿內。兩筋兩骨中宛宛是也。令病人合面臥。舒挺兩腳取之。灸三壯。主腳弱無力。腰尻重。曲踿中筋急。半身不遂。
禾聊二穴。在鼻孔下俠水溝傍五分。灸三壯。主鼻窒口噼。清涕出不可止。鼻衄有瘡。口不可開。及屍厥也。
白話文:
具列四十五人形
通里穴:位於手腕後方一寸凹陷處,灸七壯。主治頭暈目眩、疼痛,悲傷恐懼、畏懼他人,肘腕酸重,以及突然失聲不能說話。
陰都穴:位於通谷穴下方一寸凹陷處,灸三壯。主治身體寒熱,瘧疾,以及心神恍惚。
右關穴:位於陰都穴下方一寸較為柔軟的凹陷處,灸三壯。主治唾液過多、嘔吐、大便困難,婦女不孕,臟腑有瘀血,腹部絞痛劇烈難忍。
帶脈穴:位於季肋下方一寸八分,柔軟的凹陷處,灸七壯。主治婦女腹部堅硬疼痛,月經不通,帶下有赤白分泌物,兩脅下氣逆竄至背部疼痛難忍。
庫房穴:位於氣戶穴下方一寸六分,凹陷柔軟處,仰臥取穴,灸五壯。主治胸腹脹滿,咳嗽逆氣,呼吸困難,以及肺寒咳嗽咳出膿痰。千金方楊玄操法同。
肘髎穴:位於肘部大骨外側凹陷處,灸五壯。主治肘臂酸重,不能屈伸,麻痺不仁。
風市穴:位於膝蓋外側兩條筋之間,平立,放鬆雙腿,中指按壓至凹陷柔軟處,灸三壯。主治寒痺,腳脛麻木,腿膝酸痛,腰尻沉重,起坐困難。
光明穴:位於外踝上方五寸凹陷處,灸七壯。主治膝脛酸痛麻痺不仁,手足偏癱,久坐不能站起。
陰蹺穴:位於足內踝下方凹陷處,灸三壯。主治突然發生的疝氣,小腹疼痛(左側痛灸右側,右側痛灸左側,立即見效),婦女月經不調,嗜睡懶惰,容易悲傷不快樂,手足萎縮,不能行走,以及小便困難。
肓兪穴:位於輸府穴下方一寸凹陷處,仰臥取穴,灸三壯。主治咳嗽,上氣喘,不能進食。
氣衝穴:位於歸來穴下方一寸,鼠蹊部上方一寸,動脈搏動處,灸五壯。主治腹部脹滿有氣,腹部膨脹,臍下堅硬,疝氣陰部腫脹,也主治婦女月經不通,不孕。
三里穴:位於膝蓋下方三寸,脛骨外側,大筋內側,筋骨之間凹陷柔軟處,灸三壯。主治臟腑久積寒氣,心腹脹滿,胃氣不足,聞到食物就臭,腸鳴腹痛。秦丞祖云:各種疾病皆可治療,包括食積、水氣、蠱毒、癖症,四肢腫脹,腿膝酸痛,目不明。華佗云:也主治五勞七傷引起的羸瘦虛乏,大小便熱,皆可灸三里。外臺明堂云:凡三十歲以上的人,如果不灸三里,氣機上逆,眼睛就會昏暗,因為三里穴可以瀉下氣機。
懸鐘穴:位於足外踝上方三寸,動脈搏動處,灸三壯。主治心腹脹滿,胃中熱,不愛吃東西,膝脛及腰部疼痛,筋攣急,足部不能收縮,穿鞋坐下難以站起。
張文仲灸法:治療突然心痛難忍,吐出冰冷酸腐的綠色液體以及元氣虧損,灸足大拇指和次指內側橫紋處,各一壯,艾炷如小麥般大小,施灸後立即痊癒。
歧伯灸法:治療頭暈目眩,以及偏頭痛劇烈難忍,眼睛模糊不清,視物不清,灸雙眼內眥上方髮際處,各一壯,立即痊癒。
長強穴:位於腰俞穴下方,脊椎骨末端凹陷處,灸五壯。主治腰脊僵硬疼痛,不能彎腰抬頭,癲狂病,大小便困難,大便失禁,五種淋病,久治不愈的痔瘡,小兒驚癇病。
委中穴:位於膝窩內側,兩條筋和兩塊骨頭之間柔軟處,病人俯臥,伸直雙腿取穴,灸三壯。主治腿腳無力,腰尻沉重,膝窩筋急,半身不遂。
禾髎穴:位於鼻孔下方,承漿穴旁側五分處,灸三壯。主治鼻塞,口唇乾裂,清涕不止,鼻出血,鼻部有瘡瘍,口不能張開,以及屍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