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九 (1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九 (17)

1. 具列一十二人形共計二百九十穴

髀關二穴,在膝上伏兔後交分中,是穴。主膝寒不仁,痹委不屈伸也。灸三壯,針入六分。

梁丘二穴,是足陽明郄,在膝上三寸兩筋間,是穴。治大驚,脛痛,冷痹膝痛,不能屈伸。針入五分。

隱白二穴者,水也,在足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宛宛中,是穴。足太陰脈之所出為井也。主腹中有寒熱起,氣喘,衄血不止,腹中脹逆,脛中寒熱不得臥,氣滿,胸中熱,暴泄,膈中嘔吐,不欲食飲,渴,屍厥死不知人,脈動如渴飲,身體疼痛唾也。針入一分,留三呼,灸三壯。

承筋二穴,一名踹腸,一名真腸,在脛後,從腳根後到上七寸,腨中央陷者中,是穴。足太陽脈氣所發。治風勞熱,足煩腫痛,轉筋急痛,身癮胗,大小便不止。針入三分。

陽蹺二穴,在外踝前一寸陷者宛宛中,是穴。治腳氣,腎氣,婦人血氣。針入三分。

陰蹺二穴,在足內踝下陷者宛宛中,是穴。主卒疝,小腹痛,病者左取右,右取左,立已。女子不月水,驚喜悲不樂,如墮墜,汗出,面黑,病飢不欲食,婦人淋瀝,陰挺出,四肢淫濼,心悶暴瘧,及諸淋,目痛,小腹偏痛,嘔逆嗜臥,偏枯不能行,大風暴不知人,臥驚視如見星,尿黃水,小腹熱咽乾也。灸三壯,針入三分。

風府一穴,一名舌本,在項後入髮際一寸,大筋上宛宛中,起肉。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督脈陽維之會,不可灸,灸之不幸使人失喑。針入四分,留三呼。主頭項急不可傾側,目眩鼻不得息,喑不能言,嗌痛,足不仁,狂走欲自煞,目反妄視。

瘛脈二穴,一名資脈,在耳內雞足青脈,是穴。主頭風,耳後痛,小兒驚癇瘛瘲,嘔吐,泄注,驚恐失精,視瞻不明,多夢。灸三壯,針入一分。

青冷淵二穴,在肘上二寸,伸肘舉臂取之,是穴。主肩不舉,不得帶衣。灸三壯,針入三分。

消濼二穴,在肩下外關腋斜肘分下行,是穴。主寒熱風痹,頭痛頭眥急。針入六分,灸三壯。

肩外俞二穴,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者中,是穴。主肩胛痛,熱而寒至肘。灸一壯,針入六分。

曲垣二穴,在肩中央曲胛陷者中,按之應手痛,是穴。主肩痛周痹。灸三壯,針入九分。

二間二穴者,水也,一名間谷,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者中,是穴。手陽明脈之所流為營也。主喉痹,多臥喜睡,肩髃喉痹,咽如眥物傷忽振寒。針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壯。

三間二穴者,木也,一名少谷,在手大指次指本節之後,內側陷中,是穴。手陽明脈之所注為俞也。主喉痹,咽如其鯁,齒齲痛,多臥喜睡,胸滿腹鳴,瘧寒熱,唇口乾,身熱氣喘目眥急痛。針入三分,留三呼。

少澤二穴者,金也,一名少吉,在手小指端,去爪甲下一分陷者中,是穴。手太陽脈之所出為井也。主瘧,寒熱行不出,頭痛咳嗽,瘛瘲,口乾項痛,不可顧也。針入一分,留三呼,灸一壯。

白話文:

總共十二種穴位,共計二百九十個穴位

髀關穴:左右各一,共兩個。在膝蓋上方,伏兔穴後方交叉點的中心。這個穴位主要治療膝蓋發冷、麻木、感覺遲鈍,以及關節僵硬、無法彎曲伸展。可以艾灸三次,針刺入約0.6分深。

梁丘穴:左右各一,共兩個。是足陽明經的郄穴,位於膝蓋上方三寸,兩條肌腱之間。這個穴位主要治療因驚嚇導致的腿痛、冷麻痺、膝蓋疼痛,以及無法彎曲伸展。針刺入約0.5分深。

隱白穴:左右各一,共兩個。屬水性。在腳大拇指內側末端,距離指甲角像韭菜葉般彎曲的地方。這個穴位是足太陰經脈氣的起始井穴。主要治療腹內寒熱交替、氣喘、流鼻血不止、腹脹、小腿寒熱導致無法入睡、胸悶、胸腔發熱、突然腹瀉、膈膜嘔吐、食慾不振、口渴、昏迷不醒,脈象微弱像極度口渴想喝水,身體疼痛、不斷吐口水。針刺入約0.1分深,留針約三次呼吸的時間。可以艾灸三次。

承筋穴:左右各一,共兩個。又名踹腸、真腸,在小腿後方,從腳後跟往上七寸,小腿肚中央凹陷處。這個穴位是足太陽經脈氣所發出的地方。主要治療風邪勞損導致的發熱、腳部腫脹疼痛、轉筋痙攣、身體出現風疹塊、大小便失禁。針刺入約0.3分深。

陽蹺穴:左右各一,共兩個。在外踝前一寸凹陷的地方。這個穴位主要治療腳氣病、腎虛,以及婦女的血氣問題。針刺入約0.3分深。

陰蹺穴:左右各一,共兩個。在腳內踝下方凹陷的地方。這個穴位主要治療突然發生的疝氣、小腹疼痛,治療時左邊痛取右邊穴位,右邊痛取左邊穴位,效果迅速。還可治療女子月經不調、情緒不穩、驚恐、悲傷、精神恍惚像要跌倒,容易出汗、臉色發黑、容易餓卻不想吃東西、婦女淋漓不盡、陰道鬆弛下垂、四肢無力、心悶、反覆發作的瘧疾以及各種淋病、眼睛痛、小腹偏痛、想嘔吐嗜睡、半身不遂、突然昏倒不知人事、臥床時驚醒像看到星星、小便發黃、小腹發熱、咽喉乾燥。可以艾灸三次,針刺入約0.3分深。

風府穴:只有一個。又名舌本,在後腦髮際上方一寸,大筋上的凹陷處,可透過快速說話使肌肉隆起,停止說話肌肉則恢復平坦。是督脈與陽維脈交會之處,不可艾灸,艾灸可能導致失聲。針刺入約0.4分深,留針約三次呼吸的時間。主要治療頭頸僵硬、無法轉動、頭暈目眩、鼻塞、失聲、咽喉疼痛、腿腳麻木、狂躁想自殺、眼睛上翻。

瘛脈穴:左右各一,共兩個。又名資脈,在耳內像雞爪一樣的青色脈絡處。這個穴位主要治療頭風、耳後疼痛、小兒驚風抽搐、嘔吐、腹瀉、驚恐遺精、視力模糊、多夢。可以艾灸三次,針刺入約0.1分深。

青冷淵穴:左右各一,共兩個。在手肘上方二寸處,伸直手臂時取穴。這個穴位主要治療肩膀無法抬起、無法穿戴衣物。可以艾灸三次,針刺入約0.3分深。

消濼穴:左右各一,共兩個。在肩膀下方,外關穴往腋下斜至手肘分界處。這個穴位主要治療寒熱風濕、頭痛、眼角疼痛。針刺入約0.6分深。可以艾灸三次。

肩外俞穴:左右各一,共兩個。在肩胛骨上緣,距離脊椎三寸凹陷的地方。這個穴位主要治療肩胛疼痛,發熱,寒冷感傳至手肘。可以艾灸一次,針刺入約0.6分深。

曲垣穴:左右各一,共兩個。在肩部中央,肩胛骨凹陷處,按壓時會有疼痛感。這個穴位主要治療肩部疼痛、關節周圍麻木。可以艾灸三次,針刺入約0.9分深。

二間穴:左右各一,共兩個。屬水性。又名間谷,在手大拇指第二指關節前,內側凹陷處。這個穴位是手陽明經脈氣所流經的營穴。主要治療喉嚨腫痛、嗜睡、肩部疼痛、喉嚨腫痛,咽喉像被異物刺傷,突然感覺寒冷。針刺入約0.3分深,留針約六次呼吸的時間。可以艾灸三次。

三間穴:左右各一,共兩個。屬木性。又名少谷,在手大拇指第二指關節後,內側凹陷處。這個穴位是手陽明經脈氣所流注的俞穴。主要治療喉嚨腫痛、咽喉像被魚刺卡住、牙齒蛀牙疼痛、嗜睡、胸悶腹脹、瘧疾寒熱、口唇乾燥、發熱氣喘、眼角疼痛。針刺入約0.3分深,留針約三次呼吸的時間。

少澤穴:左右各一,共兩個。屬金性。又名少吉,在手小指末端,距離指甲下約一分凹陷的地方。這個穴位是手太陽經脈氣所發出的井穴。主要治療瘧疾、發熱寒冷、頭痛咳嗽、抽搐、口乾、脖子僵硬無法轉動。針刺入約0.1分深,留針約三次呼吸的時間。可以艾灸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