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九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九 (9)

1. 具列一十二人形共計二百九十穴

中極一穴。一名玉泉。一名氣原。在關元下一寸。是穴。是膀胱募任脈足三陰之會。主婦人斷緒。四度針。針即有子。故卻時任針也。主淋。小便赤。尿道痛。臍下結塊如覆杯。或因產得惡露不止。遂成疝瘕。或因月事不調。血結成塊。針入八分。留十呼。得氣即瀉。灸亦得。然不及針。日灸三七壯。至三百壯止。

後頂一穴。在百會後一寸半。枕骨上。是穴。督脈氣所發。針入四分。灸五壯。主風眩。目視䀮䀮。額顱上痛。

強間一穴。在後頂後一寸半。是穴。一名大羽。是督脈氣所發。主頭如針刺。不可以動。項如拔不可左右顧視。灸五壯。針入二分。

腦戶一穴。在樹骨上。強間後一寸半。是穴。一名仰風。一名會顱。是督脈足太陽之會。主目痛。不能視。面赤腫。頭痛。不得灸。若灸令人失喑。針入三分。留三呼。

喑門一穴。一名舌厭。在頂後入髮際宛宛中。入系舌本。是穴。是督脈陽維之會。仰而取之。主頭風腦痛。失喑不能言。舌急。項強不得回顧。針入八分。留三呼。瀉八吸。徐徐出之。不宜灸。灸即令人啞。忌如前法。問曰。舌急不言。如何治也。答曰。舌急。針喑門。舌緩。

針風府。得氣即瀉。可小繞針。入八分。留三呼。瀉五吸。瀉盡更留針取之。得氣即瀉。特忌灸。灸即令人啞。忌熱酒面。

大椎一穴。在第一椎上。陷者宛宛中。是穴。主三陽督脈之會。療五勞七傷。溫瘧痎瘧。疰背膊悶。項強不得回顧。針入五分。留三呼。瀉五吸。灸亦得。日灸七壯至七七壯罷。慎漿水酒面。

陶道一穴。在大椎節下間。俯而取之。是穴。督脈足太陽之會。主頭重目瞑。灑淅寒熱。脊強。以頭汗不出也。灸五壯。針入五分。

身柱一穴。在第三椎節下間。是穴。督脈氣所發。灸五壯。主癲疾。瘛瘲。怒欲煞人。身狂走。譫言見鬼。針入五分。

神道一穴。督脈氣所發。在第五椎節下間。俯而取之。是穴。主寒熱頭痛。進退往來。痎瘧。恍惚悲愁。灸三壯。針入五分。

至陽一穴。在第七椎節下間。俯而取之。是穴。督脈氣所發。主寒熱。解爛淫樂。脛酸。四肢重痛。少氣難言也。灸三壯。針入五分。

筋縮一穴。在第九椎節下間。俯而取之。是穴。督脈氣所發。主驚癇。狂走癲疾。脊急強。目轉上垂。灸三壯。針入五分。

脊俞一穴。一名神宗。一名脊中。在第十一椎中央。是穴。督脈氣所發。治風癇癲邪。溫病積聚。下痢。不灸。通針。針入五分。

懸樞一穴。在第十二椎下節間。是穴。督脈所發。主腰脊強。腹中上下積氣。針入二(三)分。灸三壯。

命門一穴。一名屬累。在第十四椎節下。俯而取之。是穴。督脈氣所發。主頭痛如破。身熱如火。汗不出。瘛瘲。裡急。腰腹相引痛。針入五分。

白話文:

中極穴

這個穴位又叫玉泉或氣原,位置在關元穴下方一寸處。這個穴位是膀胱經的募穴,也是任脈和足三陰經交會的地方。主要治療婦女不孕,用四次針刺治療,針後容易懷孕,因此要選對時間針灸。還能治療小便淋漓不暢、小便赤紅、尿道疼痛、肚臍下方有像杯子倒扣一樣的腫塊,或是因為生產後惡露不止而形成的疝氣、腫塊,或者因為月經不調導致血塊堆積。針刺時要深入八分,留針十個呼吸的時間,得氣後就要瀉。灸也有效,但不如針刺,每天可以灸三到七壯,最多灸到三百壯。

後頂穴

這個穴位在百會穴後方一寸半的位置,在枕骨上方。這個穴位是督脈的氣所發出的地方。針刺時要深入四分,可以灸五壯。主要治療頭暈、眼睛昏花、前額和頭頂疼痛。

強間穴

這個穴位在後頂穴後方一寸半的位置,又叫大羽。這個穴位是督脈的氣所發出的地方。主要治療頭部像被針刺一樣的疼痛,無法活動,脖子僵硬,無法左右轉動。可以灸五壯,針刺要深入二分。

腦戶穴

這個穴位在枕骨上方,強間穴後方一寸半的位置,又叫仰風或會顱。這個穴位是督脈和足太陽經交會的地方。主要治療眼睛疼痛、看不清楚、面部紅腫、頭痛。這個穴位不可以灸,如果灸了會導致失語。針刺要深入三分,留針三個呼吸的時間。

喑門穴

這個穴位又叫舌厭,在後腦勺髮際內凹陷處,位置和舌根相連。這個穴位是督脈和陽維脈交會的地方。要仰臥取穴。主要治療頭風、頭痛、失語、無法說話、舌頭僵硬、脖子僵硬無法轉動。針刺要深入八分,留針三個呼吸的時間,瀉八個呼吸的時間,慢慢拔出針。不宜用灸,灸了會導致啞,要避免像前面說的方法那樣。有人問:舌頭僵硬無法說話要怎麼治療?回答說:舌頭僵硬,針刺喑門穴,舌頭鬆緩,針刺風府穴。得氣後就要瀉,可以稍微旋轉針頭。針刺要深入八分,留針三個呼吸的時間,瀉五個呼吸的時間,完全瀉完後再留針取氣,得氣後就要瀉。這個穴位特別忌諱用灸,灸了會導致啞,要避免熱酒和熱湯。

大椎穴

這個穴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處,這個穴位是三陽經和督脈交會的地方。主要治療五勞七傷、溫瘧、痎瘧、背部和肩膀悶痛、脖子僵硬無法轉頭。針刺要深入五分,留針三個呼吸的時間,瀉五個呼吸的時間。灸也有效,每天灸七壯,最多灸到四十九壯。要避免漿水、酒和熱湯。

陶道穴

這個穴位在大椎穴下方一節,要低頭取穴。這個穴位是督脈和足太陽經交會的地方。主要治療頭部沉重、眼睛昏暗、發冷發熱、脊椎僵硬、頭部出汗不出汗。可以灸五壯,針刺要深入五分。

身柱穴

這個穴位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處,這個穴位是督脈的氣所發出的地方。可以灸五壯。主要治療癲癇、抽搐、脾氣暴躁、想殺人、身體狂躁亂跑、說胡話、看到鬼。針刺要深入五分。

神道穴

這個穴位是督脈的氣所發出的地方,在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處,要低頭取穴。主要治療忽冷忽熱的頭痛、反覆發作的痎瘧、精神恍惚、悲傷憂愁。可以灸三壯,針刺要深入五分。

至陽穴

這個穴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處,要低頭取穴。這個穴位是督脈的氣所發出的地方。主要治療忽冷忽熱、性慾旺盛、小腿酸痛、四肢沉重疼痛、氣短難以說話。可以灸三壯,針刺要深入五分。

筋縮穴

這個穴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處,要低頭取穴。這個穴位是督脈的氣所發出的地方。主要治療驚厥、狂躁亂跑、癲癇、脊椎僵硬、眼睛向上翻。可以灸三壯,針刺要深入五分。

脊俞穴

這個穴位又叫神宗或脊中,在第十一胸椎棘突的中央。這個穴位是督脈的氣所發出的地方。主要治療風癇、癲邪、溫病積聚、腹瀉。這個穴位不能灸,可以用針刺。針刺要深入五分。

懸樞穴

這個穴位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凹陷處,這個穴位是督脈的氣所發出的地方。主要治療腰背僵硬、腹部上下有積氣。針刺要深入二到三分,可以灸三壯。

命門穴

這個穴位又叫屬累,在第十四胸椎棘突下凹陷處,要低頭取穴。這個穴位是督脈的氣所發出的地方。主要治療頭痛像裂開一樣、身體發熱像火燒一樣、不出汗、抽搐、腹部裡急、腰腹部牽引疼痛。針刺要深入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