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八 (1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八 (14)

1. 蓽茇丸

治五勞七傷。腎虛脾弱。上焦熱。下元虛冷。腹內雷鳴。胸膈氣滯。羸瘦無力。宜服蓽茇丸方。

蓽茇(一兩),胡桃仁(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人參(一兩去蘆頭),白茯苓(一兩),訶黎勒(一兩煨用皮),桂心(一兩半)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溫酒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

治下元虛憊。遂積冷氣。暖脾腎臟。宜服蓽茇丸方。

蓽茇,沉香,附子(炮裂去皮臍),肉豆蔻(去殼),蘹香子,木香,石斛(去根銼),訶黎勒皮山茱萸,桂心,乾薑(炮裂銼),補骨脂(微炒),巴戟,蓽澄茄,檳榔(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服。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補暖虛冷氣。溫脾飲食。蓽茇丸方。

蓽茇,訶黎勒皮,桂心,胡椒,附子(炮裂去皮臍),沉香,木香,人參(去蘆頭),草豆蔻(去皮),檳榔(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蓽茇丸

此方可治療五勞七傷、腎虛脾弱、上焦燥熱、下元虛冷、腹部腸鳴、胸膈氣滯、消瘦乏力等症狀。

第一個方劑:蓽茇、胡桃仁、炮裂銼碎的乾薑、去蘆頭的人參、白茯苓、煨過的訶黎勒皮、桂心各一兩。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日空腹用溫酒送服,起始劑量為二十丸,逐漸增加至三十丸。

第二個方劑,用於治療下元虛弱、積聚寒邪,溫補脾腎:蓽茇、沉香、炮裂去皮臍的附子、去殼的肉豆蔻、蘹香子、木香、去根銼碎的石斛、訶黎勒皮、山茱萸、桂心、炮裂銼碎的乾薑、微炒的補骨脂、巴戟、蓽澄茄、檳榔各一兩。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和勻,用力搗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日空腹及晚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第三個方劑,用於補益溫暖虛寒之氣,溫補脾胃:蓽茇、訶黎勒皮、桂心、胡椒、炮裂去皮臍的附子、沉香、木香、去蘆頭的人參、去皮的草豆蔻、檳榔各一兩。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和勻,用力搗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