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七 (1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七 (14)

1. 補益虛損於諸肉中蒸煮石英及取汁作食治法

治虛損。腳膝無力。陽氣不盛。補益煨羊腎法。

羊腎(一對),鍾乳粉(一分)

上件藥。取羊腎切去脂膜。分為四片。糝粉令勻。卻合。用濕紙裹。慢火煨令熟。空腹食之效。

白話文:

治療身體虛弱虧損、腳膝無力、陽氣不足的情況,有個用羊腎來補養的方法:

取一對羊腎,還有鍾乳粉一分。將羊腎切開去除脂肪膜,分成四片,均勻撒上鍾乳粉,再將羊腎合起來,用濕紙包好,用小火慢慢煨熟,空腹吃下,就會有效。

2. 食治脾胃氣弱不下食諸方

夫脾胃者。位居中宮。象之土也。土生萬物。四臟含其氣。故云。人之虛者補之以味。味以行氣。氣以實志。言滋形潤神。必歸於食。莊子云。納滋味百節肥焉。脾養肌肉。脾胃氣弱。即不能消化五穀。穀氣若虛。則腸鳴泄痢。泄痢既多。則諸臟氣竭。肌肉消瘦。百病輻湊。

宜以飲食和益脾胃之氣。滋潤臟腑。養於經脈。祛疾之甚。可謂上醫。故千金云。凡欲治療。先以食療。既食療不愈。後乃用藥爾。

治脾氣弱不能下食。宜食釀羊肚方。

羊肝(一枚治如常法),羊肉(一斤細切),人參(一兩去蘆頭搗末),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肉豆蔻(一枚去殼用末),食茱萸(半兩末),乾薑(半兩末),胡椒(一分末),生薑(一兩切),蔥白(二七莖切),粳米(五合),鹽末(半兩)

上取諸藥末。拌和肉米蔥鹽等。納羊肚中。以粗線系合。勿令泄氣。蒸令極爛。分三四度空腹食之。和少醬醋無妨。

治脾胃氣弱。不多下食。四肢無力。羸瘦。宜吃釀豬肚方。

豬肚(一枚大者生用),人參(一兩去蘆頭),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切),饙飯(半兩),豬脾(一枚細切)

上以饙飯拌和諸藥。並脾等。納於豬肚中。縫合熟蒸。取肚。以五味調和。任意食之。

治脾胃氣弱。見食即欲嘔吐。瘦弱無力方。

面(四兩),曲末(二兩微炒),生薑汁(五合)

上都溲作索餅。煮熟。入橘皮椒姜羊肉臛。食之。

治脾胃氣虛冷。羸瘦不下食。羊脊骨羹方。

羊脊骨(一具捶碎以水一斗煮取五升),米(二合)

上取汁二大盞半。著米及姜鹽蔥作羹。或作粥。空心食之。

治脾胃氣弱。不能食飲。四肢羸瘦。羊肝饆饠方。

白羊肝(一具去筋膜細切),肉豆蔻(一枚去殼末),乾薑(一分炮裂末),食茱萸(一分末),蕪荑仁(一分末),蓽茇(一錢末),薤白(一合切)

上先炒肝薤欲熟。入豆蔻等末。鹽湯溲麵作饆饠。爐里爆熟。每日空腹食一兩枚。極效。

治脾胃冷氣虛勞。羸瘦不能下食。高良薑粥方。

高良薑(三兩銼),羊脊骨(一具捶碎)

上以水一斗。煮二味取五升。去骨等。每取汁二大盞半。用米二合。入蔥椒鹽作粥食之。或以面煮餺飩作羹。並得。

治脾胃氣弱。不能下食。黃瘦。生薑煎方。

生薑汁(一合),蜜(二合),生地黃汁(一升)

上三味相和。以微火煎如稀餳。每服一匙。和粥一盞。入暖酒二合。攪令勻。空心食之。

治脾胃氣弱。痰噦嘔吐。不下飲食。半夏棋子粥方。,半夏(二錢湯洗七遍去滑),乾薑(一錢炮裂),白麵(三兩),雞子白(一枚)

上件藥。搗羅為末。與面及雞子白相和。溲切作棋子。熟煮。別用熟水淘過。空腹食之。

白話文:

食治脾胃氣弱不下食諸方

脾胃位於人體中焦,如同大地之土,滋養萬物,五臟六腑都受其氣息影響。人體虛弱時,需用食物來補充,食物中的味道能運行氣血,氣血充盈則精神飽滿。滋養形體、潤澤精神,都依靠飲食。正如莊子所說:「攝取各種滋味,百骸因此而豐腴。」脾胃負責滋養肌肉,脾胃氣虛弱,則無法消化五穀,穀氣不足,就會出現腸鳴、腹瀉等症狀。腹瀉嚴重,則五臟氣虛竭,肌肉消瘦,百病叢生。

因此,應該用飲食調理,益氣健脾胃,滋潤臟腑,濡養經脈,從根本上祛除疾病,這才是上等的醫術。正如《千金方》所說,治療疾病,應先用食療,食療無效再用藥物。

治脾氣弱不能下食,宜食釀羊肚方:

將羊肝處理乾淨,羊肉切碎,人參去蘆頭磨成粉,陳皮泡水去白瓤後焙乾,肉豆蔻去殼磨成粉,茱萸、乾薑、胡椒磨成粉,生薑切片,蔥白切段,粳米。將所有藥粉與羊肉、米、蔥、鹽拌勻,放入羊肚中,用線縫合,防止洩氣,蒸至極爛,分三四次空腹食用,可加少許醬醋調味。

治脾胃氣弱,食慾不振,四肢無力,消瘦,宜吃釀豬肚方:

將豬肚洗淨,人參去蘆頭,陳皮泡水去白瓤後切碎,饙飯,豬脾切碎。將饙飯與所有藥物、豬脾拌勻,放入豬肚中,縫合後蒸熟,取出豬肚,用五味調和後食用。

治脾胃氣弱,一吃東西就想嘔吐,消瘦無力方:

將麵粉、麥芽粉拌勻,加入生薑汁,揉成索餅,煮熟,再加入橘皮、胡椒、薑、羊肉燉煮的湯汁一起食用。

治脾胃氣虛寒,消瘦,食慾不振,羊脊骨羹方:

將羊脊骨敲碎,加水煮沸後取汁,加入米、薑、鹽、蔥,做成羹或粥,空腹食用。

治脾胃氣弱,不能飲食,四肢消瘦,羊肝饆饠方:

將羊肝切碎,肉豆蔻、乾薑、茱萸、蕪荑仁、蓽茇、薤白磨成粉。先將羊肝和薤白炒至將熟,加入藥粉,用鹽水和麵做成饆饠,在爐中烤熟,每日空腹食用一兩枚,效果顯著。

治脾胃寒氣虛勞,消瘦,食慾不振,高良薑粥方:

將高良薑切碎,羊脊骨敲碎,加水煮沸後取汁,加入米、蔥、椒、鹽,做成粥食用,也可做成麵餺飩羹。

治脾胃氣弱,不能進食,消瘦發黃,生薑煎方:

將生薑汁、蜂蜜、生地黃汁混合,用小火煎成稀稠狀,每次服用一匙,與一碗粥和少量溫酒一起服用,攪拌均勻,空腹食用。

治脾胃氣弱,痰多嘔吐,不能進食,半夏棋子粥方:

將半夏洗淨七遍去滑,乾薑炮裂,白麵,雞蛋清一起研磨成粉,和麵、雞蛋清拌勻,揉成棋子狀,煮熟後,再用熟水淘洗,空腹食用。

治脾胃氣弱,久寒不思飲食,硫黃粥方:

將硫黃磨碎,與白米一起煮成粥,加入少許酒,攪拌均勻,空腹食用。

治脾胃寒氣不能進食,虛弱無力,鯽魚熟膾方:

將鯽魚處理乾淨切碎,用羊肉湯,加入胡椒、乾薑、蒔蘿、蓽茇、橘皮、醬醋等調味煮熟,空腹食用。

治脾胃氣不和,消去宿食,訶黎勒粥方:

將訶黎勒煨熟,去皮,磨成粉,與粟米一起煮粥,加少許鹽,空腹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