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七 (11)
卷第九十七 (11)
1. 食治虛損羸瘦諸方
夫氣血者。所以榮養其身也。虛損之人。精液萎竭。氣血虛弱。不能充盛肌膚。故令羸瘦。宜以飲食補益也。
治臟腑虛損。羸瘦。陽氣乏弱。雀兒粥方。
雀兒(五隻治如食法細切),粟米(一合),蔥白(三莖切)
上先炒雀兒肉。次入酒一合。煮少時。入水二大盞半。下米煮作粥。欲熟。下蔥白五味等。候熟。空心食之。
治虛損羸瘦。陰萎不能飲食。宜吃灌腸方。
大羊腸(一條),雀兒胸前肉(三兩細切),附子末(一錢),肉蓯蓉(半兩細切酒浸),乾薑末(一錢),菟絲子末(二錢),胡椒末(一錢),漢椒末(一錢),糯米(二合),雞子白(三枚)
上將肉米並藥末。和拌令勻。入羊腸內。令實系腸頭。煮令熟。稍冷。切作餡子。空心食之。
治臟腑虛損。四肢乏弱。不欲飲食。肉蓯蓉臛方。
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蔥白(三莖去須切),糯米(一兩),羊肉(三兩)
上將蓯蓉羊肉細抹。和末糝及蔥。都依尋常法。煮著鹽醋椒醬五味調和。空腹食之。
治下焦虛損羸瘦。腰胯疼重。或多小便。羊腎饆饠方。
羊腎(一兩對去脂膜細切),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搗羅為末),桂心(一分搗羅為末),乾薑(一分炮裂銼末),胡椒(一錢搗末),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搗末),大棗(七枚煮熟去皮核研為膏),面(三兩)
上將藥末。並棗及腎等。拌和為饆饠。溲麵作饆饠。以數重濕紙裹。於煻灰火中煨。令紙焦。藥熟。空腹食之。良久。宜吃三兩匙溫水飯壓之。
治虛損羸瘦。下焦久冷。眼昏耳聾。骨汁煮索餅方。
大羊尾骨(一條以水五大盞煮取汁二盞五分),蔥白(七莖去須切),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荊芥(一握),面(三兩),羊肉(四兩細切)
上件藥。都用骨汁煮五七沸。去滓。用汁少許溲麵作索餅。卻於汁中與羊肉煮。入五味。空腹食之。
治羸瘦久積虛損。陽氣衰弱。腰腳無力。令人肥健。羊腎羹方。
白羊腎(一對去脂膜切),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切),蔥空(三莖去須切),羊肺(三兩切)以上並於豉汁中煮。入五味作羹。空腹食之。
又方。
羊腎(一對去脂膜切),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切),蔥白〔一(三)莖去須切〕,薤白(七莖去須切),粳米(一合)
上先將羊腎及蓯蓉。入少酒炒後。入水二大盞半。入米煮之。欲熟。次入蔥白薤白煮作粥。入五味調和。空腹食之。
治虛損羸瘦。助陽壯筋骨。羊肉粥方。
羊肉(二斤),黃耆(一兩銼),人參(一兩去蘆頭),白茯苓(一兩),棗(五枚),粳米(三合)
上件藥。先將肉去脂皮。取精者。內留四兩細切。餘一斤十二兩。以水五大盞。並黃耆等。煎取汁三盞。去滓。入米煮粥。臨熟。下切了生肉更煮。入五味。調和空心食之。
白話文:
氣血是滋養身體的基礎,當一個人虛弱,精氣枯竭,氣血不足,無法滋潤肌膚,導致身體消瘦。這時,飲食補益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個食療方是「雀兒粥」,用五隻麻雀(去皮去骨細切)、一合小米和三根蔥白來製作。先炒麻雀肉,加入酒煮一下,再加水煮粥。粥快熟時,放入蔥白和調味料,空腹食用。
第二個食療方是「灌腸」,用羊腸、麻雀胸肉、附子粉、肉蓯蓉、乾薑粉、菟絲子粉、胡椒粉、漢椒粉、糯米和雞蛋白製成。將肉、米和藥粉拌均,填入羊腸,煮熟,稍涼後切片,空腹食用。
第三個食療方是「肉蓯蓉臛」,用肉蓯蓉、蔥白、糯米和羊肉製成。將蓯蓉和羊肉切細,拌入蔥白,煮至適量的調味料,空腹食用。
第四個食療方是「羊腎饆饠」,用羊腎、附子粉、桂心粉、乾薑粉、胡椒粉、肉蓯蓉、棗泥和麵粉製成。將藥粉、棗泥和羊腎拌均,包入饆饠,用濕紙包好,置於炭火中煮熟,空腹食用,之後喝幾口溫水。
第五個食療方是「骨汁煮索餅」,用羊尾骨、蔥白、陳皮、荊芥、麵粉和羊肉製成。先用羊尾骨熬煮高湯,再加入其它材料煮索餅,空腹食用。
第六個食療方是「羊腎羹」,用羊腎、肉蓯蓉、蔥白、羊肺和米煮成粥,加入調味料,空腹食用。
第七個食療方是「羊肉粥」,用羊肉、黃耆、人參、白茯苓、棗和米煮粥,再加入切好的生肉,調味後空腹食用。
第八個食療方是「藥肉粥」,用羊肉、當歸、白芍、熟地、黃耆、薑和米煮粥,再加入生肉,調味後空腹食用。
第九個食療方是「雀兒藥粥」,用雀兒、菟絲子、覆盆子、五味子、枸杞子和米煮粥,加入藥粉和酒,調味後空腹食用。
第十個食療方是「黃雌雞粥」,用黃雌雞、杏仁、熟地和米煮粥,空腹食用。
第十一個食療方是「黃耆粥」,用黃耆、桑根白皮、人參、白茯苓、薑和米煮粥,空腹食用。
第十二個食療方是「羊脊骨粥」,用羊脊骨、肉蓯蓉、菟絲子、蔥白和米煮粥,加入調味料和酒,空腹食用。
第十三個食療方是「椒腎羹」,用漢椒、麵粉和羊腎煮成羹,空腹食用。
第十四個食療方是「苣蕂粥」,用苣蕂子煮粥或濃飲,澆在索餅上食用。
最後一個食療方是「雞子索餅」,用麵粉、雞蛋和白羊肉煮成臛,空腹食用。
請注意,這些食療方需根據個人體質和健康狀況適度調整,並在專業人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