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六 (13)
卷第九十六 (13)
1. 食治一切痢疾諸方
夫一切痢者。由榮衛不足。腸胃虛冷。冷熱之氣。乘虛入胃。客於腸間。腸虛即泄也。此皆由飲食生冷。脾胃虛弱。不能制於水穀。故糟粕不結聚。而變為痢也。宜以食治之也。
治積冷氣。痢下膿血。肌瘦。不能飲食。炙肝散方。
豬肝(一具去筋膜),木香,人參(去蘆頭),白朮,黃連(去須微炒),乾薑(炮裂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煨用皮),蕪荑(以上各半兩),烏梅肉(三分微炒)
上搗細羅為散。將肝切作片子。以藥末一兩。摻令勻。即旋以弗子炙令香熟。空腹食之。如渴。即煎人參湯溫服之。
治赤白痢。久不瘥。困劣。煩渴甚者。宜服羊脂粥方。
羊脂(一兩),豬脂(一兩),黃牛脂(三兩),蔥薤(各五莖切去須),漢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搗末半錢),生薑(一分切),蒔蘿末(一錢)
上先將脂等與蔥薤生薑同炒。次用水入粳米三合。煮成粥。入蒔蘿椒末。攪令勻。空腹填服之。
治脾胃久冷氣痢。瘦劣甚者。宜食豬肝饆饠方。
獖豬肝(一具去筋膜),乾薑(半兩炮裂銼),蕪荑(半兩),訶黎勒(三分煨用皮),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縮砂(三分炒)
上搗諸藥為末。肝細切。入藥末。一兩拌令勻。依常法作饆饠。熟爆。空心食一兩枚。用粥飲下亦得。
治赤白痢。蠟煎餅方。
雞子(五枚取黃),薤白(三莖去須細切),白曲(四兩),蠟(一兩)
上將雞子並薤白。調和曲。作煎餅。用蠟揩鐺。唯熟為妙。空腹任意食之。
治積冷下痢腹痛。宜吃醋煮豬肝方。
獖豬肝〔四(一)具去筋膜切〕,蕪荑末(半兩)
上以釅醋二升。入蕪荑末。煮肝令熟。空心任性食之。
治赤白痢。休息氣痢。久不瘥者。宜吃撥粥方。
薤白(一握去須細切),蔥白(一握去須細末),白麵(四兩)
上以上和麵。調令勻。臨湯。以箸旋撥入鍋中。熟煮。空腹食之。
治赤白痢及水痢。生薑粥方。
生薑(半兩濕紙裹煨熟細切),白麵(可拌姜令足)
上將姜於面中拌和。如婆羅門粥法。於沸湯中。下煮令熟。空腹溫溫吞之。
治冷痢。飲食不下。宜吃附子粥方。
附子(一分炮裂去皮臍),乾薑〔一兩(分)炮裂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每日空腹煮粥。納藥一(二)錢食之。以瘥為度。
治胸腹虛冷。下痢赤白。鯽魚粥方。
鯽魚(四兩切作膾),粳米〔三(二)合〕
上以米和膾作粥。入鹽椒蔥白。隨性食之。
治脾胃氣弱。食不消化。痢下赤白不止方。
曲末(一兩微炒),粳米(二合)
上煮粥。空腹食之。亦主小兒無辜痢。
治脾胃虛冷。下白膿痢。及水穀痢。薤白粥方。
薤白(去須切五合),粳米(二合)
白話文:
食治一切痢疾諸方
各種痢疾都是因為人體氣血不足、腸胃虛寒,寒熱之氣乘虛而入胃,停滯在腸道,導致腸道虛弱而腹瀉。這些都是因為飲食生冷,脾胃虛弱,無法消化吸收食物,糟粕無法凝結,而轉變為痢疾。因此,可以用食療的方法來治療。
炙肝散方:治療因積寒導致的痢疾,症狀為下痢膿血、消瘦、食慾不振。 將豬肝(一個,去除筋膜)、木香、人參(去除蘆頭)、白朮、黃連(去除鬚根,微炒)、乾薑(炮製後切碎)、陳橘皮(湯泡去白瓤後烘乾)、訶黎勒(煨熟後取皮)、蕪荑(以上各半兩)、烏梅肉(三分,微炒)搗碎過篩成粉。將豬肝切片,取藥粉一兩,均勻地裹在肝片上,用文火炙烤至香熟,空腹食用。如果口渴,就煮些人參湯溫服。
羊脂粥方:治療赤白痢,久治不癒,體弱乏力,口渴嚴重。將羊脂(一兩)、豬脂(一兩)、黃牛脂(三兩)、蔥白、蒜白(各五莖,切碎去鬚)、花椒(去除雜質,微炒後搗碎,半錢)、生薑(一分,切碎)、蒔蘿(一錢,切碎)一起炒。然後加水和粳米(三合)煮粥,粥熟後加入蒔蘿和花椒末,攪拌均勻,空腹食用。
豬肝饆饠方:治療脾胃久寒導致的痢疾,體質消瘦嚴重。將豬肝(一個,去除筋膜)、乾薑(半兩,炮製後切碎)、蕪荑(半兩)、訶黎勒(三分,煨熟後取皮)、陳橘皮(三分,湯泡去白瓤)、縮砂仁(三分,炒)搗碎成粉。將豬肝切碎,拌入藥粉一兩,按照正常的饆饠製作方法烹製,熟透後空腹食用一至兩枚,可用粥送服。
蠟煎餅方:治療赤白痢。將雞蛋黃(五個)、蒜白(三莖,去鬚切碎)、白麵(四兩)、蜂蠟(一兩)混合,做成煎餅,用蜂蠟塗抹鍋底,煎至熟透,空腹食用。
醋煮豬肝方:治療積寒導致的下痢腹痛。將豬肝(四個,去除筋膜切片)和蕪荑粉(半兩)用濃醋(二升)煮熟,空腹食用。
撥粥方:治療赤白痢、休息痢,久治不癒。將蒜白(一握,去鬚切碎)、蔥白(一握,去鬚切碎)、白麵(四兩)混合均勻,煮粥時用筷子慢慢撥入沸水中,煮熟後空腹食用。
生薑粥方:治療赤白痢及水痢。將生薑(半兩,用濕紙包起來煨熟後切碎)和白麵混合,按照婆羅門粥的做法,在沸水中煮熟,空腹溫熱食用。
附子粥方:治療寒痢,食慾不振。將附子(一分,炮製後去皮和蒂)、乾薑(一兩,炮製後切碎)搗碎過篩成粉,每日空腹煮粥,加入藥粉一至二錢食用,直到痊癒。
鯽魚粥方:治療胸腹虛寒,下痢赤白。將鯽魚(四兩,切成魚片)、粳米(三合)煮粥,加鹽、胡椒、蔥白調味,隨意食用。
曲末粥方:治療脾胃氣虛,消化不良,下痢赤白不止。將曲粉(一兩,微炒)和粳米(二合)煮粥,空腹食用,也適用於小兒痢疾。
薤白粥方:治療脾胃虛寒,下痢白膿,以及水穀痢。將蒜白(去鬚切碎,五合)和粳米(二合)煮粥,加入生薑和花椒調味,空腹食用。
葛粉蜜方:治療血痢,日夜腹瀉一百多次。將葛粉(二兩)和蜂蜜(二合)用新汲水(二中盞)調勻,空腹分兩次服用。
黍米粥方:治療各種痢疾久治不癒。將黍米(二合)、蜂蠟(一兩)、羊脂(一兩)、阿膠(一兩,搗碎後炒至黃燥,再搗碎成粉)一起煮稀粥,粥將熟時加入阿膠、蜂蠟、羊脂攪拌至融化,空腹食用。
林檎湯方:治療水痢久治不癒。將林檎(十個)加水(一大盞)煮至六分,去渣,每次服用一合,與粥同食。
鯽魚膾方:治療赤白痢久治不癒。將新鮮鯽魚(一斤)去除鱗、鰓、內臟,切成魚片,用蒜泥調味食用。
馬齒粥方:治療血痢。將馬齒莧(二大握,切碎)和粳米(三合,碾碎)加水煮粥,不加鹽醋,空腹食用一頓即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