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三 (28)
卷第九十三 (28)
1. 治小兒疳痢下部濕䘌諸方
夫小兒乳食不節。冷熱相乖。傷於臟腑。致疳氣也。若脾胃虛弱。則哺乳不消。大腸虛寒。遂變泄痢。因其久痢不止。腸胃俱虛。為水濕所乘。肢內蟲動。侵蝕下部。故名疳痢濕䘌也。
治小兒疳痢羸瘦。下部濕䘌。丁香散方。
丁香(一分),桃白皮(半兩炙黃),黃柏(半兩微炙銼),黃連(半兩去須微炒),白茯苓(半兩)胡粉(一分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用粥飲調下半錢。早晨晚後各一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疳痢。下部濕䘌。麝香丸方。
麝香(一錢),蝦蟆(半兩燒灰),砒霜(一分),蟬殼(半兩燒灰),蝸牛(半兩燒灰),蛇蛻皮(半兩燒灰)
上件藥。同研為末。用軟飯和丸。如粟米大。每服。冷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疳痢不止。下部濕䘌。宜下蟲即自止。黃丹丸方。
黃丹(一分),定粉(一分),蛇蛻皮(一分燒灰),蟬殼(一分),青州棗(四十九枚去核),乾蟾(一兩燒灰),醋(小半盞)
上件藥。都搗為一團。以炭火燒令煙絕。取出。搗羅為末。入麝香末一分。更研令勻。以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五丸。為散即服一字。良久當有蟲出。黑者難治。
治小兒疳痢久不斷。體羸。昏昏不睡。下部濕䘌。食飲不下方。
蚺蛇膽(如大豆許大)
上煮木通汁研膽。以意多少。用粥飲調服。早晨晚後各一服。並塗五心。及下部。
白話文:
小孩飲食不規律,冷熱交替,損傷臟腑,就會導致疳氣。如果脾胃虛弱,則奶水或食物無法消化吸收,大腸虛寒,就會導致腹瀉和痢疾。久痢不止,腸胃虛弱,則水濕入侵,體內蟲子滋生,侵蝕下體,因此稱為疳痢濕疹。
治療小兒疳痢消瘦,下體濕疹的丁香散:
丁香少許,桃仁皮半兩(烘烤至黃色),黃柏半兩(微炙後切碎),黃連半兩(去鬚根,微炒),白茯苓半兩,胡粉少許(微炒)。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粥水送服,早晚各服一次,可根據小孩年齡調整用量。
治療小兒疳痢,下體濕疹的麝香丸:
麝香一錢,蟾蜍(半兩,燒成灰),砒霜少許,蟬蛻(半兩,燒成灰),蝸牛(半兩,燒成灰),蛇蛻皮(半兩,燒成灰)。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軟飯做成米粒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用冷粥水送服,可根據小孩年齡調整用量。
治療小兒疳痢不止,下體濕疹,需要驅蟲的黃丹丸:
黃丹少許,滑石粉少許,蛇蛻皮少許(燒成灰),蟬蛻少許,青棗四十九枚(去核),乾蟾蜍一兩(燒成灰),醋少許。將以上藥物搗成一團,用炭火烘烤至無煙,取出研磨成粉末,加入麝香粉少許,充分混合,用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丸,溫水送服。服藥後會排出蟲子,蟲子顏色發黑則較難治療。
治療小兒疳痢久治不癒,體瘦,昏昏欲睡,下體濕疹,食慾不振的藥方:
蚺蛇膽(如大豆大小)。將蚺蛇膽研磨,用木通汁調和,用量根據情況調整,用粥水送服,早晚各服一次。同時將藥塗抹在手心、腳心和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