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 (1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18)

1. 治傷寒發豌豆瘡諸方

夫傷寒熱毒氣盛。多發此瘡。其瘡色白或赤。發於皮膚。頭作漿。戴白膿者。其毒則輕。有紫黑色作根。隱隱在肌肉裡。其毒則重。甚者五內七竅皆有瘡。形如豌豆。故以名焉。

治傷寒毒氣未散。發豌豆瘡。宜服黃連飲子方。

黃連(一兩去須),糯米(一合),寒水石(三兩)

上件藥。都搗碎。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治傷寒。壯熱頭痛。發瘡如豌豆。遍身。宜服大青散方。

大青,梔子仁,川大黃(銼碎微炒),犀角屑,川升麻,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都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熱毒未解。欲生豌豆瘡。發熱疼痛。宜服解肌出汗方。

葛根(一兩銼),石膏(二兩),麻黃(一兩去根節),黃芩(半兩),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暖酒調下二錢。並三服。衣蓋取汗。

治傷寒病。發豌豆瘡。未成膿。初覺。宜服此方。

黃連〔一兩去須(蘆頭)〕

上搗碎。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放溫頓服。便消。不成膿也。

又方。

上以好蜜遍摩瘡上。

又方。

木香(半兩)

上搗碎。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頓服之。

治傷寒發豌豆瘡。欲出。宜服此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搗碎。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任食前後。細細服之。以防瘡出。如已出即不服。

又方。

上以清油一小盞服之。即不生。

又方。

上以生羊血一小盞頓服。即不生。

又方。

牛乳(四兩),酥(一兩)

上件藥。先暖乳令微沸。即下酥。酥消盡。便空腹溫溫頓服。即不生。

治傷寒病。壯熱頭痛。發瘡如豌豆遍身方。

獖豬膽(一枚)

上以醋半小盞。合豬膽汁。煎一沸。放溫為一服。不計時候服。

治傷寒白頭瘡。四邊赤腫。欲發豌豆瘡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銼碎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發豌豆瘡。未作膿方。

青黛(一兩細研)

上以新汲水。不計時候。調下一錢。

白話文:

傷寒導致豌豆瘡的各種治療方法

傷寒是因為體內熱毒之氣盛而引起的,容易長出豌豆瘡。這種瘡可能是白色或紅色,長在皮膚表面,裡面充滿膿液,膿液呈白色則毒性較輕;若膿液呈紫黑色,並隱隱約約地深入肌肉,則毒性較重。嚴重者,五臟六腑和七竅都可能長瘡,瘡的大小像豌豆一樣,因此稱為豌豆瘡。

治療傷寒毒氣未散,已長出豌豆瘡者,宜服用黃連飲子:黃連(一兩,去除鬚根)、糯米(一合)、寒水石(三兩),將藥材搗碎,加水兩大杯,煎煮至一杯半,過濾藥渣,不拘時間,分溫服兩次。

治療傷寒伴隨壯熱頭痛,全身長出豌豆瘡者,宜服用大青散:大青、梔子仁、川大黃(切碎微炒)、犀角屑、川升麻、炙甘草(切碎,略微炒至赤色)(以上各一兩),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杯煎煮至五分,過濾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熱毒未消,將要長出豌豆瘡,伴隨發熱疼痛者,宜服用解肌出汗方:葛根(一兩,切碎)、石膏(二兩)、麻黃(一兩,去除根節)、黃芩(半兩)、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炙甘草(半兩,切碎,略微炒至赤色),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不拘時間,用溫酒調服,服用三次,蓋好被子以促進出汗。

治療傷寒長出豌豆瘡,尚未化膿,剛開始出現時,可用下列方法:將黃連(一兩,去除鬚根)搗碎,加水一杯,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不拘時間溫服,能迅速消退,避免化膿。

其他方法:用蜂蜜塗抹於瘡上;或服用木香(半兩)煎劑(加水一杯,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趁熱服用)。

治療傷寒豌豆瘡將要長出時,可用下列方法:將炙甘草(一兩,切碎,略微炒至赤色)搗碎,加水一杯,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不拘飯前飯後,慢慢服用,以預防瘡的出現;若瘡已長出則不用服用。

其他方法:服用一小杯清油;或服用一小杯生羊血;或服用牛乳(四兩)和酥油(一兩)混合加熱至微沸後溫服(空腹服用)。

治療傷寒伴隨壯熱頭痛,全身長出豌豆瘡者,可用豬膽汁治療:取豬膽一個,加半小杯醋,一起煎煮沸騰,放溫後服用,不拘時間。

治療傷寒伴隨白色瘡頭,周圍紅腫,將要長出豌豆瘡者,可用麻黃(一兩,去除根節)和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混合服用(每次服用半兩,加水一杯煎煮至五分,過濾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長出豌豆瘡,尚未化膿者,可用青黛(一兩,研磨細緻)治療(每次服用一錢,用新鮮的水調服,不拘時間)。

2. 治傷寒鼻衄諸方

夫傷寒病衄血者。此由五臟結熱所為也。心主於血。熱邪傷於心。故衄血也。衄者鼻出血也。肺主於氣。而開竅於鼻。血隨氣行。所以從鼻出也。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必衄。衄者不可攻其表。汗出必額上急而緊。直視而不能眩。不得眠。失血者不可攻其表。汗出則寒慄而振。脈緊。發熱。其身無汗。自衄者愈也。

治傷寒上焦壅熱。心神煩躁。鼻衄不止。宜服黃芩散方。

黃芩(三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梔子仁(一分),犀角屑(半兩),石膏(三分),羚羊角屑(半兩),藍葉(三分),川朴硝(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瘥為度。

治傷寒心肺熱毒。鼻衄不止。或兼唾血。宜服黃連散方。

黃連〔二(三)分去須〕,黃芩(一兩),梔子仁(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伏龍肝(三分),淡竹茹(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亂髮灰一錢。攪令勻。更煎三兩沸。不計時候。放溫頻服之。以瘥為度。

治傷寒衄血及吐血。連日不絕。欲死。宜服艾葉湯方。

艾葉(半兩細銼炒微黃),生乾地黃(半兩),阿膠(一分杵碎炒令黃燥為末)

上件藥。都和令勻。分為二服。每服。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下赤馬通汁一合半。攪令勻。不計時候。放溫頻服。以瘥為度。

治傷寒衄血不止。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三分),犀角屑(二分),牛黃(一分細研),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一兩)麥門冬(三分去心),黃耆(三分銼),梔子仁(三分),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紫菀(三分去苗土)丹參(半兩),玄參(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入牛黃末一字。攪令勻。不計時候。放溫頻服之。以瘥為度。

治傷寒鼻衄不止。頭痛壯熱。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青蒿(半兩),犀角屑(半兩),紫蘇莖葉(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川朴硝(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下地黃汁一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溫服之。

治傷寒鼻衄不止。兼唾血。宜服刺薊散方。

刺薊(一兩),黃連〔二(三)分去須〕,黃芩(一兩),梔子仁(三兩),亂髮灰(一分),紫蘇莖葉(半兩),阿膠(二兩杵碎炒令黃燥),甘草(三分炙微赤銼),羚羊,角屑(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下生地黃汁。生薑汁。各半合。和令勻。不計時候服之。以瘥為度。

白話文:

傷寒病引起鼻出血的各種治療方法

傷寒病導致鼻出血,通常是因為五臟內有積熱。心臟主管血液,熱邪侵犯心臟就會導致出血。鼻出血是因為肺主管氣息,而鼻是肺的通道,血隨氣行,所以會從鼻子流出來。陽明病會感到口乾舌燥,想漱口卻不想吞下水,這時也容易鼻出血。鼻出血時,不可以採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如果發汗,會導致額頭發緊,眼睛直視但不會感到眩暈,無法入睡。如果已經失血,更不可以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因為這樣會導致發冷顫抖,脈搏變緊,發熱但全身無汗,如果能自行停止出血就會好轉。

治療傷寒上焦(指胸膈以上部位)積熱,導致心神煩躁,鼻出血不止的藥方:黃芩散

藥材:黃芩(3份),川大黃(3份,切碎略炒),梔子仁(1份),犀角屑(半兩),石膏(3份),羚羊角屑(半兩),藍葉(3份),川朴硝(1兩),炙甘草(半兩,微炒切碎)

做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以症狀緩解為標準。

治療傷寒導致心肺有熱毒,鼻出血不止,甚至伴有咳血的藥方:黃連散

藥材:黃連(2-3份,去鬚),黃芩(1兩),梔子仁(半兩),炙甘草(半兩,微炒切碎),伏龍肝(3份),淡竹茹(1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加入半份生薑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加入生地黃汁一合,亂髮灰一錢,攪拌均勻,再煎煮數次,不拘時間,放溫後頻繁服用。以症狀緩解為標準。

治療傷寒導致鼻出血和吐血,連續多日不止,情況危急的藥方:艾葉湯

藥材:艾葉(半兩,切碎略炒),生乾地黃(半兩),阿膠(1份,搗碎炒至黃燥為末)

做法:將上述藥材混合均勻,分成兩份。每次取一份,用一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加入赤馬通汁一合半,攪拌均勻,不拘時間,放溫後頻繁服用。以症狀緩解為標準。

治療傷寒導致鼻出血不止的藥方:羚羊角散

藥材:羚羊角屑(3份),犀角屑(2份),牛黃(1份,研磨成細末),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麥門冬(3份,去心),黃耆(3份,切碎),梔子仁(3份),炙甘草(1兩,微炒切碎),紫菀(3份,去苗土),丹參(半兩),玄參(3份)

做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煎煮至剩下一點點。去除藥渣,加入牛黃末少許,攪拌均勻,不拘時間,放溫後頻繁服用。以症狀緩解為標準。

治療傷寒導致鼻出血不止,頭痛發燒的藥方:升麻散

藥材:川升麻(1兩),青蒿(半兩),犀角屑(半兩),紫蘇莖葉(1兩),麥門冬(1兩,去心),川朴硝(1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加入生地黃汁一合,再煎煮數次,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導致鼻出血不止,兼有咳血的藥方:刺薊散

藥材:刺薊(1兩),黃連(2-3份,去鬚),黃芩(1兩),梔子仁(3兩),亂髮灰(1份),紫蘇莖葉(半兩),阿膠(2兩,搗碎炒至黃燥),炙甘草(3份,微炒切碎),羚羊角屑(3份)

做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為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加入生地黃汁和生薑汁各半合,攪拌均勻,不拘時間服用。以症狀緩解為標準。

治療傷寒發汗後效果不佳,導致體內有餘熱,鼻出血不止,體內有瘀血,面色發黃,大便呈紅色的藥方:生乾地黃散

藥材:生乾地黃(4兩),赤芍藥(1兩),牡丹(3兩),犀角屑(1兩),黃芩(1兩),茜根(1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以症狀緩解為標準。

治療傷寒導致鼻出血量大不止的藥方:飛雪湯

藥材:麻黃(3兩,去根節),石膏(3兩,搗碎),芫花(1兩),川大黃(2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切碎,用一斗半水煎煮至剩七升,放涼後,讓病人披散頭髮仰臥,將藥液淋在囟門(嬰兒頭頂未合攏的地方),出血停止即可。

治療傷寒鼻出血的藥方:苦參散

藥材:苦參(3兩,切碎),黃連(2兩,去鬚),梔子仁(27枚),川大黃(1兩,切碎略炒),生乾地黃(1兩),石榴花(半兩,略炒)

做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以症狀緩解為標準。

治療傷寒導致鼻出血不止,胸悶心煩的藥方:蒲黃散

藥材:蒲黃(3份),犀角屑(半兩),子芩(3份),紫蘇莖葉(半兩),側柏葉(半兩),炙甘草(1份,微炒切碎)

做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為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煎煮至剩下一點點,去除藥渣。另取伏龍肝半兩,用水浸泡,取清液一合,與藥液混合均勻,不拘時間分兩次服用。以症狀緩解為標準。

另一個藥方

藥材:生地黃汁(三合),白藥末(半兩),生藕汁(二合),刺薊汁(一或二合)

做法:將上述藥材混合,煎煮數次,放溫後,不拘時間分三次服用。

另一個藥方

藥材:炙甘草(1兩,微炒切碎),紫蘇莖葉(1兩),淡竹葉(1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用一大杯半水煎煮至剩八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分兩次服用。以症狀緩解為標準。

治療傷寒導致鼻出血不止的藥方

藥材:阿膠(1兩,搗碎炒至黃燥),貝母(半兩,煨至微黃)

做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不拘時間,用溫水調服一錢。

另一個藥方

藥材:赤芍藥(赤馬糞,半兩,燒成灰),石耳(半兩),龍骨(半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再研磨至極細。取少量吹入鼻孔,如果未止,繼續使用。

治療傷寒導致口鼻同時出血,出血量可達數升的藥方

藥材:亂髮灰(半兩),伏龍肝(一或二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混合研磨成細末。每次不拘時間,用新汲水調服二錢,頻繁服用。以症狀緩解為標準。

治療傷寒導致鼻出血不止的藥方:雞冠花散

藥材:雞冠花(1兩),麝香(1份,研磨成細末)

做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與麝香一同研磨均勻。用生地黃汁一合,加入半杯冷水,攪拌均勻,不拘時間調服二錢,頻繁服用。以症狀緩解為標準。

治療傷寒,胸膈間有餘熱,導致鼻出血不止的藥方

藥材:牡蠣(2兩,燒成粉末),石膏(2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不拘時間,用生薑湯調服二錢,頻繁服用。以症狀緩解為標準。

治療傷寒,氣毒熱盛,鼻出血不止的藥方:刺薊散

藥材:刺薊(半兩),土瓜根(半兩),子芩(半兩),蠟麵茶(1份),麝香(半錢,研磨成末)

做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加入麝香研磨均勻。每次不拘時間,用冷蜜水調服二錢,以症狀緩解為標準。

治療傷寒鼻出血,量大不止的藥方

藥材:黃藥(1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不拘時間,用新汲水調服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