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一 (1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一 (17)

1. 治小兒蠼螋繞腰腹成瘡諸方

凡蠼螋蟲,長一寸許,身有毛如毫毛,長五六分,腳多而甚細。房屋壁之間,其遊走處,遇人影則尿之。人隨所尿著影處,人身即應之生瘡。世病之者,多著腰瘡,初生之狀,而匝匝起,初結㾦癗,小者如黍粟,大者如麻豆。染漸生長闊大,繞腰腹生膿汁,成瘡也。

治小兒蠼螋瘡方。

蒺藜葉,上搗令爛敷之。無葉用子亦佳。

又方。

上用燕窠土細研,以豬脂和塗之。

又方。

上取敗蒲扇,以水煮浸汁塗之。

又方。

上以扁豆葉搗爛塗之。

又方。

上以生甘草搗末敷之。

又方。

上鹿角燒灰細研,以酒和塗之。

又方。

上道邊蒲席燒灰,細研敷之。

又方。

上槐白皮半斤,細銼,以醋二升,浸半日,以醋洗之,日五六度瘥。

又方。

上赤小豆搗末,以醋和塗之瘥,干即再塗。

又方。

上以大麥爛嚼敷之,日三上瘥。

又方。

上以梨子嚼汁塗之,干則再塗之。

又方。

上以粟子爛嚼敷之。

又方。

上以萹竹汁塗之。

又方。

上生白礬細研,以生蔥汁調,厚塗之。

白話文:

關於治療小兒因耳夾蟲(蠼螋)導致腰腹長瘡的各種方法:

耳夾蟲身長約一寸,身上長著細毛,腳很多且細小。牠們常在房屋牆壁間活動,遇到人影就會排泄,人體若接觸到牠們的排泄物,就會在該處長瘡。這種病症多發生在腰部,初期會出現紅腫的小疙瘩,小的像小米,大的像麻豆,之後會逐漸擴大,並在腰腹周圍化膿成瘡。

以下是治療小兒耳夾蟲引起的瘡瘍的幾種方法:

  1. 將蒺藜葉搗爛敷在患處,沒有葉子可用種子代替。
  2. 將燕窩土研磨成細粉,與豬油混合塗抹患處。
  3. 將腐爛的蒲扇用水煮,用煮出的汁液塗抹患處。
  4. 將扁豆葉搗爛塗抹患處。
  5. 將生甘草搗碎敷在患處。
  6. 將鹿角燒成灰,研磨成細粉,用酒調和後塗抹患處。
  7. 將路邊的蒲草席燒成灰,研磨成細粉敷在患處。
  8. 將半斤槐樹白皮切碎,用二升醋浸泡半日,然後用醋清洗患處,一天洗五到六次,直到痊癒。
  9. 將赤小豆搗碎,用醋調和後塗抹患處,乾燥後再塗抹。
  10. 將大麥嚼爛後敷在患處,一天敷三次,直到痊癒。
  11. 將梨子嚼爛取汁塗抹患處,乾燥後再塗抹。
  12. 將粟米嚼爛後敷在患處。
  13. 用萹竹的汁液塗抹患處。
  14. 將生白礬研磨成細粉,用生蔥汁調和後厚厚地塗抹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