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 (13)
卷第十 (13)
1. 治傷寒煩渴諸方
治傷寒。頭項汗出。身體無汗。小便不利。渴欲飲水者。是瘀熱在裡。身欲發黃。宜服茵陳散方。
茵陳,梔子仁,川大黃(銼碎微炒),滑石,木通(銼)(以上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如人行十里再服。以小便快利為度。
治傷寒。已大汗。後下利。其人頻渴不解。其脈洪大。宜服石膏湯方。
石膏(二兩),知母,地骨皮,甘草(炙微赤銼),人參(去蘆頭)(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粳米一百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壯熱。煩渴頭痛。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去根節),葛根(銼),知母,柴胡(去苗),梔子仁,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石膏〔一(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下後。上氣。煩渴不止。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去心),五味子,人參(去蘆頭),葛根(銼),甘草(炙微赤銼),石膏,芎藭,桑根白皮(銼)(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嘔吐。煩渴欲飲水。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蘆根(一兩銼),赤茯苓(三分),澤瀉(三分),桂心(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麥門冬(三分去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頭痛。骨節煩疼。或已吐下。餘熱不盡。口乾煩渴。宜服此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知母(一兩半),葛根(一兩半銼),石膏〔三(二)兩半〕,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吐利後。煩渴不止。宜服竹茹飲子方。
青竹茹(一雞子大),人參(半兩去蘆頭),烏梅肉(二兩)
上件藥。細銼。以水一中(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頻服。
治傷寒後。熱結在胸膈。煩渴。宜服青葙子丸方。
青葙子(一兩),黃芩,龍膽(去蘆頭),梔子仁,苦參(銼),黃柏(銼),栝蔞根(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十丸。
治傷寒。心神熱躁。口乾煩渴。宜服此方。
秦艽(一兩去苗)
上件藥。細銼。以牛乳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三)服。
又方。
栝蔞根(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新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治療傷寒,出現頭頸部出汗,身體卻不出汗,小便不順暢,口渴想喝水的情況,這是體內有瘀熱,身體可能要發黃的徵兆。應該服用茵陳散:
茵陳、梔子仁、川大黃(切碎稍微炒過)、滑石、木通(切碎)(以上各一兩)、甘草(半兩,稍微烤黃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煎到剩一半,去除藥渣,不論時間溫服。如果人走了十里路,可以再服一次,以小便順暢為標準。
治療傷寒,已經大汗淋漓之後又腹瀉,人卻還是頻繁口渴無法緩解,脈搏洪大,應該服用石膏湯:
石膏(二兩)、知母、地骨皮、甘草(稍微烤黃切碎)、人參(去掉蘆頭)(以上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入一百粒粳米,煎到剩一半,去除藥渣,不論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出現高燒、煩躁口渴、頭痛,應該服用麻黃散:
麻黃(去掉根節)、葛根(切碎)、知母、柴胡(去掉苗)、梔子仁、陳皮(用熱水浸泡去掉白色內膜後烘乾)、甘草(稍微烤黃切碎)(以上各半兩),石膏(一兩或二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每次服用五錢,用一中碗水加入少量生薑,煎到剩一半,去除藥渣,不論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腹瀉後出現氣喘、煩躁口渴不停,應該服用麥門冬散:
麥門冬(去掉心)、五味子、人參(去掉蘆頭)、葛根(切碎)、甘草(稍微烤黃切碎)、石膏、芎藭、桑白皮(切碎)(以上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煎到剩一半,去除藥渣,不論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出現嘔吐、煩躁口渴想喝水,應該服用半夏散:
半夏(用熱水洗七次去除黏液,三分)、蘆根(一兩,切碎)、赤茯苓(三分)、澤瀉(三分)、桂心(半兩)、甘草(一分,稍微烤黃切碎)、麥門冬(三分,去心)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碗水加入少量生薑,煎到剩一半,去除藥渣,不論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出現頭痛、關節疼痛,或已經吐瀉過,但餘熱未盡,口乾煩躁口渴,應該服用此方:
麻黃(一兩,去掉根節)、知母(一兩半)、葛根(一兩半,切碎)、石膏(二兩半或三兩)、甘草(一兩,稍微烤黃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煎到剩一半,去除藥渣,不論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吐瀉後仍然煩躁口渴不停,應該服用竹茹飲子:
青竹茹(像一個雞蛋大小)、人參(半兩,去掉蘆頭)、烏梅肉(二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一中碗(或大碗)水煎到剩一半,去除藥渣,不論時間頻繁溫服。
治療傷寒後,熱邪聚集在胸膈,出現煩躁口渴,應該服用青葙子丸:
青葙子(一兩)、黃芩、龍膽(去掉蘆頭)、梔子仁、苦參(切碎)、黃柏(切碎)、栝蔞根(以上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不論時間,用溫水送服三十丸。
治療傷寒,出現心神煩熱不安、口乾煩躁口渴,應該服用此方:
秦艽(一兩,去掉苗)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一大碗牛奶煎到剩六成,去除藥渣,不論時間,分二(或三)次溫服。
另外一個方子:
栝蔞根(二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碗水加入二十七片新鮮竹葉,煎到剩一半,去除藥渣,不論時間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