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一 (3)

1. 治小兒瘑瘡諸方

夫小兒瘑瘡者。由風濕搏於血氣所成。多著手足節腕間。匝匝然。搔之癢痛。浸淫。呼之為瘑。以其瘡有細蟲。如瘑蟲故也。

治小兒瘑瘡。及濕癬。蛇床子散方。

蛇床子(一分),附子(一分),雄黃(一分細研),吳茱萸(一分),白礬(一分),苦參(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敷瘡上。日三用之。

治小兒瘑瘡癢痛。螺殼散方。

螺殼(一兩爛者),亂髮(半兩燒灰),龍膽末(半兩),胡粉(半兩)

上件藥。細研為散。以油腳調塗。

治小兒瘑瘡。及疥癬惡瘡。水銀膏方。

水銀(一兩),白礬(一兩),蛇床子(一兩),黃連(一兩去須)

上件藥。除水銀外。搗羅為末。以臘月豬脂七兩。入水銀和研。以不見水銀。膏成。敷瘡神效。

治小兒濕瘑瘡方。

胡燕窠(一枚取大寬抱子處余處不用)

上搗細羅為散。每使時。先以水煎甘草。入鹽少許作湯。溫溫淨洗瘡。拭乾。以散敷之。三兩上便瘥。若患惡刺。以醋和。用帛裹之。日三(二)易當愈。

治小兒瘑瘡。及疥癬方。

苦參(三兩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蜜和塗之。

治小兒干瘑濕瘑。疥癬方。

上取楝根皮。蔥白搗如膏。以豬脂和塗之。

治小兒久瘑瘡。及疥瘡。內黃水汁出方。

上取羊蹄草根爛搗。以白蜜相和。絞取汁塗之。

治小兒瘑瘡方。

上以桃葉爛搗。以醋和敷之。

白話文:

兒童患有瘑瘡,是因為風濕侵犯血氣所致,大多長在手腳關節處,一片一片的,抓撓會癢痛,並會蔓延擴散,稱為瘑瘡,因為瘡上好像有細小的蟲子,像瘑蟲一樣。

以下是一些治療兒童瘑瘡、濕疹等皮膚病的處方:

蛇床子散: 蛇床子、附子、雄黃(研細)、吳茱萸、白礬、苦參各一份,搗碎過篩成粉,敷於患處,一日三次。

螺殼散: 爛螺殼一兩、燒成灰的頭髮半兩、龍膽末半兩、胡粉半兩,研細成粉,用油膏調和塗抹。

水銀膏: 水銀一兩,白礬、蛇床子、黃連(去鬚)各一兩,(除水銀外)搗碎過篩成粉,與臘月豬油七兩一起研磨,直至看不見水銀,製成膏藥敷於患處,效果很好。

治兒童濕疹瘑瘡: 取一個較大且寬闊的燕窩(其他部位不用),搗碎過篩成粉。每次使用前,先用加少量鹽的甘草水溫敷清洗患處,擦乾後再敷藥粉。一般三、兩次就能痊癒。如果患處疼痛劇烈,可用醋調和藥粉,用布包裹,一日換藥二到三次,即可痊癒。

治療兒童瘑瘡、疥癬: 苦參三兩,切碎搗碎過篩成粉,用蜂蜜調和塗抹。

治療兒童乾性或濕性瘑瘡、疥癬: 取楝樹根皮和蔥白搗成膏狀,再與豬油混合塗抹。

治療兒童久治不癒的瘑瘡、疥瘡,並伴有黃色水樣分泌物: 取羊蹄草根搗爛,與白蜜混合,絞取汁液塗抹。

治療兒童瘑瘡: 將桃葉搗爛,用醋調和後敷於患處。

2. 治小兒白禿瘡諸方

夫小兒白禿瘡者。由頭上白點斑剝。初似癬。而上有白皮屑。久則生痂成瘡。遂至遍頭。洗刮除其痂。頭皮有瘡孔。如箸頭大。里有濃汁出。不痛。而有微癢。里有蟲甚細微。難見。九蟲論云。是蟯蟲動作而成此瘡。乃至自小及長不瘥。頭髮禿落。故謂之白禿瘡也。

治小兒白禿瘡。瘥而復生。皂莢散方。

皂莢(二挺燒灰),黃芩〔二(一)分〕,硃砂(一分細研),麝香(一分細研),黃丹〔二(一)分微炒〕,檳榔(一分),白芨(半分),乾薑(一分燒灰)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濃醋腳調塗之。甚者不過三上瘥。

治小兒白禿瘡。及諸癬。松脂膏方。

松脂(半兩),天南星(一分),川烏頭(一分去皮臍),膩粉(一分),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別研如膏),清油(二兩),黃蠟(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先取油蠟。入於瓷器內。以慢火熔之。後下諸藥末。和攪令勻。熬三五沸。膏成候冷。塗瘡上。日再用之。

又方。

蕪荑(一分),豆豉(一分),川椒(二十粒去目)

上件藥。搗如泥。以陳醬汁調塗之。

治小兒白禿瘡。痛癢不瘥方。

赤桑根(一兩),桃花(一兩三月三日收未開者陰乾)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臘月豬脂和如膏。每使時。先以桑柴灰汁淨洗。拭乾塗之。即瘥。

又方。

細柳枝(一握),水銀(半兩以津研令星盡),皂莢(一挺去皮子)

上件藥。細銼。以醋一升。煎令濃。去滓。再熬成膏。下水銀。攪令勻。以瓷盒盛。日二塗之。

治小兒白禿瘡。血發苦癢。野葛膏方。

野葛末(一兩),豬脂(一兩),羊脂(一兩)

上件藥。同煎三五沸。攪令勻。濾去滓。盛於瓷器中。候冷塗之。不過三上瘥。

治小兒白禿瘡及疳。頭髮連根作穗脫落。發不生者。宜塗黑豆瀝方。

黑豆(三合),苣蕂子(三合),訶黎勒皮(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油水各半。拌令勻。內在竹筒中。用亂髮塞口。以煻火燒。瀝取膏。貯於不津器中。每使時。先以米泔皂莢淨洗。然後塗之。日二用。十日內發生矣。

又方。

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鹽(一塊如粟子大),麻油(一合)

上件藥。都入乳缽內。研如膏。日三度塗之瘥。

治小兒白禿瘡。發落苦癢。黃柏散方。

黃柏(末一兩),薰陸香(一兩)

上件藥。細研。以生麻油調稀稠得所。塗之。干即更塗。不過四五度。

治小兒白禿瘡。發不生方。

上取蔓菁子川烏頭。等分。燒灰細研。以生油和塗之。

治小兒白禿髮不生。瘡有汁出。或無汁。乾燥痛方。

上取雞子七枚。用黃。以銅器中急火熬令乾。細研敷之。

治小兒白禿瘡。久不瘥方。

上取鯽魚一頭。重四兩者。去肚腸。實填亂髮。以濕紙裹燒為灰。細研。入雄黃末二錢。更研令勻。每用時。以泔清淨洗瘡。拭乾。以臘月豬脂調塗之。生油調亦得。

白話文:

治療小兒白禿瘡的各種方法

小兒白禿瘡,是指頭上出現白色斑點,開始像癬,但上面有白色皮屑。時間久了會結痂成瘡,最後遍佈整個頭部。刮掉痂皮後,頭皮會有像筷子頭大小的瘡孔,裡面流出濃稠的汁液,不痛但有點癢。裡面有非常細小的蟲子,很難看見。《九蟲論》認為,這是蟯蟲活動造成的。這種瘡從小到大都不會好,頭髮會脫落,所以稱為白禿瘡。

治療小兒白禿瘡,反覆發作:皂莢散

將皂莢(兩挺,燒成灰)、黃芩(一分或兩分)、硃砂(一分,磨成細粉)、麝香(一分,磨成細粉)、黃丹(一分或兩分,稍微炒過)、檳榔(一分)、白芨(半分)、乾薑(一分,燒成灰)這些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濃醋調成糊狀塗抹。情況嚴重的,塗抹三次左右就能痊癒。

治療小兒白禿瘡以及各種癬:松脂膏

將松脂(半兩)、天南星(一分)、川烏頭(一分,去除皮和臍)、膩粉(一分)、杏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另外磨成膏狀)、清油(二兩)、黃蠟(一兩)這些藥材,搗碎磨成粉末。先將油和蠟放入瓷器中,用小火慢慢融化,然後加入其他藥粉,攪拌均勻,煮沸三五次,製成膏狀,冷卻後塗在瘡上,每天使用兩次。

另一個方法

將蕪荑(一分)、豆豉(一分)、川椒(二十粒,去除籽)這些藥材搗成泥狀,用陳醬汁調勻塗抹。

治療小兒白禿瘡,疼痛瘙癢不癒:

將赤桑根(一兩)、桃花(一兩,三月初三採摘未開的陰乾)這些藥材搗碎磨成散粉,用臘月豬油調成膏狀。每次使用時,先用桑柴灰水清洗患處,擦乾後塗抹,即可痊癒。

另一個方法

將細柳枝(一把)、水銀(半兩,用津液研磨至星點消失)、皂莢(一挺,去除皮和籽)這些藥材,切碎後放入醋(一升)中煎煮至濃稠,去除藥渣,再次熬成膏狀。加入水銀,攪拌均勻,放入瓷盒中保存。每天塗抹兩次。

治療小兒白禿瘡,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發癢:野葛膏

將野葛粉末(一兩)、豬油(一兩)、羊油(一兩)這些藥材一起煎煮三五次,攪拌均勻,過濾去除藥渣,放入瓷器中冷卻後塗抹。塗抹三次左右即可痊癒。

治療小兒白禿瘡及疳瘡,頭髮連根脫落像穗子,不再長髮:黑豆瀝

將黑豆(三合)、苣蕂子(三合)、訶黎勒皮(一兩)這些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油和水各一半混合均勻,放入竹筒中,用亂髮塞住筒口,用餘燼燒烤,滴出的膏液收集於不滲水的容器中。每次使用時,先用米泔水和皂莢清洗患處,然後塗抹。每天使用兩次,十天內就會長出頭髮。

另一個方法

將巴豆(十枚,去皮去心,研磨後用紙包住壓榨去除油)、鹽(一小塊,像粟米大小)、麻油(一合)這些藥材都放入乳缽中,研磨成膏狀。每天塗抹三次即可痊癒。

治療小兒白禿瘡,頭髮脫落且發癢:黃柏散

將黃柏(粉末一兩)、薰陸香(一兩)這些藥材磨成細粉,用生麻油調成合適的稠度塗抹。乾了就再次塗抹,四五次即可痊癒。

治療小兒白禿瘡,頭髮不長:

取蔓菁子和川烏頭,等份燒成灰,磨成細粉,用生油調勻塗抹。

治療小兒白禿瘡,頭髮不長,瘡有汁液流出或乾燥疼痛:

取雞蛋七個,只用蛋黃,在銅器中用猛火熬乾,磨成細粉敷在患處。

治療小兒白禿瘡,久治不癒:

取鯽魚一條,約四兩重,去除內臟,裡面塞滿亂髮,用濕紙包裹後燒成灰,磨成細粉,加入雄黃粉末二錢,再次研磨均勻。每次使用時,用米泔水清洗患處,擦乾後用臘月豬油調和塗抹,用生油調和也可以。

治療小兒白禿瘡:

取向東生長的楝樹枝,切碎後搗成粉末,用豬油調和塗抹。

另一個方法:

將馬藺根(一兩,切碎稍微炒過)、藜蘆(半兩,去除蘆頭,切碎炒至焦黃)這些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每次使用時,先用米泔水清洗患處,擦乾後敷上藥粉。

另一個方法:

將屋樑上的灰塵(五兩)磨成細粉。每次使用時,先用皂莢湯溫熱清洗患處,擦乾後敷上藥粉。

另一個方法:

將芫花搗碎磨成粉末,用臘月豬油調和塗抹。

另一個方法:

將公雞糞便中白色的部分磨成細粉,用陳醬汁調和塗抹。

另一個方法:

將熊脂五兩融化後塗抹。

另一個方法:

將瓦片上的青苔磨成細粉,用生油調和塗抹。

另一個方法:

先用醋泔水洗頭,然後再用蕎麥灰水沖洗。

另一個方法:

將葵根燒成灰,磨成細粉敷在患處。

另一個方法:

將蛇蛻皮燒成灰,磨成細粉敷在患處。

另一個方法:

將大蒜搗爛後敷在患處。

另一個方法:

用牛糞塗抹。

另一個方法:

將苦葶藶子稍微炒過,搗成膏狀敷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