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二十二 (7)
卷第二十二 (7)
1. 治刺風諸方
夫刺風者。由體虛之人。膚腠開張。為風邪侵也。其風邪走於遍身。而皮膚淫濁。邪氣與正氣交爭。風邪擊搏。如錐刀所刺。故名刺風也。
白話文:
所謂「刺風」,是因為體質虛弱的人,皮膚毛孔開張,遭到風邪入侵。風邪在全身遊走,導致皮膚濕潤黏濁。邪氣和正氣互相爭鬥,風邪像錐刀一樣刺擊身體,因此叫做刺風。
治大風。周身皮膚肌體之內。如針所刺。精神昏昧。宜服大麻仁散方。
白話文:
治療嚴重的風邪。全身皮膚肌肉內部如有針刺般疼痛,精神渾渾噩噩,應服用大麻仁散這個處方。
大麻仁(三兩),防風(一兩去蘆頭),麻黃(二兩去根節),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二兩),獨活(二兩),石膏(二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白蒺藜(一兩微炒去刺)
白話文:
材料:
- 大麻仁:150 克
- 防風:50 克,去除枯萎的蘆頭
- 麻黃:100 克,去除根部和節點
- 陳橘皮:50 克,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瓤,然後烘烤
- 桂心:100 克
- 獨活:100 克
- 石膏:100 克
- 附子:50 克,炮裂後去除外皮和肚臍
- 白蒺藜:50 克,微炒後去除刺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豬雞肉生冷油膩。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 4 錢。用半茶杯水,加入生薑半片,煎到剩六分之一的量。過濾掉藥渣,不限時間趁溫熱服用。忌食豬肉、雞肉、生冷和油膩食物。
治體虛。風邪所中。攻走皮膚。狀如針刺。四肢不仁。筋脈拘急。宜服薏苡仁散方。
白話文:
治療身體虛弱,受到風邪侵襲,影響皮膚,症狀如同針刺,四肢無力,筋脈緊張僵硬,適合服用薏苡仁散方。
薏苡仁(二兩),獨活(一兩),茵芋(一兩),細辛(一兩),桂心(一兩),側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防風(一兩去蘆頭),酸棗仁(一兩微炒),麻黃(一兩去根節),五加皮(一兩),羚羊角屑(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薏苡仁(120 克) 獨活(60 克) 茵芋(60 克) 細辛(60 克) 桂心(60 克) 側子(60 克,爆裂去皮和臍) 防風(60 克,去掉蘆頭) 酸棗仁(60 克,微炒) 麻黃(60 克,去掉根和節) 五加皮(60 克) 羚羊角屑(60 克) 甘草(30 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刺風。皮膚頑痹。宜服羌活散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加入半分生薑,煎煮至剩六分滿,濾去藥渣,不分時間,趁溫熱時服用。 治療刺風引起的皮膚麻木和痹症,適合服用羌活散方。
羌活(一兩),白蒺藜(一兩微炒去刺),白蘚皮(一兩),楓香(三分),烏蛇肉(一兩酒浸炙令黃),當歸(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肉桂(一兩去皺皮),茵芋(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芎藭(一兩),酸棗仁(一兩微炒),海桐皮(一兩銼),麻黃(二兩去根節),麝香(一分細研)
白話文:
羌活(50克),炒白蒺藜(50克,去除刺),白蘚皮(50克),楓香(15克),烏蛇肉(50克,用酒浸泡後烤黃),當歸(50克),防風(50克,去除蘆頭),肉桂(50克,去除皺皮),茵芋(50克),附子(50克,炮製後去除皮和臍),芎藭(50克),炒酸棗仁(50克),海桐皮(50克,切片),麻黃(100克,去除根莖),麝香(0.5克,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忌生冷油膩濕面毒滑魚肉。
治刺風。皮膚如針刺。或頑痹不仁。宜服天麻丸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兩錢。忌食生冷、油膩、濕面、有毒、滑膩的魚肉。 治療刺風症,皮膚如有針刺感,或麻木不仁,適合服用天麻丸。
天麻(一兩),躑躅花(一兩),獨活(一兩),麻黃(二兩去根節),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白附子(一兩炮裂),晚蠶蛾(一兩),烏蛇肉(二兩酒浸炙令黃),防風(一兩去蘆頭),道人頭(一兩),白蒺藜(一兩微炒去刺),麝香(半兩細研),桂心(一兩),當歸(一兩),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
白話文:
- 天麻:50 克
- 躑躅花:50 克
- 獨活:50 克
- 麻黃:100 克(去根節)
- 附子:50 克(炮裂去皮臍)
- 白附子:50 克(炮裂)
- 晚蠶蛾:50 克
- 烏蛇肉:100 克(用酒浸泡,炙烤至金黃色)
- 防風:50 克(去蘆頭)
- 道人頭:50 克
- 白蒺藜:50 克(微炒去刺)
- 麝香:25 克(研磨成細粉)
- 桂心:50 克
- 當歸:50 克
- 川烏頭:50 克(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二十丸。如有汗出。切宜避風。
白話文:
以上所列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麝香,研磨均勻。再加入煉製的蜂蜜,一起搗杵三百到二百下。將藥材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不論時辰,用溫酒送服二十丸。若服後出汗,務必避風。
治刺風。遍身如針刺。肩背四肢拘急。筋骨疼痛。宜服白蒺藜丸方。
白話文:
治療被風邪刺傷的情況。全身如同被針刺一般,肩背和四肢感到緊繃,筋骨疼痛。應該服用白蒺藜丸這個藥方。
白蒺藜(一兩微炒去刺),茵芋(一兩),羌活(一兩),木香(一兩),羚羊角屑(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白花蛇肉(二兩酒浸炙微黃),白附子(一兩炮裂),當歸(一兩銼微炒),乾蠍(一兩微炒),薏苡仁(三分),檳榔(半兩),牛膝(一兩去苗),芎藭(一兩),牛黃(一分細研),麝香(一分細研),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別研如膏),防風(三分去蘆頭),酸棗仁(一兩微炒)
白話文:
白蒺藜(60克,略微炒一下,去除刺)
山藥(60克)
羌活(60克)
木香(60克)
羚羊角粉(60克)
附子(60克,炮製後破裂,去除外皮和臍部)
白花蛇肉(120克,用酒浸泡,烤製至微黃)
白附子(60克,炮製後破裂)
當歸(60克,切碎,略微炒一下)
乾蠍子(60克,略微炒一下)
薏苡仁(18克)
檳榔(30克)
牛膝(60克,去除苗部)
川芎(60克)
牛黃(6克,磨細)
麝香(6克,磨細)
杏仁(60克,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雙仁研磨成膏狀)
防風(18克,去除蘆頭)
酸棗仁(60克,略微炒一下)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杏仁膏。相和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二十丸。忌生冷油膩毒滑魚肉。
白話文:
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杏仁膏混合均勻。加入煉製過的蜂蜜,研磨五百到七百下。將藥材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溫酒送服二十丸。忌食生冷、油膩、有毒、滑溜的食物,例如魚和肉。
2. 治頭面風諸方
夫頭面風者。由體虛之人。陽脈為風所乘也。諸陽之經。皆上走於頭面。若運動勞役。陽氣發泄。腠理開疏。而受之風邪。謂之首風。其狀。頭面多汗。惡風頭痛。又新沐頭未乾。不可便臥。使頭重身熱。或則煩悶。又夏月露下臥。露墮面上。令面皮厚。喜成瘡癬。乃作面風也。
治頭面風。皮膚瘙癢。心隔煩悶。目眩頭痛。宜服山茱萸散方。
白話文:
頭面起風疹的人,都是因為身體虛弱,陽脈被風邪侵襲所致。所有的陽經都向上運行於頭面。如果過度勞動,就會導致陽氣耗散,使腠理疏鬆,進而受到風邪的侵襲,這就是所謂的「首風」。它的症狀是頭面多汗、怕風、頭痛。此外,洗頭後頭髮沒有乾,也不可以立刻就睡,否則會導致頭重、身熱,甚至煩躁悶熱。夏季在露水下睡覺,露水滴落在臉上,會導致面部皮膚增厚,容易形成瘡癬,這就是「面風」的形成。
山茱萸(半兩),甘菊花(半兩),荊芥穗(半兩),秦艽(三分去苗),芎藭(一兩),茯神(三分)蔓荊子〔二(三)分〕,山梔子(半兩),羚羊角屑(半兩),漢防己(半兩),藁本(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 山茱萸:半兩
- 甘菊花:半兩
- 荊芥穗:半兩
- 秦艽:三分,去除根莖
- 芎藭:一兩
- 茯神:三分
- 蔓荊子:二(或三)分
- 山梔子:半兩
- 羚羊角粉:半兩
- 漢防己:半兩
- 藁本:三分
-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成碎塊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薄荷三七葉。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濕面油膩。
治頭面風。皮膚不仁。頭疼心悶。四肢不利。宜服蔓荊散方。
白話文:
把上面的藥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碗水。放入九葉薄荷煎煮到剩六分之一。去掉渣滓,不限時間,趁溫熱服下。忌濕麵油膩。
蔓荊子(三分),防風(半兩去蘆頭),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山茱萸(半兩),麻黃(三分去根節),旋覆花(三分),甘菊花〔三兩(分)〕,芎藭(三分),莽草(三分微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羚羊角屑(三分)
白話文:
蔓荊子(3分) 防風(半兩,去除蘆頭) 枳殼(3分,炒至微黃,去除果瓤) 山茱萸(半兩) 麻黃(3分,去除根和節) 旋覆花(3分) 甘菊花(3兩) 芎藭(3分) 莽草(3分,略微炙烤)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羚羊角屑(3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頭面風。皮膚瘙癢。頭目昏疼。上焦煩壅。宜服赤箭散方。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搗成粗末,每服三錢。取一中盞清水,加入半分生薑,煎煮至六分湯液。去渣,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赤箭(三分),前胡(一兩去蘆頭),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黃耆(半兩銼),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防風(一兩去蘆頭),羚羊角屑(半兩),甘菊花(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赤箭(三分) 前胡(一兩,去除蘆頭) 白蒺藜(半兩,微炒,去除刺) 黃耆(半兩,切碎) 枳殼(三分,麩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防風(一兩,去除蘆頭) 羚羊角屑(半兩) 甘菊花(半兩) 甘草(一分,炙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毒風上衝。頭面赤熱。或生細瘡。皮膚瘙癢。心神煩躁。宜服烏蛇散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六分滿。濾去藥渣。不論時間,趁溫熱時服用。 治療風毒上攻,頭臉紅熱,或者長小疹子,皮膚癢,心情煩躁,適合服用烏蛇散。
烏蛇肉(二兩酒浸炙微黃),羚羊角屑(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赤茯苓(三分),沙參(三分去蘆頭),麻黃(一兩去根節),防風(三分去蘆頭),白蒺藜(三分微炒去刺),白蘚皮(三分),獨活(一兩),黃芩(三分),秦艽(一兩去苗),川升麻(三分),川大黃(三分銼微炒),牛蒡子(半兩微炒)
白話文:
- 烏蛇肉(2 兩,用酒浸泡,烤至微黃)
- 羚羊角屑(0.3 兩)
- 人參(0.3 兩,去除蘆頭)
- 赤茯苓(0.3 兩)
- 沙參(0.3 兩,去除蘆頭)
- 麻黃(1 兩,去除根節)
- 防風(0.3 兩,去除蘆頭)
- 白蒺藜(0.3 兩,微炒去除刺)
- 白蘚皮(0.3 兩)
- 獨活(1 兩)
- 黃芩(0.3 兩)
- 秦艽(1 兩,去除苗)
- 川升麻(0.3 兩)
- 川大黃(0.3 兩,切碎微炒)
- 牛蒡子(0.5 兩,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漿水調服二錢。
治頭面有風。牽引眼睛疼痛。偏視不明。宜服藁本散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為粉末。每次服用不分時間,用溫漿水調服兩錢。 治療頭面部受風,引起眼睛疼痛,視線偏斜不清,應該服用藁本散方。
藁本(一兩),細辛(三分),秦艽(一兩去苗),羌活(三分),桂心(半兩),山茱萸(半兩),天雄(半兩炮裂去皮臍),薯蕷(三分),蔓荊子(半兩)
白話文:
藁本(60克),細辛(10克),秦艽(60克,去根),羌活(10克),桂心(30克),山茱萸(30克),天雄(30克,炮製後去除皮和臍),薯蕷(10克),蔓荊子(30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頭面風。目眩耳聾。宜服薯蕷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不分時間,用溫酒送服兩錢。 治療頭面部風症,如目眩、耳聾,宜服用薯蕷散。
薯蕷(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細辛(半兩),山茱萸(半兩),川升麻(半兩),甘菊花(半兩),蔓荊子(半兩),藁本(半兩)
白話文:
山藥(60克),防風(60克,去蘆頭),細辛(30克),山茱萸(30克),川升麻(30克),甘菊花(30克),蔓荊子(30克),藁本(30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頭面風。皮膚痹癢。肢節疼痛。頭目不利。項強耳聾。宜服甘菊花丸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不分時間,用溫酒送服兩錢。 治療頭面部風邪引起的皮膚麻木癢、四肢關節疼痛、頭目不清、頸部僵硬和耳聾,應服用甘菊花丸。
甘菊花(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當歸(三分),防風(半兩去蘆頭),秦艽(半兩去苗),山茱萸(半兩),白蘚皮(半兩),黃耆(半兩銼),漢防己(半兩),桂心(半兩),白朮(半兩),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生乾地黃(半兩),獨活(半兩),薯蕷(半兩),芎藭(半兩),細辛(半兩)蒼耳子(半兩)
白話文:
甘菊花(三錢) 人參(三錢,去掉蘆頭) 當歸(三錢) 防風(半兩,去掉蘆頭) 秦艽(半兩,去掉苗) 山茱萸(半兩) 白蘚皮(半兩) 黃耆(半兩,切細) 漢防己(半兩) 桂心(半兩) 白朮(半兩) 白蒺藜(半兩,稍稍炒一下,去掉刺) 生乾地黃(半兩) 獨活(半兩) 山藥(半兩) 川芎(半兩) 細辛(半兩) 蒼耳子(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二十丸。
治熱毒風攻。頭面瘙癢。如似蟲行。時發風胗。宜服白蒺藜丸方。
白話文:
前述的藥物。研成細末。加入煉過的蜂蜜,搗上三五百次。做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溫酒送服二十粒。
白蒺藜(三分微炒去刺),獨活(三分),羚羊角屑(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薯蕷(三分),地骨皮(三分),莽草(一兩微炒),葳蕤(半兩),苦參(一兩銼),楓香(一兩),蟬殼(半兩微炒)
白話文:
- 白蒺藜:3 分,略微炒制後去掉刺
- 獨活:3 分
- 羚羊角屑:3 分
- 防風:3 分,去掉根部
- 枳殼:3 分,用麩皮略微炒至微黃,去掉果肉
- 薯蕷:3 分
- 地骨皮:3 分
- 莽草:1 兩,略微炒制
- 葳蕤:半兩
- 苦參:1 兩,切碎
- 楓香:1 兩
- 蟬殼:半兩,略微炒制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三(二)十丸。忌豬魚肉。
治頭面風。瘙癢如蟲行。上焦痰滯。臟腑壅塞。宜服皂莢煎丸方。
白話文:
將上面開列的藥材磨成細粉末。用煉過的蜂蜜調合,搗製五到七百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不限時辰,用溫酒送服二十丸。服用期間忌吃豬肉、魚肉。
皂莢(一斤不蚛者捶碎以淡漿水二升挼濾取汁慢火熬成膏),烏蛇肉(三兩酒浸炙微黃),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防風(一兩去蘆頭),苦參(一兩銼),牛蒡子(一兩微炒),天麻(一兩),荊芥(一兩)
白話文:
- 皁角(一斤,沒有蟲蛀的打碎,用 2 升淡米漿搓揉過濾,取汁液後用文火熬製成膏)
- 烏蛇肉(3 兩,用酒浸泡後烘乾至微黃)
- 枳殼(1 兩,用麥麩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 川大黃(1 兩,研碎後輕微炒製)
- 防風(1 兩,去掉蘆頭)
- 苦參(1 兩,研碎)
- 牛蒡子(1 兩,輕微炒製)
- 天麻(1 兩)
- 荊芥(1 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皂莢煎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漿水下三十丸。
白話文:
依照上方藥方,將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皁莢湯煮沸後攪勻,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不論時間,每次以溫開水送服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