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11)

1. 治傷寒煩躁諸方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後。伏熱在心。煩躁恍惚。或多驚恐。及不得眠臥。宜服茵陳散方。

茵陳,茯神,梔子仁,赤芍藥,麥門冬(去心),黃芩(以上各半兩),犀角屑(一分),生乾地黃(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得汗後。身熱未退。心神煩躁。宜服此方。

梔子仁,甘草(炙微赤銼),黃柏(銼)(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煩躁。不得睡臥方。

酸棗仁(一兩微炒),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豉(一合)

上件藥。搗篩。以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治傷寒未得汗。發煩躁。心悶。宜服此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一兩),麥門冬(半兩去心),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稍熱服。衣覆出汗。如人行十里未得汗。再服。

治傷寒五六日。心膈煩躁。壯熱。不得臥。宜服梔子仁散方。

梔子仁,川升麻,柴胡(去苗),石膏,生乾地黃,甘草(炙微赤銼),葛根(銼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得汗及未得汗。煩躁悶亂。宜服不灰木散方。

不灰木(一兩用牛糞火燒通赤),延胡葉(半兩),子芩(半兩),黃藥(半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甘菊花(半兩),羌活(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用淡漿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溫服之。

治傷寒煩躁。干逆。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銼),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銼碎微炒),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微赤銼)檳榔(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治療傷寒煩躁的各種藥方

第一個藥方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後,餘熱留在心,引起煩躁、精神恍惚、驚恐或失眠,適合服用茵陳散

茵陳、茯神、梔子仁、赤芍藥、麥門冬(去心)、黃芩(以上各半兩)、犀角屑(一分)、生地黃(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加入少量生薑,煎煮至剩下一半,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發汗後,身體仍發熱、心神煩躁,適合服用此方

梔子仁、炙甘草(稍微烤過,切碎)、黃柏(切碎)(以上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中等大小一杯水煎煮至剩下十分之六,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煩躁,無法入睡

酸棗仁(一兩,稍微炒過)、炙甘草(一兩,稍微烤過,切碎)、豆豉(一合)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用一杯半水煎煮至剩下一杯,去渣,不拘時間,分三次溫服。

治療傷寒未發汗,出現煩躁、心胸悶,適合服用此方

麻黃(一兩,去根部和節)、炙甘草(半兩,稍微烤過,切碎)、桂心(一兩)、麥門冬(半兩,去心)、杏仁(半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並將雙仁麩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渣,稍微熱的時候服用,並蓋被子發汗。如果像走了十里路還沒有發汗,再服用一次。

治療傷寒五六天,心胸煩躁、高熱、無法入睡,適合服用梔子仁散

梔子仁、川升麻、柴胡(去苗)、石膏、生地黃、炙甘草(稍微烤過,切碎)、葛根(切碎)(以上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中等大小一杯水,加入少量生薑,煎煮至剩下十分之六,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無論發汗與否,都出現煩躁、心悶、昏亂,適合服用不灰木散

不灰木(一兩,用牛糞火燒至通紅)、延胡索葉(半兩)、子芩(半兩)、黃藥(半兩)、炙甘草(三分,稍微烤過,切碎)、甘菊花(半兩)、羌活(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散劑,每次服用二錢。用淡米湯水(漿水)中等大小一杯煎煮至剩下十分之六,不拘時間,連渣一起溫服。

治療傷寒煩躁、氣逆上衝,適合服用葛根散

葛根(切碎)、枳殼(用麩炒至微黃,去瓤)、生大黃(切碎稍微炒過)、麥門冬(去心)、炙甘草(稍微烤過,切碎)、檳榔(以上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中等大小一杯水煎煮至剩下十分之六,去渣,不拘時間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