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10)

1. 治傷寒煩躁諸方

夫傷寒煩躁者。此由陰氣少。陽氣勝。故熱而煩滿也。少陰病惡寒而拳。時自煩欲去其被者。可治也。病已解而反發暴煩者。由病新瘥。強為食。脾胃尚虛。不能消化。故令微煩。損谷即愈。少陰病脈微細沉。但欲臥。汗出不煩。時自吐。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發汗後下之。脈平而小煩者。此新虛不勝穀氣故也。

治傷寒。四肢煩躁。頭痛口乾。壯熱。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甘草(炙微赤銼),枳殼(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麥門冬(去心焙),赤茯苓,葛根(銼)(以上各半兩),石膏〔一(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熱盛。口乾煩躁。不得汗。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半兩去心),人參(半兩去蘆頭),麻黃(一兩去根節),梔子仁(三分),生乾地黃(半兩),赤茯苓(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木香(一分),黃芩(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身體痠疼。頭面如火。心胸煩躁。背膊壅悶。不思飲食。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三(二)分〕,葛根(一兩銼),前胡(一兩去蘆頭),馬牙硝(一兩),子芩(半兩)知母(半兩),赤芍藥(半兩),犀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玄參(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大腹皮(一兩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發汗後。大下。胃中干。煩躁不得眠臥。欲得飲水者。少與飲者。令胃和則愈。若脈浮。小便利。微熱煩渴者。宜服豬苓散方。

豬苓(去黑皮),白朮,澤瀉,桂心(以上各一兩),赤茯苓(二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下二錢。

治傷寒。頭痛鼻塞。痰壅。四肢壯熱憎寒。恍惚煩躁。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川升麻(一兩),桔梗(半兩去蘆頭),犀角屑(半兩),柴胡〔一(二)兩去苗〕,貝母(半兩煨令微黃),赤茯苓(半兩),地骨皮(一兩),木通(半兩銼),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石膏〔二(三)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身體疼痛。頭面如火。胸心煩躁。背膊妨悶。不思飲食。宜服子芩散方。

子芩(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葛根(半兩銼),川升麻(一兩),前胡(一兩去蘆頭),玄參(半兩),犀角屑(半兩),赤芍藥(半兩),檳榔(半兩),馬牙硝(一兩)

白話文:

傷寒引起的煩躁,是因為體內陰氣不足,陽氣過盛,所以才會發熱而煩悶。少陰病患者會感到怕冷而蜷縮身體,時而覺得煩躁想掀開被子,這是可以治療的。病剛好轉卻又突然感到煩躁,是因為病剛好,就勉強進食,導致脾胃虛弱,無法消化,才會引起輕微的煩躁,減少進食就會好轉。少陰病患者如果脈象微弱細沉,只想躺著,出汗卻不煩躁,時而會吐,五六天後又拉肚子,之後反而煩躁得無法入睡,這樣就危險了。發汗或排泄後,脈象平穩卻感到輕微煩躁,是因為身體虛弱,無法承受食物的影響。

治療傷寒導致四肢煩躁、頭痛、口乾、高燒的方子:犀角散

藥材包含:犀角屑、炙甘草、麩炒枳殼、赤芍藥、麥門冬、赤茯苓、葛根,以上各半兩,以及石膏一至二兩。

將這些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發熱嚴重,口乾煩躁,無法出汗的方子:麥門冬散

藥材包含:去心麥門冬半兩、去蘆頭人參半兩、去根節麻黃一兩、梔子仁三分、生地黃半兩、赤茯苓半兩、炙甘草一分、木香一分、黃芩一分。

將這些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半份生薑,用水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引起的身體痠痛、頭面發熱、心胸煩躁、背部悶脹、食慾不振的方子:升麻散

藥材包含:川升麻二至三分、葛根一兩、去蘆頭前胡一兩、馬牙硝一兩、子芩半兩、知母半兩、赤芍藥半兩、犀角屑半兩、炙甘草半兩、玄參半兩、去心麥門冬一兩、大腹皮一兩。

將這些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發汗或排泄後,胃部乾燥、煩躁失眠,想喝水的方子:少飲水,讓胃氣和緩就會好轉。如果脈象浮動,小便順暢,微微發熱口渴,則服用豬苓散。

藥材包含:去黑皮豬苓、白朮、澤瀉、桂心,以上各一兩,以及赤茯苓二兩。

將這些藥材搗成細末,每次用稀粥調服二錢,不拘時間。

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鼻塞、痰多、四肢發熱怕冷、神志不清煩躁的方子:知母散

藥材包含:知母一兩、去心麥門冬一兩、川升麻一兩、去蘆頭桔梗半兩、犀角屑半兩、去苗柴胡一至二兩、煨黃貝母半兩、赤茯苓半兩、地骨皮一兩、木通半兩、赤芍藥半兩、炙甘草半兩、石膏二至三兩。

將這些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半份生薑,用水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引起的身體疼痛、頭面發熱、心胸煩躁、背部悶脹、食慾不振的方子:子芩散

藥材包含:子芩半兩、去心麥門冬一兩、葛根半兩、川升麻一兩、去蘆頭前胡一兩、玄參半兩、犀角屑半兩、赤芍藥半兩、檳榔半兩、馬牙硝一兩。

將這些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後,伏熱在心中,煩躁不安、精神恍惚、容易驚恐,或失眠的方子:茵陳散

藥材包含:茵陳、茯神、梔子仁、赤芍藥、去心麥門冬、黃芩,以上各半兩,犀角屑一分,生地黃一兩。

將這些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半份生薑,用水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出汗後,身體發熱未退,心神煩躁的方子:

藥材包含:梔子仁、炙甘草、黃柏,以上各一兩。

將這些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煩躁,無法入睡的方子:

藥材包含:微炒酸棗仁一兩、炙甘草一兩、豆豉一合。

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用水煎至一盞,去渣,不拘時間分三次溫服。

治療傷寒尚未出汗,感到煩躁、胸悶的方子:

藥材包含:去根節麻黃一兩、炙甘草半兩、桂心一兩、去心麥門冬半兩、湯浸去皮尖麩炒杏仁半兩。

將這些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至五分,去渣,趁熱服用,蓋上被子幫助發汗。如果走十里路還沒出汗,可以再次服用。

治療傷寒五六天,感到心胸煩躁、高燒、無法入睡的方子:梔子仁散

藥材包含:梔子仁、川升麻、去苗柴胡、石膏、生地黃、炙甘草、葛根,以上各一兩。

將這些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半份生薑,用水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無論出汗與否,都感到煩躁、悶亂的方子:不灰木散

藥材包含:用牛糞火燒紅的不灰木一兩、延胡索葉半兩、子芩半兩、黃藥半兩、炙甘草三分、甘菊花半兩、羌活半兩。

將這些藥材搗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淡米湯煎至六分,不拘時間,連藥渣一起溫服。

治療傷寒煩躁、乾嘔的方子:葛根散

藥材包含:葛根、麩炒枳殼、微炒川大黃、去心麥門冬、炙甘草、檳榔,以上各半兩。

將這些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