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 (8)
卷第九十 (8)
1. 治小兒癤諸方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次。醋和塗於故帛上。貼之。
又方。
豆豉(半兩),鹽(半兩),蔥白(七莖細切)
上件藥。都搗作餅子。量瘡貼之。如瘡大。即以大艾炷灸之。效。
又方。
生椒末,面,伏龍肝(以上各等分)
上件藥。細研為散。以醋和封之。干即易之效。
又方。
狗頭骨(炙令黃),蕓薹子(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醋調塗之。
治小兒瘡癤。焮熱方。
上取半夏末。以水調塗之。干即更塗。
又方。
上以葛蔓。燒灰細研。封之。
治小兒癤無頭者方。
上取鼠黏葉。爛搗敷之。
又方。
上雀糞細研。水調敷之。
又方。
上以葵子一枚。以水下之。即有頭。
白話文:
治療小兒癤子的各種方法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每次取適量,用醋調和後塗在舊布上,再貼於患處。
另一個方法
豆豉(半兩),鹽(半兩),蔥白(七根切細)
將上述藥材全部搗成餅狀。依照瘡的大小貼敷。如果瘡比較大,就用大的艾炷灸患處,效果很好。
另一個方法
生花椒粉,麵粉,伏龍肝(各等分)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用醋調和後敷在患處。藥乾了就更換,效果很好。
另一個方法
狗頭骨(烤黃),芸薹子(等分)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用醋調和後塗在患處。
治療小兒瘡癤紅腫發熱的方法
取半夏粉,用水調和後塗在患處。藥乾了就再塗。
另一個方法
將葛藤燒成灰,磨成細粉,敷在患處。
治療小兒沒有膿頭的癤子的方法
取鼠黏草的葉子,搗爛後敷在患處。
另一個方法
取麻雀糞,磨成細粉,用水調和後敷在患處。
另一個方法
取葵花籽一顆,用水吞服,癤子就會長出膿頭。
2. 治小兒頭瘡諸方
夫小兒頭瘡者。由臟腑有熱。熱氣上衝於頭。而復有風濕乘之。濕熱相搏。折於血氣。而變生瘡也。
治小兒頭瘡。經年不瘥。松脂膏方。
松脂(一兩半),川大黃(一兩),苦參(一兩銼),黃連(一兩半去須),胡粉(一兩),黃芩(一兩),水銀(一兩),白礬(半兩),蛇床子(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臘月豬膏。和研水銀星盡。以瓷盒盛。每使。可瘡塗之效。
治小兒頭上生惡瘡方。
人糞灰(半兩),狗糞灰(半兩),豬糞灰(半兩),皂莢灰(半兩),香豉(半兩炒令微焦),白礬灰(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使。量瘡以生油調塗之。日一易。以瘥為度。
治小兒頭瘡久不瘥。惡汁出不斷方。
黃連(一兩去須),黃柏(一兩銼),白礬(一兩燒灰),蛇床子(半兩),胡粉(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熬成豬脂調如膏。日二塗之效。
治小兒頭瘡。及惡瘡方。
香豉(二合),麻油(二合),臭黃(半兩),蔥白(四兩細切)
上件藥。先煎油令熟。入香豉等。熬令煙出。熟搗貼於瘡上。以物密裹效。
又方。
黃連(一兩去須),吳茱萸(半兩生用),膩粉(半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麻油(一合)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麻油杏仁同研如膏。每塗藥時。先以鹽漿水洗了。拭乾。塗於瘡上。日二用之。
治小兒頭瘡久不瘥。青砂散方。
水銀(一分以少棗肉研令星盡),硫黃(一分),狗頭骨(半兩燒灰),川椒(一分去目),膩粉(一分),縮砂(一分去皮),竹葉(半兩燒灰)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研入水銀令勻。以生油調塗之。立效。
治小兒頭上生惡瘡。及疳瘡。軟癤。並宜敷胡粉散方。
胡粉(一分),黃連(一兩去須),糯米(二十一粒),赤小豆(十四粒),吳茱萸(半分),水銀(一兩點少水入胡粉研令星盡)
上件藥。搗羅為末。即以麻油和諸藥。調勻塗之。
治小兒赤瘡。渾頭面及胸上作片。人不識者。宜用水銀膏方。
水銀(一兩),松脂(一兩),膩粉(一分),土蜂窩(一兩半),黃柏(一兩半銼),川大黃(一兩半)
上件藥。除水銀膩粉外。搗羅為末。以煉成豬脂半斤。煎成膏。似稀麵糊。放冷。取水銀膩粉於掌中。以唾調如青泥。後可入膏中相和。攪令勻。塗於瘡上。不過三兩上瘥。
治小兒頭瘡經年不瘥。瘥而復發。宜用雄黃膏方。
雄黃(一兩細研),雌黃(一兩細研),黃柏(一兩),黃芩(一兩),薑黃(一兩),白芷(一兩),當歸(一兩),木香(一兩)
上件藥。除雄雌黃外。並細銼。用頭醋浸二(一)宿。以豬脂一斤。煎候白芷色赤黃。膏成。去滓。入水銀一兩。以唾於掌中研令星盡。入膏內。攪令勻。次入雄黃雌黃等末。又攪之。用瓷盒盛。每使。先以鹽漿水洗瘡令淨。拭乾。以膏塗之。
白話文:
治療小兒頭瘡的各種方法
小兒頭瘡是因為臟腑積熱,熱氣上衝頭部,又加上風濕侵襲,濕熱交搏,損傷血氣,從而導致瘡瘍產生。
治療小兒頭瘡,多年不癒的松脂膏方:
將松脂(一兩半)、川大黃(一兩)、苦參(一兩,切碎)、黃連(一兩半,去鬚)、胡粉(一兩)、黃芩(一兩)、水銀(一兩)、白礬(半兩)、蛇床子(三分)等藥物研磨成細粉,再用臘月豬油調和,充分研磨至水銀分散均勻,盛放在瓷盒裡。使用時,塗抹於患處即可。
治療小兒頭上生長惡瘡的方子:
將人糞灰(半兩)、狗糞灰(半兩)、豬糞灰(半兩)、皂莢灰(半兩)、香豉(半兩,炒至微焦)、白礬灰(半兩)等藥物研磨成細粉。使用時,根據瘡瘍大小用生油調和後塗抹,每天更換一次,直到痊癒。
治療小兒頭瘡久治不癒,不斷流出惡臭膿液的方子:
將黃連(一兩,去鬚)、黃柏(一兩,切碎)、白礬(一兩,燒成灰)、蛇床子(半兩)、胡粉(三分)等藥物研磨成細粉,再用熬好的豬油調成膏狀。每天塗抹兩次。
治療小兒頭瘡及惡瘡的方子:
將香豉(二合)、麻油(二合)、臭黃(半兩)、蔥白(四兩,切細)煎煮至油熟,再加入香豉等藥物熬製,直到冒煙。然後搗爛,敷貼於患處,並用東西包紮好。
另一方:
將黃連(一兩,去鬚)、吳茱萸(半兩,生用)、膩粉(半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麻油(一合)等藥物研磨成細粉,再加入麻油和杏仁一起研磨成膏狀。每次使用前,先用鹽水清洗患處,擦乾後再塗抹藥膏,每天使用兩次。
治療小兒頭瘡久治不癒的青砂散方:
將水銀(一分,用少許棗肉研磨至分散均勻)、硫黃(一分)、狗頭骨(半兩,燒成灰)、川椒(一分,去蒂)、膩粉(一分)、縮砂(一分,去皮)、竹葉(半兩,燒成灰)等藥物研磨成細粉,再加入水銀充分混合,用生油調和後塗抹,效果迅速。
治療小兒頭上生長惡瘡、疳瘡、軟癤的胡粉散方:
將胡粉(一分)、黃連(一兩,去鬚)、糯米(二十一粒)、赤小豆(十四粒)、吳茱萸(半分)、水銀(一兩,加少量水研磨至分散均勻)等藥物研磨成細粉,再用麻油調和均勻後塗抹。
治療小兒患有紅色瘡瘍,蔓延至頭面及胸部,成片狀的,不認識此病症者宜用的水銀膏方:
將水銀(一兩)、松脂(一兩)、膩粉(一分)、土蜂窩(一兩半)、黃柏(一兩半,切碎)、川大黃(一兩半)等藥物(除水銀和膩粉外)研磨成細粉,再用煉好的豬油(半斤)煎熬成膏狀,稠度如稀麵糊,放涼後,將水銀和膩粉用唾液調和成青泥狀,再加入膏中充分混合,塗抹於患處,通常三五次即可痊癒。
治療小兒頭瘡多年不癒,痊癒後又復發的雄黃膏方:
將雄黃(一兩,研磨細)、雌黃(一兩,研磨細)、黃柏(一兩)、黃芩(一兩)、薑黃(一兩)、白芷(一兩)、當歸(一兩)、木香(一兩)等藥物(除雄黃和雌黃外)切碎,用米醋浸泡一宿,再用豬油(一斤)煎熬,直到白芷顏色變成赤黃色,膏成後去除藥渣,加入水銀(一兩),用唾液研磨至分散均勻,加入膏中攪拌均勻,再加入研磨好的雄黃和雌黃粉末,再次攪拌均勻,盛放在瓷盒裡。使用時,先用鹽水清洗患處,擦乾後塗抹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