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 (7)
卷第九十 (7)
1. 治小兒癤諸方
夫小兒腫結。長一寸至二寸。名之為癤。亦似癰熱痛。久則膿潰。捏膿血盡便瘥。亦是風熱之氣。客於皮膚。血氣壅結所成。凡癰癤捏膿不盡。而瘡口便合。其惡汁在裡。雖瘥。終能更發。皆變成瘻也。
治小兒初生瘡癤。五臟壅熱。宜服大黃散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梔子仁(一分),黃芩(半兩),川升麻(半兩),甘草(一分生用)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以利為度。
治小兒熱毒氣壅。外攻皮膚生癤。赤腫焮痛。或時煩熱。少得睡臥。犀角丸方。
犀角屑(三分),川升麻(半兩),黃芩(半兩),玄參(半兩),黃耆(半兩銼),人參(半兩去蘆頭),皂莢(一兩去皮塗酥炙令黃焦去子用),坐拿(半兩),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百杵。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生甘草湯。下七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虛熱。消瘡癤地黃丸方。
生乾地黃(一兩),桂心(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赤芍藥(半兩),赤茯苓(半兩),王不留行(半兩),甘草(一分生用)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熟水下七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瘡癤初生。熱氣始結。疼痛妨悶。塗之便令消。硝石散方。
硝石(半兩),紫檀香(半兩銼),甜葶藶(一分生用),莽草(一分),川大黃(半兩),白藥(一分),白蘞(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漿水和稀稠得所。用竹篦子塗於腫上。干即易之。以熱退腫消為度。
治小兒軟癤。乳香膏方。
乳香(半兩),膩粉〔一合(分)〕,油(一兩),黃蠟(半兩),松脂(一分),密陀僧(一分細研)
上件藥。先取油煎蠟松脂乳香。然後。下粉密陀僧。調和成膏。看癤大小。攤膏於帛上貼之。
治小兒軟癤。赤腫疼痛不可忍方。
天靈蓋(一枚塗酥炙黃),麻鞋底(一隻多年故者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使。以油調塗之。
治小兒軟癤。雖出膿水。熱痛不止方。
赤小豆(四十九粒),乳香(半分),膩粉(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先去膿水。後糝散藥於瘡上。立效。
又方。
上以油麻子炒熱。爛嚼敷之。
治小兒軟癤。有膿不穴。宜用此方。
巴豆(一粒),豆豉(五十粒),蔥白(一寸)
上件藥。同研令爛。塗在癤上。別以醋麵糊封之。
治小兒軟癤立效方。
石灰(半兩),乾薑(半兩生用)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生油和捏作碗子。罨在癤上。立瘥。
又方。
甘草霜(半兩),鹽花(半兩),黃柏(一分銼),乳香(一分),寒食麵(半兩)
白話文:
治療小兒癤的各種方法
小兒皮膚腫塊,大小約一到兩寸,稱為癤,類似癰,又紅又腫又痛,時間久了就會化膿潰爛。膿血排乾淨後就好了。這是風熱之邪侵犯皮膚,導致氣血瘀滯所致。凡是癰癤膿液擠壓不乾淨,瘡口就癒合了,惡毒的膿汁留在裡面,雖然暫時好了,但終究會復發,最後變成廔管。
治療新生兒初發瘡癤,因五臟積熱,宜服大黃散:
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梔子仁(一分)、黃芩(半兩)、川升麻(半兩)、甘草(一分,生用)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渣,放溫,根據小兒年齡,酌量減少服用,以通便為度。
治療小兒熱毒壅盛,外侵皮膚生癤,紅腫發熱疼痛,有時煩躁發熱,睡眠少,宜用犀角丸:
犀角屑(三分)、川升麻(半兩)、黃芩(半兩)、玄參(半兩)、黃耆(半兩,切碎)、人參(半兩,去蘆頭)、皂莢(一兩,去皮,塗酥炙至黃焦,去子用)、炙甘草(半兩)、川大黃(一分,切碎微炒)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調和,反覆搗三百下,做成麻子大的藥丸。每次服用七丸,用生甘草水送服。根據小兒年齡,酌量增減服藥量。
治療小兒虛熱,消散瘡癤,宜用地黃丸:
生乾地黃(一兩)、桂枝(半兩)、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赤芍藥(半兩)、赤茯苓(半兩)、王不留行(半兩)、甘草(一分,生用)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調和做成綠豆大的藥丸。每次服用七丸,用熟水送服。根據小兒年齡,酌量增減服藥量。
治療小兒瘡癤初起,熱邪初結,疼痛難忍,外敷即可消腫,宜用硝石散:
硝石(半兩)、紫檀香(半兩,切碎)、甜葶藶(一分,生用)、莽草(一分)、川大黃(半兩)、白芷(一分)、白蘞(半兩)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用米漿調成糊狀,用竹篦塗在腫脹處,乾燥後即更換,直至腫消熱退。
治療小兒軟癤,宜用乳香膏:
乳香(半兩)、滑石粉(一合)、油(一兩)、黃蠟(半兩)、松脂(一分)、密陀僧(一分,研細)
先用油煎熬蠟、松脂、乳香,然後加入滑石粉、密陀僧,調和成膏。根據癤的大小,將藥膏攤在布上貼敷。
治療小兒軟癤,紅腫疼痛難忍:
天靈蓋(一個,塗酥炙至黃色)、麻鞋底(一隻,陳舊的燒成灰)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用油調和塗敷。
治療小兒軟癤,即使膿液流出,仍疼痛不止:
赤小豆(四十九粒)、乳香(半分)、滑石粉(半兩)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先清除膿液,再將藥粉撒在瘡面上,療效迅速。
另一方:用油麻子炒熱,爛嚼後敷在患處。
治療小兒軟癤,有膿但未潰破:
巴豆(一粒)、豆豉(五十粒)、蔥白(一寸)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糊狀,塗在癤上,再用醋調和的面糊封住。
治療小兒軟癤,療效迅速:
石灰(半兩)、乾薑(半兩,生用)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用生油調和,捏成碗狀,敷在癤上,很快就會痊癒。
另一方:甘草霜(半兩)、鹽(半兩)、黃柏(一分,切碎)、乳香(一分)、寒食麵(半兩)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用醋調和塗在舊布上,貼敷。
另一方:豆豉(半兩)、鹽(半兩)、蔥白(七根,切碎)
將以上藥物搗成餅狀,根據瘡的大小貼敷,如果瘡大,可用艾條灸之,有效。
另一方:生辣椒末、麵粉、雄黃(以上各等分)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用醋調和,封敷在患處,乾燥後即更換,有效。
另一方:狗頭骨(炙至黃色)、蕓薹子(等分)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用醋調和塗敷。
治療小兒瘡癤,紅腫發熱:
用半夏粉,用水調和塗敷,乾燥後即更換。
另一方:用葛藤燒成灰,研細後敷在患處。
治療小兒癤沒有膿頭:
用鼠粘葉搗爛敷於患處。
另一方:用麻雀糞研細,用水調和敷於患處。
另一方:用葵花籽一粒,用水送服,很快就會有膿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