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 (3)

1. 治小兒疽諸方

夫小兒五臟不調。則生疽。亦是寒客皮膚。折於血氣。血氣痞澀不行。結聚所成。大體與癰相似。所可為異。其皮上如牛領之皮。而硬是也。癰則浮淺。疽則深也。至於變敗膿潰。重於癰也。傷骨爛筋。遂致死也。

治小兒熱毒生疽。腫硬疼痛。及赤白諸丹毒瘡癤。並宜服漏蘆散方。

漏蘆(半兩),麻黃(半兩去根節),連翹(半兩),川芒硝(半兩),川升麻(三分),枳實(三分麩炒微黃),黃芩(三分),白蘞(三分),甘草(三分),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赤芍藥〔二(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分減服之。

治小兒熱毒疽腫。及赤白諸丹毒腫。或生瘰癧瘡癤。身中風胗瘙癢。木香散方。

木香(一分),薰陸香(一分),沉香(一分),雞骨香(一分),黃芩(一分),麻黃(一分去根節)連翹(半兩),海藻(半兩洗去鹹味),射干(半兩),川升麻(半兩),枳實(半兩麩炒微黃),牛蒡子(半兩微炒),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三兩沸。放溫。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分減溫服。

治小兒疽腫。及瘡癤。身體壯熱。口乾心躁。黃耆散方。

黃耆(半兩銼),連翹(半兩),川升麻(半兩),玄參(一分),丹參(一分),露蜂房(一分微炙)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治小兒疽毒腫硬。壯熱。大渴。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葛根(半兩銼),麥門冬(一兩去心焙),川升麻(半兩),木香(半兩),黃耆(半兩銼),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治小兒疽毒腫堅硬。疼痛。攻衝四畔焮赤。宜用抽熱毒。消腫氣消水膏方。

羊桃根(一兩銼),川大黃(一兩銼生用),黃芩(半兩),赤小豆(半合),黃柏(半兩銼),綠豆粉(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用蕓薹菜。搗取自然汁。以蜜少許相和。調藥令稀稠得所。看白畔腫赤處大小。剪生絹。上勻攤。可厚一錢。貼之。干即換之。

治小兒疽腫穴後。及惡瘡腫。膿水雖收。肌肉不生。宜敷密陀僧散方。

密陀僧(一兩),黃連(三分去須),檳榔(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糝瘡上。日三服之。

治小兒疽瘡久不瘥。宜貼松脂餅子方。

松脂(一兩),薰陸香(一兩)

上件藥。合搗。納少許鹽為餅子。貼於瘡上。汁出盡。即瘥。

白話文:

兒童五臟功能失調就會長疽。疽也是寒邪入侵皮膚,阻礙血氣運行,導致血氣瘀滯凝結而形成的,大致與癰相似,但不同之處在於:疽的皮膚像牛的頸皮一樣堅硬,而癰則較為浮淺;疽位於較深層,癰則較淺;疽一旦潰爛化膿,病情比癰更嚴重,甚至可能傷及骨骼筋脈,危及生命。

治療兒童熱毒引起的疽,腫硬疼痛,以及赤白等各種丹毒、瘡癤,都應該服用漏蘆散:

漏蘆(半兩)、麻黃(半兩,去根節)、連翹(半兩)、芒硝(半兩)、升麻(三分)、枳實(三分,麩炒至微黃)、黃芩(三分)、白蘞(三分)、甘草(三分)、大黃(二兩,銼碎微炒)、赤芍藥(二或三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煎至五分,去渣,根據兒童年齡調整用量,不限時間,分次服用。

治療兒童熱毒引起的疽腫,以及赤白等各種丹毒腫,或長瘰癧、瘡癤,以及全身風疹瘙癢,可以使用木香散:

木香(一分)、薰陸香(一分)、沉香(一分)、雞骨香(一分)、黃芩(一分)、麻黃(一分,去根節)、連翹(半兩)、海藻(半兩,洗去鹽分)、射干(半兩)、升麻(半兩)、枳實(半兩,麩炒至微黃)、牛蒡子(半兩,微炒)、大黃(二兩,銼碎微炒)。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煎至五分,去渣,加入半合竹瀝,再煎煮三沸,放溫。根據兒童年齡調整用量,不限時間,分次溫服。

治療兒童疽腫及瘡癤,伴隨身體壯熱、口乾心燥,可以使用黃耆散:

黃耆(半兩,銼碎)、連翹(半兩)、升麻(半兩)、玄參(一分)、丹參(一分)、蜂房(一分,微炙)、枳殼(半兩,麩炒至微黃,去瓤)、甘草(一分,炙至微赤,銼碎)。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煎至五分,去渣,放溫。根據兒童年齡調整用量,分次服用。

治療兒童疽毒腫硬,伴隨壯熱、口渴,可以使用犀角散:

犀角屑(三分)、葛根(半兩,銼碎)、麥門冬(一兩,去心,焙乾)、升麻(半兩)、木香(半兩)、黃耆(半兩,銼碎)、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炙至微赤,銼碎)。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煎至五分,去渣,放溫。根據兒童年齡調整用量,分次服用。

治療兒童疽毒腫硬疼痛,周圍紅腫,可以使用抽熱毒、消腫氣消水膏:

羊桃根(一兩,銼碎)、大黃(一兩,銼碎,生用)、黃芩(半兩)、赤小豆(半合)、黃柏(半兩,銼碎)、綠豆粉(半兩)。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蕓薹菜搗碎取汁,加少許蜂蜜調和,將藥粉調成糊狀,根據腫脹處大小剪裁生絹,將藥膏均勻塗抹在生絹上,厚度約一錢,貼在患處,乾燥後更換。

治療兒童疽腫潰後,以及惡瘡腫痛,膿水雖已收斂但肌肉未生,可以使用密陀僧散:

密陀僧(一兩)、黃連(三分,去須)、檳榔(三分)。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敷在患處,每日三次。

治療兒童疽瘡久治不癒,可以使用松脂餅:

松脂(一兩)、薰陸香(一兩)。將以上藥材混合搗碎,加入少許鹽,製成餅狀,貼在患處,待滲出液體流盡即癒。

治療兒童疽瘡已潰,可以使用黃連散:

黃連(半兩,去須)、黃柏(半兩,銼碎)、地榆(半兩,銼碎)、白芷(半兩)。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在舊布上,貼於患處。

另一方:

白芷(半兩)、黃連(半兩,去須)、地榆(半兩,銼碎)、白蘞(半兩)。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在舊布上,貼於患處,每日換藥三到四次。

治療兒童疽腫結硬,已成膿或未成膿,可以使用熁方:

鹿角屑(二分或二兩,燒炙)、白蘞(一兩)、粗製黃石(三兩,燒紅後用醋淬九遍)。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用醋調成糊狀,厚塗患處,乾燥後再次塗抹,五到七次即可見效。

另一方:

用蛇蛻皮貼於患處,一夜即可消腫。

另一方:

用商陸搗爛後敷於患處。

另一方:

用芫花搗碎過篩成粉末,加水調成膏狀塗抹患處。

另一方:

用蠐螬研磨後塗抹患處。鰻魚或鯉魚的膽汁和血液也可塗抹患處,均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