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九 (21)
卷第八十九 (21)
1. 治小兒腦熱鼻無涕諸方
夫小兒肺臟壅滯。內有積熱。上攻於腦。則令腦熱也。又肺氣通於鼻。主於涕。若其臟有熱。則津液乾燥。故令無涕也。
治小兒腦熱無涕。口乾心躁。眠臥不安。宜服木通散方。
木通(銼),川升麻,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知母,犀角屑,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梔子仁(三枚)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溫服。
治小兒心肺壅熱。腦幹無涕。時有煩躁。牛黃散方。
牛黃(一分細研),黃連(半兩去須),赤茯苓(半兩),犀角屑(半兩),鉛霜(半兩細研),麥門冬(一兩去心焙),硃砂(半兩細研),馬牙硝(半兩),龍腦(半分細研),甘草(一分炙微赤銼)升麻(半兩),子芩(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都研令勻。不計時候。用溫蜜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肺壅。腦熱。鼻乾無涕。大腸秘澀。眠臥心躁。天門冬散方。
天門冬(半兩去心焙),桑根白皮(銼),川升麻,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川大黃(半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肺心壅熱。鼻乾無涕。咽喉不利。少欲乳食。射干散方。
射干(半兩),川升麻(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焙),黃連(去須),犀角屑,子芩,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柴胡(半兩去苗)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加減溫服。
治小兒心肺氣壅。腦熱鼻乾。心神煩躁。大小腸不利。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兩),黃耆(銼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焙),川大黃,赤芍藥,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木通(銼),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川大黃(半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加減溫服。
治小兒腦熱鼻乾。宜用貼頂散方。
地膽草(半兩),芒硝〔一兩(分)〕,地龍糞(半兩),黃柏(一分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豬膽汁和。捏作餅子兩枚。更互貼於囟門上。
治小兒腦熱無涕。吹鼻散方。
蚺蛇膽(一分),蟾酥(一小豆大),滑(硝)石(一分)
上細研如粉。每取少許。吹入鼻中。尤良。
白話文:
治療小兒腦熱鼻塞不通的各種方法
小兒肺部阻塞,內有積熱,向上衝擊腦部,就會導致腦熱。而肺氣與鼻腔相通,主導鼻涕的分泌。如果肺部有熱,則體液乾燥,所以會沒有鼻涕。
治療小兒腦熱、無鼻涕、口乾心煩、睡眠不安,宜服用木通散:
木通(切碎)、川升麻、麥門冬(半兩,去心焙乾)、知母、犀角屑、杏仁(泡水去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甘草(炙微赤,切碎),以上各一分;梔子仁(三枚)。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煎至五分,去渣服用。不限時間,根據孩子大小,酌情增減藥量,溫服。
治療小兒心肺壅熱、腦熱、無鼻涕、偶爾煩躁,服用牛黃散:
牛黃(一分,研細)、黃連(半兩,去須)、赤茯苓(半兩)、犀角屑(半兩)、鉛霜(半兩,研細)、麥門冬(一兩,去心焙乾)、硃砂(半兩,研細)、馬牙硝(半兩)、龍腦(半分,研細)、甘草(一分,炙微赤,切碎)、升麻(半兩)、黃芩(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所有藥材研磨均勻。不限時間,用溫蜂蜜水調服半錢。根據孩子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肺部阻塞、腦熱、鼻乾無涕、大便秘結、睡眠不安、心煩,服用天門冬散:
天門冬(半兩,去心焙乾)、桑根白皮(切碎)、川升麻、枳殼(麩炒至微黃,去瓤)、甘草(炙微赤,切碎),以上各一分;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煎至五分,去渣服用。不限時間,根據孩子大小,酌情減量,溫服。
治療小兒肺心壅熱、鼻乾無涕、咽喉不適、少吃奶或食物,服用射干散:
射干(半兩)、川升麻(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焙乾)、黃連(去須)、犀角屑、黃芩、甘草(炙微赤,切碎),以上各一分;柴胡(半兩,去苗)。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煎至五分,去渣服用。根據孩子大小,不限時間,酌情增減藥量,溫服。
治療小兒心肺氣阻塞、腦熱鼻乾、心神煩躁、大小便不暢,服用犀角散:
犀角屑(半兩)、黃耆(切碎,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焙乾)、川大黃、赤芍藥、枳殼(麩炒至微黃,去瓤)、木通(切碎)、甘草(炙微赤,切碎),以上各一分;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煎至五分,去渣服用。根據孩子大小,不限時間,酌情增減藥量,溫服。
治療小兒腦熱鼻乾,宜用貼頂散:
地膽草(半兩)、芒硝(一兩,分開使用)、地龍糞(半兩)、黃柏(一分,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豬膽汁調和,捏成兩個小餅,輪流貼在囟門上。
治療小兒腦熱無涕,使用吹鼻散:
蚺蛇膽(一分)、蟾酥(一小豆大小)、滑石(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取少量吹入鼻中,效果最佳。
2. 治小兒多涎諸方
夫小兒多涎者。風熱壅結。在於脾臟。積聚成涎也。若涎多。即乳食不下。涎沫結實。而生壯熱也。
治小兒脾風多涎。心胸壅悶。不下乳食。昏昏多睡。鉛霜散方。
鉛霜(細研),牛黃(細研),半夏(湯浸七遍去滑),龍腦(細研以上各半兩),白附子(炮裂),馬牙硝,防風(去蘆頭),硃砂(細研),天竹黃(細研),犀角屑,細辛,黃芩,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不計時候。用姜蜜溫水。調下一字。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脾肺風熱。膈上多涎。心神昏悶。少欲乳食。防風散方。
防風(去蘆頭),羚羊角屑,黃芩,人參(去蘆頭),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半夏(半分湯浸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心脾壅熱。多涎。牛蒡子散方。
牛蒡子,梔子仁,甘草(炙微赤銼),川硝,鬱金(以上各半兩),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龍腦半錢。同研令勻。不計時候。用薄荷溫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脾熱。乳食不下。胸膈多涎。半夏丸方。
半夏(半分生薑湯洗七遍去滑),皂莢子仁(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生薑汁和丸。如麻子大。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丸。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又方。
上取未行牛口中沫。塗於兒口內效。
又方。
上以白羊糞少許。入水研取汁。塗兒口中效。
又方。
上取桑根白汁。塗於兒口內效。
又方。
上取鹿角末。炒令焦。更研令細。以清粥飲。調下一字。
又方。
上取牛噍草。絞取汁。少少與服之。
白話文:
治小兒多涎諸方
小兒口水過多,是因為風熱阻滯,影響脾臟,導致津液積聚成涎。口水過多,則奶水或食物吃不下,涎液凝結,進而發燒。
治小兒脾風多涎,心胸鬱悶,吃不下奶水,昏昏欲睡:鉛霜散
鉛霜、牛黃、半夏(去滑)、龍腦、白附子(炮製)、馬牙硝、防風(去蘆頭)、硃砂、天竹黃、犀角屑、細辛、黃芩、甘草(炙甘草)各等份。
將藥材磨成細粉,混合均勻。不限時間,用薑蜜溫水調服,用量依據小孩年齡調整。
治小兒脾肺風熱,咽喉口水過多,心神昏悶,食慾不振:防風散
防風(去蘆頭)、羚羊角屑、黃芩、人參(去蘆頭)、枳殼(麩炒去瓤)、甘草(炙甘草)、半夏(去滑)各等份,半夏用量減半。
將藥材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加少許生薑煎煮至五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用量依據小孩年齡調整。
治小兒心脾積熱,口水過多:牛蒡子散
牛蒡子、梔子仁、甘草(炙甘草)、芒硝、鬱金各半兩,枳殼(麩炒去瓤)一分。
將藥材磨成細粉,加入半錢龍腦,混合均勻。不限時間,用薄荷溫水調服半錢,用量依據小孩年齡調整。
治小兒脾熱,吃不下奶水,胸膈口水過多:半夏丸
半夏(去滑)、皂莢子仁各半兩。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生薑汁和成丸藥,如麻子大小。不限時間,溫水送服三丸,用量依據小孩年齡調整。
其他方法:
- 使用未懷孕母牛口中的唾液塗抹於小兒口中。
- 使用少量白羊糞研磨取汁,塗抹於小兒口中。
- 使用桑根白汁塗抹於小兒口中。
- 使用炒焦研磨的鹿角末,用清粥調服。
- 使用牛膝草榨汁,少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