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八 (24)
卷第八十八 (24)
1. 治小兒百病諸方
夫小兒百病者。由將養乖節。或犯寒溫。乳哺失時。乍傷飢飽。致令血氣不理。腸胃不調。或發或驚。欲成伏熱。小兒血氣脆弱。病易動變。證候百端。若見其徵證。即便治之。使不成眾病。故謂之百病也。治之若晚。其病則成。凡諸病至於困者。汗出如珠。著身不流者死。
見病兒胸陷者。其口唇乾。目皮反張。口中氣出冷。足與頭相抵臥。不舉手足。四肢垂。其臥正直如縛狀。其掌中冷。至十日必死。不可治也。
治小兒百病。變蒸。客忤。驚癇。壯熱不解。並宜服龍膽散方。
龍膽(一分去蘆頭),鉤藤(一分),柴胡(一分去苗),黃芩(一分),桔梗(一分去蘆頭),赤芍藥(一分),茯神(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蜣螂(二枚去翅足微炒),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人參(一分去蘆頭),當歸(一分銼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分為二服。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百病。宜服加減四味飲子方。
當歸(孩子體骨多熱多驚則倍於分數用之),川大黃(先蒸二炊飯久薄切焙乾或孩子小便赤少大便多熱則倍用),赤芍藥(細銼炒孩子四肢多熱多驚大便多瀉青黃色直倍用之),甘草(孩子熱即生用孩子寒多瀉多即炙倍用)
上件藥。平常用即等分。各細銼和勻。每服一分。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半合。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百病。身熱頭痛。飲食不消。心腹脹滿。或心腹㽲痛。大小便不利。或重
下數起。或別無異疾。惟飲食過度。不知自止。哺乳失覆。或驚寒熱。或蒸候哺食減少,。氣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內不調。悉宜服大效雙丸方。
甘遂(半兩煨令微黃),巴豆霜(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牡蠣(一分燒為粉),蕤仁(一分湯浸去皮研入),真珠末(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半歲兒以溫水服一雙。如荏子大。一歲服一雙。如半麻子大。二歲三歲服一雙。如麻子大。常以雞鳴時服。至日出當下。如不下者。以熱粥飲投之。即止。
治小兒百病。驚癇。魍魎三十六種。無辜。癧子。疳濕。閃癖。天行。急黃。赤眼等悉主之。牛黃丸方。
牛黃(半兩細研),麝香(半兩細研),光明砂(一兩細研水飛過),真珠末(一分),甘遂(一分煨令微黃),虎睛仁(二枚細研),赤芍藥〔一分(兩)〕,赤茯苓〔三(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巴豆霜(一分),牡蠣(一分燒為灰)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蓐中兒。如粟米大。三百日兒。如黍米大。一二歲如麻子仁大。三四歲如麻子大。五歲以上。如綠豆大。每服。平旦以粥飲下二丸。至小食時。不吐利。更服一丸。仍與少許湯飲投之。當下諸惡物為效。
白話文:
小兒之所以會生各種疾病,是因為照顧不周,例如沒有注意保暖、餵奶時間不固定、忽飢忽飽,導致氣血不順、腸胃失調,進而出現發燒、驚嚇,甚至形成潛伏的熱症。小兒的氣血虛弱,病情容易變化,症狀也很多。一旦發現病徵,就要立即治療,避免變成多種疾病,所以才說「百病」。如果延誤治療,病情就會加重。凡是重病到快要死的人,會出現汗如珠滴、沾在身上卻不流動的現象。
如果看到生病的孩童胸部凹陷、嘴唇乾燥、眼皮外翻、口中呼出冷氣、腳與頭抵著蜷縮臥床、手腳無力、四肢垂下、身體僵直像被綁住一樣、手掌冰冷,這種情況十天內必定會死亡,無法醫治。
治療小兒百病,包括發熱後的身體變化、受驚嚇、癲癇、高燒不退等症狀,都適合服用龍膽散。
龍膽(去除蘆頭,一分),鉤藤(一分),柴胡(去除苗,一分),黃芩(一分),桔梗(去除蘆頭,一分),赤芍藥(一分),茯神(一分),甘草(炙烤至微紅,切碎,一分),蜣螂(去除翅膀和腳,稍微炒過,二枚),川大黃(切碎,稍微炒過,一兩),人參(去除蘆頭,一分),當歸(切碎,稍微炒過,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煮至五分。去除藥渣,分為兩次服用。一天服用三至四次,可依孩童年紀大小調整劑量。
治療小兒百病,適合服用加減四味飲子。
當歸(如果孩子體內多熱多驚,用量加倍),川大黃(先蒸兩次飯的時間,切薄片曬乾,或孩子小便紅少、大便多熱時,用量加倍),赤芍藥(切細炒過,如果孩子四肢多熱多驚、大便多瀉青黃色,用量直接加倍),甘草(孩子有熱用生的,孩子怕冷多瀉用炙烤過的,用量加倍)
以上藥材,平常使用時等分,各自切細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分,用一中碗水煎煮至五分,去除藥渣,溫服半合。一天服用三至四次,可依孩童年紀大小調整劑量。
治療小兒百病,如身體發熱頭痛、消化不良、心腹脹滿、心腹絞痛、大小便不順暢、大便次數多,或沒有其他疾病,只是飲食過量、不知道節制、餵奶時沒有蓋好、受驚受寒發熱、發熱期間減少餵食、呼吸不順暢、夜晚哭鬧不睡等,都是腹內不調所致,都適合服用大效雙丸。
甘遂(煨烤至微黃,半兩),巴豆霜(半兩),麥門冬(去除內心,焙乾,半兩),牡蠣(燒成粉,一分),蕤仁(用湯浸泡後去皮磨碎加入,一分),真珠末(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與磨好的藥材混合均勻,用蜂蜜調製成藥丸。半歲大的嬰兒,用溫水服用一雙,藥丸大小像荏子;一歲大的嬰兒,服用一雙,藥丸大小像半顆麻子;二歲三歲的孩童,服用一雙,藥丸大小像麻子。通常在雞叫時服用,到日出時就會排便。如果沒有排便,就用熱粥餵食,就能止住。
治療小兒百病,如驚癇、各種邪祟、不明原因的疾病、癩痢、疳濕、腹部腫塊、流行病、急性黃疸、紅眼病等,都適合服用牛黃丸。
牛黃(磨成細粉,半兩),麝香(磨成細粉,半兩),光明砂(磨成細粉,用水飛過,一兩),真珠末(一分),甘遂(煨烤至微黃,一分),虎睛仁(磨成細粉,二枚),赤芍藥(一分),赤茯苓(三兩),杏仁(用湯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一兩),巴豆霜(一分),牡蠣(燒成灰,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蜂蜜調製成藥丸,搗製三百下左右。初生嬰兒,藥丸大小像粟米;三百日大的嬰兒,藥丸大小像黍米;一兩歲的孩童,藥丸大小像麻子仁;三四歲的孩童,藥丸大小像麻子;五歲以上的孩童,藥丸大小像綠豆。每次服用,早上用粥水送服兩丸,到午餐時,如果沒有吐瀉,再服用一丸,並給予少許湯飲,就能將體內的髒東西排出。
治療小兒百病,如寒熱、邪氣、積聚、瘦弱、各種痢疾、驚癇、腹脹喘促、痰結胸中滿悶等,都適合服用虎睛丸。
虎睛仁(稍微烤過,一對),牛黃(磨成細粉,一分),真珠末(一分),犀角屑(半兩),杏仁(用湯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一分),巴豆霜(三分),吳藍(半兩),赤芍藥(半兩),桔梗(去除蘆頭,一分),漢防己(一分),牽牛子(稍微炒過,半兩),牡蠣(燒成灰,半兩),鱉甲(塗醋後烤至黃色,去除裙邊,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蜂蜜調製成藥丸,搗製三五百下。藥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用溫水送服兩丸,可依孩童年紀大小調整劑量。
治療小兒百病,以及一切難以醫治的疾病,都適合服用牛黃丸。
牛黃(磨成細粉,一分),大戟(一分),硃砂(磨成細粉,一分),麝香(磨成細粉,一分),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一分),當歸(切碎,稍微炒過,半兩),鱉甲(塗醋後烤至黃色,去除裙邊,半兩),川大黃(切碎,稍微炒過,半兩),巴豆霜(半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蜂蜜調製成藥丸,搗製三二百下。藥丸大小如黃米,每次服用,用粥水送服三丸,可依孩童年紀大小調整劑量。
另一個藥方。
夜明砂(磨成細粉,半兩),甘草(炙烤至微紅,切碎,一分),芫花(用醋拌炒乾,一分),巴豆(去除外皮和內心,研磨後用紙包住擠壓去除油脂,十枚)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蜂蜜調製成藥丸。藥丸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用溫水送服兩丸,可依孩童年紀大小調整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