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八 (22)
卷第八十八 (22)
1. 治小兒羸瘦諸方
夫小兒羸瘦不生肌肉者。皆為脾胃不和。不能飲食。故血氣衰弱。不能榮於肌膚也。凡小兒在胎而遇寒冷。或生出時挾伏熱。皆令兒不能飲食。故羸瘦也。挾熱者。則身體壯熱。肌肉微黃。其挾冷者。時時下利。唇口青葩也。
治小兒羸瘦。脾胃氣弱。挾於宿食。不欲乳食。四肢不和。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皮(半兩),黃耆(一分銼),人參(一分去蘆頭),白朮(一分),藿香(一分),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一分),白茯苓(一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棗一枚。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羸瘦。脾胃虛冷。四肢不和。少欲乳食。丁香散方。
丁香(一分),桂心(一分),白朮(一分),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半兩),高良薑(一分)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一分炙微赤銼),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棗一枚。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日三四服。
治小兒羸瘦。體熱。面色萎黃。不欲乳食。黃耆丸方。
黃耆(半兩銼),赤芍藥(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焙),人參(半兩去蘆頭),柴胡(三分去苗)胡黃連(半兩),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羸瘦。體熱。心神煩悶。小便赤黃。宜服秦艽丸方。
秦艽(半兩去苗),龍膽(一分去蘆頭),桑根白皮(半兩銼),地骨皮(半兩),黃耆(半兩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人參(半兩去蘆頭),柴胡(三分去苗),赤茯苓(半兩),犀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用粥飲下五丸。更隨兒大小增減。
治小兒雖食。不著肌膚。羸瘦骨熱。小便赤黃。麥門冬丸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焙),人參(半兩去蘆頭),黃耆(半兩銼微炒),黃連(半兩去須),青蒿子(半兩),桑根白皮(半兩銼),柴胡(三分去苗),地骨皮(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熟水研五丸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羸瘦。體熱。乳食全少。宜服燒黃瓜丸方。
黃瓜(大者一枚),黃連(半兩去須),胡黃連(一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鱉甲(一兩童子小便浸三宿炙微黃去裙襴),柴胡(一兩去苗)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黃瓜切開頭。去瓤納藥末令滿。以切下蓋子蓋之。用蕎麥麵和溲。固濟可厚三分。於煻灰火內燒。令面焦黃為度。取出。去面。放冷。入麝香一錢。都研和丸。如綠豆大。每服食前。米飲下七丸。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治小兒羸瘦諸方
小孩子消瘦,肌肉不長,都是因為脾胃不和,吃不下東西,所以氣血虛弱,無法滋養肌膚。凡是孩子在母體時受寒,或出生時帶有內熱,都會導致孩子吃不下東西,所以消瘦。帶有內熱的孩子,身體會發熱,肌肉略黃;帶有內寒的孩子,則會經常腹瀉,嘴唇發青。
治小兒羸瘦,脾胃氣虛,積滯宿食,不願吃奶或食物,四肢冰冷,用訶黎勒散:
訶黎勒皮(半兩)、黃耆(一分,切碎)、人參(一分,去蘆頭)、白朮(一分)、藿香(一分)、陳橘皮(半兩,用溫水浸泡去白瓤後烘乾)、桂心(一分)、白茯苓(一分)、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加少許生薑、一個大棗,煎至五分,去渣溫服。每日服用三到四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治小兒羸瘦,脾胃虛寒,四肢冰冷,很少吃奶或食物,用丁香散:
丁香(一分)、桂心(一分)、白朮(一分)、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半兩)、高良薑(一分)、陳橘皮(半兩,用溫水浸泡去白瓤後烘乾)、甘草(一分,炙烤至微紅,切碎)、厚朴(半兩,去粗皮,塗上薑汁炙烤至香熟)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加一個大棗,煎至五分,去渣。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分次溫服。每日服用三到四次。
治小兒羸瘦,體熱,面色萎黃,不願吃奶或食物,用黃耆丸:
黃耆(半兩,切碎)、赤芍藥(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烘乾)、人參(半兩,去蘆頭)、柴胡(三分,去苗)、胡黃連(半兩)、鱉甲(一兩,塗醋炙烤至黃色,去裙邊)、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劑,如麻子大小。不限時間,每次用粥送服五丸,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治小兒羸瘦,體熱,心煩意亂,小便黃赤,宜服秦艽丸:
秦艽(半兩,去苗)、龍膽(一分,去蘆頭)、桑根白皮(半兩,切碎)、地骨皮(半兩)、黃耆(半兩,切碎)、枳殼(半兩,麩炒至微黃,去瓤)、人參(半兩,去蘆頭)、柴胡(三分,去苗)、赤茯苓(半兩)、犀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劑,如綠豆大小。不限時間,每次用粥送服五丸,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
治小兒雖然吃東西,但長不好肉,消瘦骨熱,小便黃赤,用麥門冬丸:
麥門冬(一兩,去心烘乾)、人參(半兩,去蘆頭)、黃耆(半兩,切碎,微炒)、黃連(半兩,去鬚)、青蒿子(半兩)、桑根白皮(半兩,切碎)、柴胡(三分,去苗)、地骨皮(半兩)、枳殼(半兩,麩炒至微黃,去瓤)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劑,如綠豆大小。不限時間,用溫水送服五丸,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治小兒羸瘦,體熱,吃奶或食物很少,宜服燒黃瓜丸:
黃瓜(大的,一個)、黃連(半兩,去鬚)、胡黃連(一兩)、陳橘皮(半兩,用溫水浸泡去白瓤後烘乾)、鱉甲(一兩,用童子尿浸泡三宿後炙烤至微黃,去裙邊)、柴胡(一兩,去苗)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將黃瓜切開,去瓤,放入藥末至滿,用切下的黃瓜蓋子蓋上。用蕎麥麵和成糊狀,厚度約三分,放在灰燼火中燒烤,至表面焦黃即可。取出,去掉蕎麥麵,放涼,加入麝香一錢,研磨成丸劑,如綠豆大小。每次飯前,用米湯送服七丸,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治小兒羸瘦,氣虛,用甘草丸:
甘草(二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將甘草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劑,如綠豆大小。每次用溫水送服五丸,每日三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