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八 (2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八 (21)

1. 治小兒水氣腫滿諸方

赤茯苓(半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漢防己(半兩),紫蘇子(半兩微炒),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煎桑根白皮湯。下十丸。日三服。五歲以下。即減丸服之。

治小兒水氣。通身腫滿。心腹妨悶。坐臥不安。宜服甜葶藶丸方。

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牽牛子(半兩微炒),大戟(一分),膩粉(一錢研入),雄雀糞(半兩),巴豆(十粒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棗瓤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茶下一丸。日二服。五歲以上。加丸服之。

治小兒水氣。遍身腫滿。大小便難。喘促不得睡臥。宜服甘遂散方。

甘遂(一分煨令微黃),檳榔(一分),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牽牛子(半兩微炒),甜葶藶(一分隔紙炒令紫色)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一字。以利為效。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水氣。四肢浮腫。腹脅妨悶。宜服木香散方。

木香(一分),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赤茯苓(一分),牽牛子(二分微炒),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以利為度。隨兒大小。加減服之。

又方。

檳榔〔一兩(分)〕,郁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大麥面一兩。和作餅子。煻灰火內煨熟。量兒大小。與吃。即得通利氣下也。以溫水下之。

又方。

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

上搗羅為末。以棗瓤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煎桑白皮湯下五丸。日三四服。看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治療小兒水腫脹滿的各種藥方

  • 藥方一

準備赤茯苓(半兩)、杏仁(半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及雙仁,再用麩皮炒至微黃)、陳皮(半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白瓤並烘乾)、漢防己(半兩)、紫蘇子(半兩,稍微炒過)、甜葶藶(半兩,隔紙炒至紫色)。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丸劑,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時,用煎煮過的桑根白皮湯送服十丸,每日三次。五歲以下的兒童,服用劑量應酌量減少。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水腫,全身腫脹,胸腹悶脹,坐立不安等症狀。

  • 藥方二

準備甜葶藶(半兩,隔紙炒至紫色)、牽牛子(半兩,稍微炒過)、大戟(一分)、膩粉(一錢,研磨後加入)、雄雀糞(半兩)、巴豆(十粒,去皮心並研磨,用紙包裹壓去油)。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混合均勻,用棗肉調和製成丸劑,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時,用溫開水送服一丸,每日兩次。五歲以上的兒童,服用劑量可酌量增加。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水腫,全身腫脹,大小便困難,呼吸急促,難以入睡等症狀。

  • 藥方三

準備甘遂(一分,煨至微黃)、檳榔(一分)、川大黃(一分,切碎後稍微炒過)、牽牛子(半兩,稍微炒過)、甜葶藶(一分,隔紙炒至紫色)。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細粉末。每次服用時,用溫開水調服少量(約一字),以排泄順暢為效。根據兒童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水腫,全身腫脹,大小便困難,呼吸急促,難以入睡等症狀。

  • 藥方四

準備木香(一分)、鱉甲(半兩,塗醋炙黃並去除裙邊)、赤茯苓(一分)、牽牛子(二分,稍微炒過)、川大黃(半兩,切碎後稍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細粉末。每次服用時,用溫開水調服半錢,以排泄順暢為度。根據兒童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水腫,四肢浮腫,腹部及脅肋悶脹等症狀。

  • 藥方五

準備檳榔(一兩)、郁李仁(半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稍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用一兩大麥麵粉混合製作成餅狀,用炭火煨熟。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讓其食用,即可通利腸道,使氣下降。服用時,用溫開水送服。

  • 藥方六

準備甜葶藶(半兩,隔紙炒至紫色)。

將其搗碎成粉末,用棗肉調和製成丸劑,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時,用煎煮過的桑白皮湯送服五丸,每日三至四次。根據兒童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