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八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八 (16)

1. 治小兒丁奚腹大幹瘦諸方

夫小兒丁奚病者。由哺食過度。而脾胃尚弱。不能磨消故也。哺食不消。則水穀之精減損。無以榮其氣血。致肌肉消瘦。其病。腹大頸細。黃瘦是也。若久而不瘥。則變成谷症也。傷飽。哺露。丁奚。此三種大體相似。以其輕重各立名也。

治小兒丁奚。骨中微熱。腹內不調。食不為肌膚。或若寒熱。腹大。雞骨丸方。

雄雞骨(一具炙令黃),赤茯苓(半兩),石膏(半兩細研水飛過),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赤芍藥(半兩),紫菀(半兩洗去苗土),白礬(半兩燒灰),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細辛(半兩洗去苗土),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黃芩(三分),桂心(三分),甜葶藶(三分隔紙炒令香)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丁奚症癖。黃瘦發脫。代赭丸方。

代赭(半兩細研),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木香(一分),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赤芍藥(一分),知母(一分),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巴豆霜(半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二丸。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日一兩服。以溏利為度。

治小兒丁奚。雖食不生肌肉。腹大。食不消化。宜服赤芍藥丸方。

赤芍藥(三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桂心(半兩),赤茯苓(半兩),柴胡(半兩去苗),鱉甲(三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煎蜜湯下五丸。日三服。

治小兒丁奚。肚大。青脈起。不生肌肉。四肢乾瘦。頭大發黃。麝香丸方。

麝香(一分細研),肉豆蔻(一分去殼),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五靈脂(半兩),蜣螂(二枚去翅足微炙),乾蟾(一分塗酥炙令黃),夜明沙(一分微炒),地龍(一分微炒),白礬灰(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以溫水下五丸。晚再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丁奚。腹脹乾瘦。毛髮焦黃。宜服二聖丸方。

大蝦蟆(一枚端午日捕眼赤者佳),臭黃(二兩為末)

上淨取卻蝦蟆肚腸。然後滿腹著臭黃末。以紙裹。上以泥封。令乾更泥。如此可三遍。待泥干。即於大火中燒令煙盡。搗羅為末。用粟米飯和丸。如粟米大。兒一歲。以粥飲下一丸。服藥後。以生熟水浴兒。拭乾。以青衣覆之。令睡良久。有蟲出即效。

治小兒丁奚。肚大。四肢瘦弱。野鼠丸方。

野鼠(一枚去皮臟炙令焦),乾薑(一分炮裂銼),桂心(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厚朴(一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用之)

白話文:

小兒丁奚腹大幹瘦諸方:

小兒患丁奚病,是因為餵食過量,而脾胃功能還弱,無法消化食物所致。食物消化不良,則水穀精華減少,無法滋養氣血,導致肌肉消瘦,腹部膨大,頸部細瘦,面色發黃,形體消瘦。如果久治不癒,就會變成谷症。傷食、餵食過度、丁奚,這三種病症大致相似,只是輕重程度不同,因此分別命名。

雞骨丸方:治療小兒丁奚,骨骼微熱,腹部不適,飲食無法轉化為肌肉,或有寒熱交替症狀,腹部膨大。

藥方組成:雄雞骨(一隻,炙烤至黃色)、赤茯苓、石膏(研磨細粉,水飛)、川大黃(銼碎,微炒)、赤芍藥、紫菀(洗淨泥土)、白礬(燒成灰)、陳橘皮(湯浸泡去白瓤,烘乾)、細辛(洗淨泥土)、附子(炮製去皮臍)、黃芩、桂心、甜葶藶(隔紙炒香)。

製法: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用蜂蜜調和成丸,如麻子大小。

用法:每次服用五丸,用粥水送服,一日三次,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代赭丸方:治療小兒丁奚症癖,面色發黃,消瘦,脫髮。

藥方組成:代赭(研磨細粉)、川大黃(銼碎,微炒)、硃砂(研磨細粉,水飛)、木香、鱉甲(塗醋炙烤至黃色,去除裙邊)、赤芍藥、知母、杏仁(湯浸泡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巴豆霜。

製法: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研磨均勻,用蜂蜜調和成丸,如麻子大小。

用法:每次服用二丸,用粥水送服,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一日一至兩次,以大便溏瀉為度。

赤芍藥丸方:治療小兒丁奚,即使飲食正常,肌肉也不能增長,腹部膨大,食物消化不良。

藥方組成:赤芍藥、川大黃(銼碎,微炒)、桂心、赤茯苓、柴胡(去苗)、鱉甲(塗醋炙烤至黃色,去除裙邊)。

製法: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用蜂蜜調和成丸,如麻子大小。

用法:每次服用五丸,用煎好的蜂蜜水送服,一日三次。

麝香丸方:治療小兒丁奚,腹部膨大,青筋凸起,肌肉不生長,四肢乾瘦,頭大,頭髮發黃。

藥方組成:麝香(研磨細粉)、肉豆蔻(去殼)、硃砂(研磨細粉,水飛)、五靈脂、蜣螂(去翅足,微炙)、乾蟾(塗酥炙烤至黃色)、夜明砂(微炒)、地龍(微炒)、白礬灰。

製法: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研磨均勻,用蜂蜜調和成丸,如綠豆大小。

用法:每日空腹,用溫水送服五丸,晚上再服一次,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二聖丸方:治療小兒丁奚,腹部膨脹,乾瘦,毛髮焦黃。

藥方組成:大蝦蟆(端午日捕捉,眼睛紅色的最佳)、臭黃。

製法:將大蝦蟆內臟清除乾淨,用臭黃粉末填滿蝦蟆腹部,用紙包裹,外面用泥封好,反覆三次,直到泥土乾燥後,放入大火中燒烤至煙盡,搗碎,過篩成粉,用粟米飯調和成丸,如粟米大小。

用法:一歲兒童,每次服用一丸,用粥水送服。服藥後,用溫水(生水和熟水)為孩子洗澡,擦乾,用青色衣物包裹,讓孩子睡覺一段時間,如有蟲排出則有效。

野鼠丸方:治療小兒丁奚,腹部膨大,四肢瘦弱。

藥方組成:野鼠(一隻,去皮內臟,炙烤至焦黃)、乾薑(炮製,銼碎)、桂心、甘草(炙烤微紅,銼碎)、厚朴(去粗皮,塗抹生薑汁炙烤至香熟)。

製法: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用棗肉調和成丸,如綠豆大小。

用法:三歲兒童,每次服用七丸,用生薑湯送服,一日三次,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大黃丸方:治療小兒丁奚,腹部膨脹,頭大頸細,手腳心發熱,只喝冷水,這是肺臟內有疳積。

藥方組成:川大黃(銼碎,微炒)、蛇蛻皮(燒成灰)、蟬殼、巴豆霜、乾蝦蟆(塗醋炙烤至黃色)、鉛霜、皮巾子灰(取有孔的地方)。

製法: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研磨均勻,用蜂蜜調和成丸,如綠豆大小。

用法:三歲兒童,每次空腹服用三丸,用稀粥送服,服藥後用桃柳湯清洗身體,擦乾,用青色衣物蓋好,一段時間後,如有蟲排出則有效。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