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八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八 (11)

1. 治小兒腹內痞結諸方

治小兒腹內痞結。妨悶。硝石丸方。

硝石(半兩),柴胡(半兩去苗),細辛(一分洗去苗土),當歸(一分銼微炒),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茯神(一分),赤芍藥(一分),甘遂(一分煨令微黃),黃芩(半兩),木香(一分),甜葶藶(一分隔紙炒令紫色),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一歲兒一丸。二歲二丸。三歲三丸。四五歲兒可服五丸。並空心以粥飲下。以得快利為度。若未利。明旦再服之。更量兒虛實。以意加減。

治小兒腹內痞結。乳食不消。心腹刺痛。甘遂丸方。

甘遂(一分煨令微黃),赤芍藥(半兩),黃芩(半兩),真珠末(一分),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巴豆霜(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杏仁巴豆霜。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二三歲兒。空腹以溫水下二丸。以利為效。未利再服。更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腹內痞結。脅肋妨悶。四肢羸瘦。鱉頭丸方。

鱉頭(一枚炙令微黃),虻蟲(三枚去翅足微炒),䗪蟲(三分微炒),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三丸。日二服。以瘥為度。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治療小兒腹部脹滿痞塞,導致不適煩悶的藥方:硝石丸

硝石(約15克)、柴胡(約15克,去除莖部)、細辛(約3克,洗淨去除莖和泥土)、當歸(約3克,切碎略微炒過)、川大黃(約15克,切碎略微炒過)、茯神(約3克)、赤芍藥(約3克)、甘遂(約3克,用微火烤至微黃)、黃芩(約15克)、木香(約3克)、甜葶藶(約3克,隔紙炒至紫色)、巴豆(10顆,去除外皮和內核,研磨後用紙包裹壓榨去除油脂)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充分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一歲的孩童服用一丸,兩歲服用兩丸,三歲服用三丸,四到五歲的孩童可服用五丸。都在空腹時用粥湯送服。以排便順暢為標準,如果沒有排便,第二天早上再次服用。並根據孩童的身體狀況,適當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腹部脹滿痞塞,消化不良,心腹部刺痛的藥方:甘遂丸

甘遂(約3克,用微火烤至微黃)、赤芍藥(約15克)、黃芩(約15克)、珍珠末(約3克)、杏仁(約15克,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去除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巴豆霜(約15克)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加入杏仁和巴豆霜,充分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麻子。兩三歲的孩童,空腹時用溫水送服兩丸。以排便為療效標準,如果沒有排便,再次服用。並根據孩童的體型大小,適當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腹部脹滿痞塞,胸脅部不適煩悶,四肢消瘦的藥方:鱉頭丸

鱉頭(一枚,烤至微黃)、虻蟲(三枚,去除翅膀和腳,略微炒過)、䗪蟲(約9克,略微炒過)、川大黃(約9克,切碎略微炒過)、桃仁(約9克,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去除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綠豆。每次用溫水送服三丸,每天服用兩次,以病癒為標準。並根據孩童的體型大小,適當增減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