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八 (4)

1. 治小兒食症諸方

上件藥。入巴豆膏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以茶清下二丸。量兒大小加減。

又方。

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膩粉(一錢),干胭脂(一分),巴豆霜(半分)

上件藥。都研令勻。以醋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煎橘皮湯下二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第一種藥方:

將以上藥材加入巴豆膏中混合製成藥丸,大小如綠豆。每次在空腹時服用,以清茶送服二顆藥丸。依照小孩的年齡大小增減藥量。

第二種藥方:

將硃砂(半兩,需磨成細粉,並用水飛處理過)、膩粉(一錢)、乾胭脂(一分)、巴豆霜(半分)這些藥材全部研磨均勻。用醋煮過的麵糊混合製成藥丸,大小如綠豆。每次在空腹時服用,以煎好的橘皮湯送服二顆藥丸。依照小孩的年齡大小增減藥量服用。

2. 治小兒癖氣諸方

夫絕乳小兒。五臟調和。榮衛氣理。則津液通流。雖復多飲水漿。不能為痛。若調養乖方。三焦否隔。則腸胃不能宣行。因飲水漿。便令停滯不散。更遇寒氣相搏。結聚而成癖。癖者謂僻側在兩脅之間。有時痛也。

治小兒腹中癖氣不散。肌肉瘦瘁。或多心煩。不能飲食。食即吐逆。或大小便秘澀。及天瘹驚風。並宜服大紫雙丸方。

代赭(半兩細研),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犀角屑(半兩),麝香(一分細研),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當歸(三分銼微炒),牛黃(一分細研),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鱉甲(三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二丸。驚風天瘹。荊芥薄荷湯下。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以利下惡物為效。

治小兒癖氣腹痛。前胡丸方。

前胡(半兩去蘆頭),赤芍藥(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赤茯苓(半兩),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郁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微炒),當歸(半兩銼微)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每服空心。以粥飲化破五丸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腹中結聚。脅下有癖。手足煩熱。鱉甲丸方。

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赤茯苓(半兩),蠐螬(十枚乾者微炒),柴胡(半兩去苗),乾薑(一分炮裂銼),桂心(半兩),䗪蟲(二十枚微炙)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二三歲兒。空腹以粥飲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癖氣。久不消散。防葵丸方。

防葵(一兩),人參(半兩),訶黎勒皮(半兩),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桑茵(半兩),郁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五丸。日二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宿食不化。積成癖氣。兩肋妨悶。氣急不能下食。腹大脹硬。小紫雙丸方。

代赭(一兩細研),丹砂(半兩細研水飛過),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木香(半兩),犀角屑(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以上。每服空心。以溫水下二丸。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取下惡物為效。

治小兒癖氣。手腳心熱。面色萎黃。不思飲食。日漸羸瘦。鱉甲丸方。

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人參(一分去蘆頭),赤茯苓(一分)柴胡(三分去苗),檳榔(半兩),當歸(一分銼微炒),桂心(一分),京三稜(半兩微煨銼),生薑(半兩切作片子焙乾),白朮(一分),木香(一分)

白話文:

【治療小孩癖氣不散、肌肉消瘦、心情煩躁、無法進食、吃東西就嘔吐、大小便不通暢,以及天瘡和驚風等病狀,皆適用大紫雙丸方。】

所需藥材包括:代赭石(半兩,細磨)、硃砂(半兩,細磨後用水清洗)、犀角粉(半兩)、麝香(一分,細磨)、杏仁(半兩,去皮尖後炒至微黃)、當歸(三分,切成細條後輕微炒製)、牛黃(一分,細磨)、川大黃(三分,切成細條後輕微炒製)、巴豆(一分,去皮心後研磨,用紙包裹並壓榨去除油脂)、鱉甲(三分,塗上醋後烤至金黃色,去掉裙邊)。以上藥材均需磨成粉末,加入研磨好的藥材混合均勻,再與煉蜜一同攪拌數百次,製成芝麻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兩顆,用粥湯吞服;若是天瘡或驚風,可用荊芥薄荷湯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服用後排出不良物質即見效。

【治療小孩癖氣引起的腹痛,適用前胡丸方。】

所需藥材包括:前胡(半兩,去蘆頭)、赤芍藥(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赤茯苓(半兩)、鱉甲(一兩,塗上醋後烤至金黃色,去掉裙邊)、枳殼(半兩,炒至微黃後去瓤)、川大黃(半兩,切成細條後輕微炒製)、郁李仁(半兩,浸泡於水中去皮後輕微炒製)、當歸(半兩,切成細條後輕微炒製)。所有藥材磨成粉末,與煉蜜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三歲的孩子每次空腹服用五顆,用水溶解後吞服,根據孩子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治療小孩腹部結塊、脅下有癖氣、手足煩熱,適用鱉甲丸方。】

所需藥材包括:鱉甲(一兩,塗上醋後烤至金黃色,去掉裙邊)、川大黃(半兩,切成細條後輕微炒製)、赤茯苓(半兩)、蠐螬(十枚,乾燥後輕微炒製)、柴胡(半兩,去苗)、乾薑(一分,烤裂後切成細條)、桂心(半兩)、䗪蟲(二十枚,輕微烤製)。所有藥材磨成粉末,與煉蜜混合製成芝麻大小的丸子。二至三歲的孩子空腹服用三顆,每日三次,根據孩子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治療小孩癖氣久久不消散,適用防葵丸方。】

所需藥材包括:防葵(一兩)、人參(半兩)、訶黎勒皮(半兩)、川大黃(三分,切成細條後輕微炒製)、桑茵(半兩)、郁李仁(半兩,浸泡於水中去皮尖後輕微炒製)。所有藥材磨成粉末,與煉蜜混合製成芝麻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顆,用溫酒吞服,每日兩次,根據孩子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治療小孩食物不易消化、積累形成癖氣、脅下感到不適、呼吸困難無法進食、腹部膨脹堅硬,適用小紫雙丸方。】

所需藥材包括:代赭石(一兩,細磨)、丹砂(半兩,細磨後用水清洗)、川大黃(一兩,切成細條後輕微炒製)、木香(半兩)、犀角粉(半兩)、當歸(半兩,切成細條後輕微炒製)、杏仁(半兩,去皮尖後炒至微黃)、巴豆(一分,去皮心後研磨,用紙包裹並壓榨去除油脂)。所有藥材磨成粉末,與煉蜜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三歲以上的孩童空腹服用兩顆,用溫水吞服,根據孩子年齡大小調整用量,排出不良物質即見效。

【治療小孩癖氣、手掌腳心發熱、面色蒼白無光、食慾不振、逐漸消瘦,適用鱉甲丸方。】

所需藥材包括:鱉甲(一兩,塗上醋後烤至金黃色,去掉裙邊)、川大黃(一兩,切成細條後輕微炒製)、人參(一分,去蘆頭)、赤茯苓(一分)、柴胡(三分,去苗)、檳榔(半兩)、當歸(一分,切成細條後輕微炒製)、桂心(一分)、京三稜(半兩,輕微烤製後切成細條)、生薑(半兩,切成片狀後烘乾)、白朮(一分)、木香(一分)。所有藥材磨成粉末,與煉蜜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三歲的孩子空腹服用五顆,用水溶解後吞服,根據孩子年齡大小調整用量,排出不良物質即見效。

【治療小孩癖氣、手掌腳心發熱、脾胃虛弱、食慾不振、面色蒼白無光、逐漸消瘦,適用京三稜丸方。】

所需藥材包括:京三稜(半兩,輕微烤製後切成細條)、防葵(半兩)、木香(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炒至微黃後去瓤)、赤茯苓(半兩)、白朮(半兩)、桂心(半兩)、川大黃(一兩,切成細條後輕微炒製)、郁李仁(三分,浸泡於水中去皮後輕微炒製)、鱉甲(一兩,塗上醋後烤至金黃色,去掉裙邊)。所有藥材磨成粉末,與煉蜜混合製成小豆大小的丸子。根據孩子的年齡,用粥湯吞服適當數量的丸子,每日三次,孩子較大時,可改用酒送服。

【治療小孩消瘦、腹部有癖氣、脅下堅硬飽滿、偶爾腹部疼痛、雖然進食但身體不長肌肉,適用雞骨丸方。】

所需藥材包括:烏雞骨(一副,浸泡於水中後烤至微黃)、川大黃(一兩,切成細條後輕微炒製)、枳實(半兩,炒至微黃後去瓤)、鱉甲(一兩,塗上醋後烤至金黃色,去掉裙邊)、澤瀉(一兩)、柴胡(一兩,去苗)、桔梗(一兩,去蘆頭)、人參(一兩,去蘆頭)、赤芍藥(一兩)、黃芩(一兩)、防葵(三分)、䗪蟲(五枚,輕微炒製至金黃色)、杏仁(三分,浸泡於水中去皮尖後炒至微黃)。所有藥材磨成粉末,與煉蜜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四至五歲的孩子用粥湯吞服十顆,每日兩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隨時調整服用量。

【治療小孩癖氣、脅下感到不適、手腳微腫,適用枳殼丸方。】

所需藥材包括:枳殼(半兩,炒至微黃後去瓤)、川大黃(三分,切成細條後輕微炒製)、牡丹(一分)、黃柏(半兩,切成細條)、桂心(一分)、牽牛子(半兩,生用)、甘遂(一兩,輕微烤製後切成細條)。所有藥材磨成粉末,與煉蜜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兩顆,用溫水溶解後吞服,每日兩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隨時調整服用量。

【治療小孩癖氣久久不消散、四肢黃瘦、偶爾腹部疼痛,適用大黃丸方。】

所需藥材包括:川大黃(三分,切成細條後輕微炒製)、鱉甲(三分,塗上醋後烤至金黃色,去掉裙邊)、赤芍藥(三分)、大麻仁(三分,研磨後加入)、白朮(一分)、防葵(一分)、神麯(一分,輕微炒製)、木香(一分)。所有藥材磨成粉末,與煉蜜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顆,用溫水溶解後吞服,每日兩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隨時調整服用量。

【治療小孩癖氣、高燒消瘦、不願哺乳或進食,適用訶黎勒丸方。】

所需藥材包括:訶黎勒皮(半兩)、大麥芽(一分,炒至微黃)、柴胡(半兩,去苗)、芎藭(一兩)、川大黃(半兩,切成細條後輕微炒製)、赤茯苓(一分)、鱉甲(半兩,塗上醋後烤至金黃色,去掉裙邊)、枳殼(一分,炒至微黃後去瓤)、桂心(一分)、赤芍藥(半兩)、乾薑(一分,烤裂後切成細條)、厚朴(半兩,去粗皮後塗上生薑汁,烤至香味濃鬱)。所有藥材磨成粉末,與煉蜜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顆,用粥湯吞服,每日三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隨時調整服用量。

【治療小孩癖氣堅硬、消瘦、不願進食,適用蕁花丸方。】

所需藥材包括:蕁花(半兩,拌上醋後炒至乾燥)、雄黃(一分,細磨)、川大黃(半兩,切成細條後輕微炒製)、鱉甲(半兩,塗上醋後烤至金黃色,去掉裙邊)、京三稜(一分,輕微烤製後切成細條)、桃仁(半兩,浸泡於水中去皮尖後炒至微黃)。所有藥材磨成粉末,與煉蜜混合製成粟米大小的丸子。三歲的孩子空腹服用三顆,用生薑湯吞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隨時調整服用量。

以上是古代針對小孩癖氣的治療方法,但請注意,使用任何藥物或治療方式都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