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八 (5)
卷第八十八 (5)
1. 治小兒癖氣諸方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空心以粥飲研下五丸。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當下諸惡物為效。
治小兒癖氣。手腳心熱。脾胃虛弱。不下飲食。面色萎黃。漸加羸瘦。京三稜丸方。
京三稜(半兩微煨銼),防葵(半兩),木香(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半兩),白朮(半兩),桂心(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微炒),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以粥飲下隨年丸數。日三服。兒稍大。即以酒下之。
治小兒羸瘦。腹內有癖氣。脅下堅滿。時有腹痛。雖食不成肌肉。雞骨丸方。
烏雞骨(一具湯浸炙令微黃),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枳實(半兩麩炒微黃),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澤瀉(一兩),柴胡(一兩去苗),桔梗(一兩去蘆頭),人參(一兩去蘆頭),赤芍藥(一兩),黃芩(一兩),防葵(三分),䗪蟲(五枚微炒令黃),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四五歲兒。以粥飲下十丸。日二服。看兒大小。臨時加減服之。
治小兒癖氣。脅下妨悶。手足微腫。宜服枳殼丸方。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牡丹(一分),黃柏(半兩銼),桂心(一分),牽牛子(半兩生用),甘遂〔一兩(分)煨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研破二丸服之。日再服。看兒大小。以意臨時加減。
治小兒癖氣不消。四肢黃瘦。時有腹痛。大黃丸方。
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鱉甲(三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襴),赤芍藥(三分),大麻仁(三分研入)白朮(一分),防葵(一分),神麯(一分微炒),木香(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化五丸服之。日二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癖氣。壯熱瘦瘁。不欲乳食。訶黎勒丸方。
訶黎勒皮(半兩),大麥糵(一分炒令微黃),柴胡(半兩去苗),芎藭〔一兩(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赤茯苓(一分),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桂心(一分),赤芍藥(半兩),乾薑(一分炮裂銼),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癖氣堅硬。瘦瘁不欲飲食。芫花丸方。
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雄黃(一分細研),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京三稜(一分微煨銼),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微黃)
白話文:
治療小兒腹部積塊的各種藥方
通用製備方法: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藥丸大小如綠豆般。三歲孩童,在空腹時用稀粥水送服五顆。可根據孩童年齡大小,自行增減用量。服藥後,應能排出體內穢物,產生療效。
治療小兒腹部積塊,手腳心發熱,脾胃虛弱,不思飲食,面色萎黃,逐漸消瘦的藥方(京三稜丸):
藥材:京三稜(半兩,稍微煨過後切碎)、防葵(半兩)、木香(半兩)、人參(半兩,去除蘆頭)、枳殼(半兩,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赤茯苓(半兩)、白朮(半兩)、桂心(半兩)、川大黃(一兩,切碎後稍微炒過)、郁李仁(三分,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稍微炒過)、鱉甲(一兩,塗醋後炙烤至黃色,去除邊緣軟骨)。
製備方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藥丸大小如小豆般。用稀粥水送服,用量隨孩童年齡增加而增加,每日服用三次。孩童稍大些,可用酒送服。
治療小兒身體消瘦,腹內有積塊,脅下脹滿,時常腹痛,雖然進食卻無法長肉的藥方(雞骨丸):
藥材:烏雞骨(一副,用熱水浸泡後炙烤至微黃)、川大黃(一兩,切碎後稍微炒過)、枳實(半兩,用麩皮炒至微黃)、鱉甲(一兩,塗醋後炙烤至黃色,去除邊緣軟骨)、澤瀉(一兩)、柴胡(一兩,去除苗)、桔梗(一兩,去除蘆頭)、人參(一兩,去除蘆頭)、赤芍藥(一兩)、黃芩(一兩)、防葵(三分)、䗪蟲(五枚,稍微炒至黃色)、杏仁(三分,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以及兩個仁中間的隔膜,用麩皮炒至微黃)。
製備方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藥丸大小如綠豆般。四五歲孩童,用稀粥水送服十顆,每日服用兩次。可根據孩童年齡大小,臨時調整用量。
治療小兒腹部積塊,脅下悶脹不適,手腳輕微腫脹的藥方(枳殼丸):
藥材:枳殼(半兩,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川大黃(三分,切碎後稍微炒過)、牡丹(一分)、黃柏(半兩,切碎)、桂心(一分)、牽牛子(半兩,生用)、甘遂(一兩,煨至微黃)。
製備方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藥丸大小如綠豆般。每次用溫水將兩顆藥丸研開後服用,每日服用兩次。可根據孩童年齡大小,自行臨時調整用量。
治療小兒腹部積塊不消,四肢黃瘦,時常腹痛的藥方(大黃丸):
藥材:川大黃(三分,切碎後稍微炒過)、鱉甲(三分,塗醋後炙烤至黃色,去除邊緣軟骨)、赤芍藥(三分)、大麻仁(三分,研碎後加入)、白朮(一分)、防葵(一分)、神麯(一分,稍微炒過)、木香(一分)。
製備方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藥丸大小如綠豆般。每次用溫水化開五顆藥丸服用,每日服用兩次。可根據孩童年齡大小,自行調整用量。
治療小兒腹部積塊,發熱消瘦,不願意吃奶或進食的藥方(訶黎勒丸):
藥材:訶黎勒皮(半兩)、大麥糵(一分,炒至微黃)、柴胡(半兩,去除苗)、芎藭(一兩)、川大黃(半兩,切碎後稍微炒過)、赤茯苓(一分)、鱉甲(半兩,塗醋後炙烤至黃色,去除邊緣軟骨)、枳殼(一分,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桂心(一分)、赤芍藥(半兩)、乾薑(一分,炮裂後切碎)、厚朴(半兩,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後炙烤至香熟)。
製備方法: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藥丸大小如綠豆般。每次用稀粥水送服五顆,每日服用三次。可根據孩童年齡大小,自行調整用量。
治療小兒腹部積塊堅硬,消瘦不願意進食的藥方(芫花丸):
藥材:芫花(半兩,用醋拌炒至乾)、雄黃(一分,研成細末)、川大黃(半兩,切碎後稍微炒過)、鱉甲(半兩,塗醋後炙烤至黃色,去除邊緣軟骨)、京三稜(一分,稍微煨過後切碎)、桃仁(半兩,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以及兩個仁中間的隔膜,炒至微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