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 (3)
卷第十 (3)
1. 治傷寒中風諸方
治傷寒中風頭昏。皮膚疼痛。宜服藿香散方。
藿香(一兩),白附子(半兩炮裂),零陵香(一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甘松香(一兩),川烏頭(半兩炮去皮臍),牛黃(一錢細研),麝香(一錢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與牛黃麝香同研令勻。每服。以熱蔥酒調下二錢。日三服。夜一服。
治傷寒中風。筋脈拘急。天麻散方。
天麻,附子(炮裂去皮臍),川烏頭(炮裂去皮臍),乾蠍(微炒),石膏,白附子(炮裂),天南星(炮裂)(以上各半兩),雄黃(一分細研),麝香(一錢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每服。生薑湯調下一錢。日三四服。
治傷寒中風。頭痛項強。身體壯熱。服諸藥不得汗者。宜服白附子散方。
白附子(半兩),附子(半兩),天南星(一分),天麻(半兩),半夏(半兩),烏頭〔半兩(分)〕,硃砂(一分細研),乾蠍(一分),麻黃(半兩去根節)
上件藥生用。搗細羅為散。入研了硃砂令勻。每服。以生薑湯調下一錢。良久。以熱蔥豉粥飲投之。當便汗出。
治傷寒中風。語澀。四肢拘急。壯熱。烏頭散方。
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防風(一分去蘆頭),羌活(一分),丹參(半兩),麻黃(半兩去根節),桂心(一分),白朮(一分),乾蠍(一分微炒),黑豆(半合炒熟)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二錢。良久再服。以汗出為度。
治傷寒中風。頭項強。汗不出。煩悶。宜此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防風(一兩去蘆頭),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桂心(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頻服。以衣覆之。汗出為度。
白話文:
治療傷寒中風,頭暈、皮膚疼痛:
服用藿香散。 藥材:藿香(約37.5克)、炮製過的白附子(約18.75克)、零陵香(約37.5克)、用湯洗過七次的半夏(約18.75克,去除黏滑物)、甘松香(約37.5克)、炮製過的川烏頭(約18.75克,去除外皮和臍部)、細研的牛黃(約3.75克)、細研的麝香(約3.75克)。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與牛黃、麝香一起研磨均勻。每次服用約7.5克,用加熱的蔥酒調服,每日三次,晚上一次。
治療傷寒中風,筋脈攣縮:
服用天麻散。 藥材:天麻、炮製過的附子(去除外皮和臍部)、炮製過的川烏頭(去除外皮和臍部)、稍微炒過的乾蠍、石膏、炮製過的白附子、炮製過的天南星(以上各約18.75克)、細研的雄黃(約3.75克)、細研的麝香(約3.75克)。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約3.75克,用生薑湯調服,每日三到四次。
治療傷寒中風,頭痛、脖子僵硬、身體發熱,服用其他藥物不出汗:
服用白附子散。 藥材:白附子(約18.75克)、附子(約18.75克)、天南星(約3.75克)、天麻(約18.75克)、半夏(約18.75克)、烏頭(約18.75克)、細研的硃砂(約3.75克)、乾蠍(約3.75克)、去除根部的麻黃(約18.75克)。 將以上藥材直接搗碎,過篩成散劑,加入研磨好的硃砂攪拌均勻。每次服用約3.75克,用生薑湯調服,過一會兒,再喝熱蔥豉粥。應當會出汗。
治療傷寒中風,說話困難、四肢僵硬、身體發熱:
服用烏頭散。 藥材:炮製過的川烏頭(約18.75克,去除外皮和臍部)、去除蘆頭的防風(約3.75克)、羌活(約3.75克)、丹參(約18.75克)、去除根部的麻黃(約18.75克)、桂心(約3.75克)、白朮(約3.75克)、稍微炒過的乾蠍(約3.75克)、炒熟的黑豆(約一半單位量)。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約7.5克,不限時間,用熱酒調服。過一會兒再服一次,以出汗為度。
治療傷寒中風,頭頸僵硬、不出汗、煩悶:
用此方。 藥材:去除根部的麻黃(約37.5克)、去除蘆頭的防風(約37.5克)、炮製過的川烏頭(約18.75克,去除外皮和臍部)、桂心(約18.75克)、炮製過的乾薑(約18.75克,切成小塊)。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約7.5克,不限時間,用溫酒調服。多次服用,並蓋上衣服,以出汗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