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六 (18)
卷第八十六 (18)
1. 治小兒急疳諸方
夫小兒急疳者。由乳食不調。甘肥過度之所致也。甘味入於脾而動於蟲。但蟲因甘而動。傷於臟腑。若上蝕齒齦則生瘡出血。齒色紫黑。下蝕腸胃。則下痢無恆。肛門開張。生瘡赤爛。皮焦毛立。乳食不消。肌體羸瘦。若不早療。便至膏肓。故曰急疳也。
治小兒急疳。羸瘦下痢。口內生瘡。殺蟲。雄黃丸方。
雄黃(細研),蘆薈(細研),青黛(細研),硃砂(細研),龍膽(去蘆頭),黃柏(微炙銼),黃礬(燒令通赤),當歸(銼微炒),白礬(燒令汁盡),細辛,莨菪子(水淘去浮者水煮芽出炒令黃)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麝香(一錢細研),蚱蟬(三七枚微炒去翅足),乾蠍(一枚塗酥炙令黃),乾蟾(一枚塗酥炙令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麵糊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急疳蟲。口內及齒齦作瘡。宜敷熊膽散方。
熊膽(細研),甜葶藶(微炒),莨菪子(炒令微黑),蝦蟆灰,人糞灰,白礬灰,麝香(細研),雄黃(細研),蘆薈(細研),硫黃(細研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散。都研令勻。如有瘡處。宜薄敷之。如鼻癢。即取少許逐日吹鼻中。三兩遍。以瘥為度。
治小兒急疳癢。量爪作瘡。瞬息大如錢。或在頭面口齒中。宜敷蚺蛇膽散方。
蚺蛇膽(三大豆許),黃礬,白礬灰,蘆薈,麝香(以上各一錢)
上件藥。細研為散。若頭面身上有瘡。以清泔洗。裛干。敷一大豆許。良久水出即止。重者不過三度瘥。如在口齒中。宜頻貼之。
治小兒急疳。蟲食口內作瘡。四肢瘦弱。腹大筋粗。蟾灰丸方。
蟾灰,人糞灰,地龍(微炒末),蝸牛殼(微炒),狗頭灰,麝香,蘭香根灰(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同細研為散。用漿水調在紙上。時用貼瘡。如鼻中有瘡。以綿子裹藥安在鼻內。如疳入腹內。水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急疳瘡。累醫未效。蝸牛灰散方。
蝸牛灰,白狗糞灰,蜣螂灰,白礬灰,人糞灰,蘆薈,蝦蟆灰,蘭香𦼮灰,蚺蛇膽,蜘蛛灰地龍灰(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研如粉。以葦管斜批。吹少許入鼻中。如齒齦上有瘡。即蜜和塗於紙上貼之。下部有瘡即納之。
治小兒急疳。口鼻生瘡。時癢不止。宜用此方。
大麻子(一升於竹筒中燒取膏),蝦蟆灰(一分),麝香(一分),人糞灰(一分),鹽綠(半分)
上件藥。細研如粉。以麻子膏和丸。如綠豆大。納入兩鼻並口中。須以水更互點之。日夜各一度點。如下部有瘡。即一日兩度納之。
治小兒急疳。口生白瘡。諸疳並主之方。
白話文:
這些是古代治療兒童急疳(一種因飲食不節制導致的消化系統疾病,伴隨口腔、腸胃潰瘍)的各種方法。以下是現代化的解釋:
雄黃丸: 治療兒童急疳,身體瘦弱,下痢,口腔潰瘍,能殺蟲。成分包括雄黃、蘆薈、青黛、硃砂、龍膽、黃柏、黃礬、當歸、白礬、細辛、莨菪子、甘草與麝香。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麵糊製成綠豆大的丸子。不論時間,用粥湯送服五顆,根據孩童年齡調整劑量。
熊膽散: 治療兒童急疳蟲,口腔和牙齦潰瘍。成分包括熊膽、甜葶藶、莨菪子、蝦蟆灰、人糞灰、白礬灰、麝香、雄黃、蘆薈、硫磺。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均勻混合。對於潰瘍部位,薄薄地敷上藥粉。如果鼻子癢,可以每天幾次少量吹入鼻中,直到痊癒。
蚺蛇膽散: 治療兒童急疳引起的劇烈瘙癢,短時間內形成如錢幣大的潰瘍,可能出現在頭、臉、口或牙齒。成分包括蚺蛇膽、黃礬、白礬灰、蘆薈、麝香。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對於頭部和身體的潰瘍,用清米湯清洗後,敷上藥粉,很快會看到液體滲出,重病者只需三次就能好轉。對於口腔和牙齒的潰瘍,應經常敷用。
蟾灰丸: 治療兒童急疳,口腔潰瘍,四肢瘦弱,腹部膨脹,肌肉萎縮。成分包括蟾蜍灰、人糞灰、地龍、蝸牛殼、狗頭灰、麝香、蘭香根灰。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漿水調和在紙上,隨時敷在潰瘍上。如果鼻子有潰瘍,可以用棉球包裹藥物放在鼻內。如果急疳進入腹部,用水浸泡蒸餅和藥丸,如綠豆大小,不論時間,用粥湯送服五顆,一天三次,根據孩童年齡調整劑量。
接下來的段落描述了其他治療急疳的藥方,包括蝸牛灰散、大麻子膏、熊膽和其他成分的混合物、粉霜散、天靈蓋丸、以及使用大蒜、甜葶藶、幹蝦蟆、乾地龍、亂髮灰、人乳汁、黃礬、白礬灰、青礬、石膽、川升麻末、砒霜、麝香、青礬、黃礬、白礬、精白羊肉、蕪荑仁、豉、川椒、醬豆等成分的藥方。這些藥方的應用範圍從口腔腫脹、鼻內潰瘍到全身性急疳,並且提供了具體的使用說明和劑量調整建議。然而,這些藥方的具體效果和安全性需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評估,以確保適切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