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 (1)
卷第十 (1)
1. 卷第十
2. 治傷寒中風諸方
夫傷寒中風之候。陽浮熱自發。陰弱汗自出。澀澀惡寒。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此其候也。太陽中風。以火劫發其汗。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即欲衄。虛則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枯燥。但頭汗出。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
甚者至噦。手足躁擾。循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陽明中風。即口苦咽乾。腹滿微喘。惡寒而脈浮緊者。不可下之。陽明病能食為中風。不能食為中寒。少陽中風。兩耳無聞。目赤。胸中滿而煩。不可吐。吐之則悸而驚。太陰中風。四肢煩痛。其脈陽微陰澀而長。為欲愈。
少陰中風。其脈陽微陰浮為欲愈。厥陰中風。其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也。
治傷寒中風。頭疼。腰膝痛。四肢不利。壯熱。取汗不出而喘。宜服麻黃湯方。
麻黃(三兩去根節),桂心(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之。汗出為度。
治傷寒中風。項背強急。澀澀汗不出者。宜服葛根湯方。
葛根(二兩銼),麻黃〔二(一)兩去根節〕,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赤芍藥(一兩),桂心(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汗出為度。
治傷寒中風。發熱頭痛。咽乾舌強。心胸痞滿。腰背強。不得汗。宜服葳蕤散方。,葳蕤(一兩),石膏(二兩),白薇(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獨活(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木香(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之。汗出為度。
治傷寒中風五六日以上。但胸中煩躁。乾嘔。宜服栝蔞湯方。
栝蔞(一兩),柴胡(三分去苗),黃芩(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
治傷寒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渴。欲飲水而吐逆。豬苓散方。
豬苓(一兩去黑皮),澤瀉(一兩),赤茯苓(一兩),桂心(半兩),白朮(半兩),葛根(一兩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
治傷寒中風下之後。日數多。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乾嘔而煩。非是結熱。是胃中虛氣上逆。宜服甘草瀉心湯方。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黃芩(半兩),黃連(半兩去須),乾薑(半兩炮裂銼),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木通(半兩銼)
白話文:
治傷寒中風諸方
傷寒中風的症狀,是陽氣浮動,自己發熱;陰氣虛弱,汗水自出;身體發冷發熱交替,惡寒;鼻塞、噁心嘔吐,這些都是其症狀。太陽中風,用火攻法發汗,風邪遇到火熱,氣血衝溢,兩陽相交,灼傷身體而發黃。陽氣盛則想出血(鼻出血),虛弱則小便困難。陰陽都虛竭,身體乾燥,只有頭部出汗,腹部脹滿略微喘息,口乾舌燥,有時不大便,久了會神志不清,嚴重者甚至呃逆不止,手腳煩躁不安,摸床鋪蓋,如果小便通暢,此人還有得治。陽明中風,則口苦咽乾,腹部脹滿略微喘息,惡寒而脈象浮緊,不可服用瀉下藥物。陽明病能吃東西是中風,不能吃東西是中寒。少陽中風,兩耳聽不見,眼睛發紅,胸中飽滿煩悶,不可催吐,催吐則會心悸驚恐。太陰中風,四肢疼痛,脈象陽氣微弱,陰氣滯澀而脈象較長,這表示病情將要好轉。
少陰中風,脈象陽氣微弱,陰氣浮動,表示病情將要好轉。厥陰中風,脈象微弱浮動,表示病情將要好轉;脈象不浮動,則表示病情尚未好轉。
治療傷寒中風,頭痛、腰膝疼痛、四肢無力、壯熱、發汗不暢而喘息,應該服用麻黃湯。
麻黃(三兩,去根節),桂枝(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杏仁(半兩,用湯浸泡,去皮尖,雙仁,用麩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物搗碎,粗篩成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溫的頻頻服用,出汗為度。
治療傷寒中風,項部和背部肌肉僵硬疼痛,發冷,汗出不暢,應該服用葛根湯。
葛根(二兩,切碎),麻黃(二兩,去根節),甘草(一兩,炙微赤,切碎),赤芍藥(一兩),桂枝(一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粗篩成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加入生薑半片,大棗兩枚,煎至六分,去渣,溫溫的頻頻服用,出汗為度。
治療傷寒中風,發熱頭痛,咽乾舌燥,心胸痞滿,腰背強直,不能出汗,應該服用葳蕤散。
葳蕤(一兩),石膏(二兩),白薇(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獨活(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切碎),木香(一兩),杏仁(一兩,用湯浸泡,去皮尖,雙仁,用麩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物搗碎,粗篩成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溫的頻頻服用,出汗為度。
治療傷寒中風五六天以上,只有胸中煩躁,乾嘔,應該服用栝蔞湯。
栝蔞(一兩),柴胡(三分,去苗),黃芩(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切碎)。
將以上藥物搗碎,粗篩成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加入生薑半片,大棗兩枚,煎至六分,去渣,溫溫的頻頻服用。
治療傷寒中風,發熱六七天未解,而且煩渴,想喝水卻嘔吐,服用豬苓散。
豬苓(一兩,去黑皮),澤瀉(一兩),赤茯苓(一兩),桂枝(半兩),白朮(半兩),葛根(一兩,切碎)。
將以上藥物搗碎,粗篩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溫的頻頻服用。
治療傷寒中風,服用瀉下藥後,病程較長,腹部腸鳴,心下痞塊堅硬而飽滿,乾嘔煩悶,並非結熱,而是胃中虛氣上逆,應該服用甘草瀉心湯。
甘草(一兩,炙微赤,切碎),黃芩(半兩),黃連(半兩,去須),乾薑(半兩,炮裂,切碎),半夏(半兩,用湯洗七遍,去滑膩),木通(半兩,切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