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五 (42)
卷第八十五 (42)
1. 治小兒患癇病瘥後復發諸方
夫小兒癇發之狀。或口眼相引。目睛上搖。或手足瘛瘲。或腰脊強直。或頭項反折。或屈指如數。皆由當風取涼。乳哺失節之所為也。其瘥之後。而更發者。是余勢未盡。小兒血氣軟弱。或因乳食不節。或風冷不調。或更驚動。因而重發。如此者多成常疹。凡諸癇正發。手足掣縮。慎勿捉持之。捉則令曲戾不隨也。
治小兒諸癇復發。不問風之與熱。發作多少般般。並宜服紫金散方。
紫金粉(一兩半名赤烏腳),麻黃(三分去根節),石膏(一兩細研水飛過),寒水石(一兩),地骨皮(一兩),赤石脂(一兩),秦艽(半兩去苗),牛黃(半兩細研),烏蛇肉(半兩炙令黃),虎睛(一對微炙),防風(半兩去蘆頭),黃芩(半兩),牡蠣粉(三分),赤芍藥(半兩),葛粉(半兩),羌活(一分半),當歸(一分銼微炒),朴硝(一兩半),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桂心〔一兩(分)半〕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煎竹葉湯調下半錢。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治小兒驚癇復發。眩悶倒蹶。或湯火不避。及除百病。鉛丹丸方。
鉛丹(半兩),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鐵粉(半兩),細辛(一分),獨活(一分),牛黃(一分細研),雄黃(一分細研),蜣螂(五枚微炙),露蜂房(一分炙黃),人參(一分去蘆頭),漢防己(一分),蛇蛻皮(五寸炙黃),桂心〔二(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雞頭(一枚去毛炙令黃),赤茯苓(一兩),川椒(一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用)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諸癇復發。使斷根源。天漿子丸方。
天漿子(十四枚去殼別搗),芎藭(半兩),蚱蟬(半兩去翅足微炙),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蜣螂(三枚去翅足微炙),知母(半兩),牛黃(一分細研),人參(半兩去蘆頭),生乾地黃(半兩),虻蟲(三枚炒黃),桂心(半兩),蠐螬(三分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日三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風癇。至長不除。天陰即發動。食飲堅強。亦發百脈攣縮。行步不正。言語不便者。服之令不復發。茵芋丸方。
茵芋葉(半兩),黃丹(半兩),秦艽(半兩去苗),鉤藤(半兩),石膏〔半(一)兩細研水飛過〕杜蘅(半兩),防風(葵)(半兩去蘆頭),松蘿(一分),菖蒲(一分),黃芩(一分),蜣螂(五枚微炒),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治小兒患癇病瘥後復發諸方
小兒癲癇發作時,症狀可能包括口眼歪斜、眼球上翻、手足抽搐、腰背僵硬、頭頸後仰、手指屈曲等,這些都是因為受風寒、哺乳不當所致。痊癒後再次發作,是因為病根未除,小兒血氣虛弱,或因飲食不節、風寒失調、受驚嚇等原因而再次發作。這種情況容易變成慢性病。凡是癲癇發作,手腳抽搐時,切勿強行抓住,以免加重病情。
治療小兒癲癇復發,不論是風熱引起的,還是發作次數多少,都應該服用紫金散。
紫金散組成:紫金粉(赤烏腳)一兩半,麻黃(去根節)三分,石膏(細研水飛)一兩,寒水石一兩,地骨皮一兩,赤石脂一兩,秦艽(去苗)半兩,牛黃(細研)半兩,烏蛇肉(炙黃)半兩,虎睛(微炙)一對,防風(去蘆頭)半兩,黃芩半兩,牡蠣粉三分,赤芍藥半兩,葛粉半兩,羌活一分半,當歸(銼微炒)一分,朴硝一兩半,甘草(炙微赤銼)半兩,川大黃(銼碎微炒)三分,桂心一兩半。
用法: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半錢,用竹葉湯送服,劑量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
治療小兒驚癇復發,伴有頭暈目眩、昏倒、不怕燙火等症狀,以及其他疾病,可用鉛丹丸。
鉛丹丸組成:鉛丹半兩,硃砂(細研水飛)半兩,鐵粉半兩,細辛一分,獨活一分,牛黃(細研)一分,雄黃(細研)一分,蜣螂(微炙)五枚,露蜂房(炙黃)一分,人參(去蘆頭)一分,漢防己一分,蛇蛻皮(炙黃)五寸,桂心一分,甘草(炙微赤銼)一分,雞頭(去毛炙黃)一枚,赤茯苓一兩,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一分。
用法: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用煉蜜拌勻,反覆搗三百下,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丸,用粥送服,劑量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
治療小兒癲癇復發,徹底根治,可用天漿子丸。
天漿子丸組成:天漿子(去殼)十四枚,芎藭半兩,蚱蟬(去翅足微炙)半兩,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半,蜣螂(去翅足微炙)三枚,知母半兩,牛黃(細研)一分,人參(去蘆頭)半兩,生乾地黃半兩,虻蟲(炒黃)三枚,桂心半兩,蠐螬(微炒)三分。
用法: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用煉蜜拌勻,反覆搗三百下,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每日三次,用粥送服,劑量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
治療小兒風癇,長期不愈,陰天就發作,飲食過後或用力後也發作,出現全身肌肉痙攣、行走困難、言語不清等症狀,服用茵芋丸可以防止再次發作。
茵芋丸組成:茵芋葉半兩,黃丹半兩,秦艽(去苗)半兩,鉤藤半兩,石膏(細研水飛)半兩,杜蘅半兩,防風(葵)半兩(去蘆頭),松蘿一分,菖蒲一分,黃芩一分,蜣螂(微炒)五枚,甘草(炙微赤銼)三分。
用法: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用煉蜜拌勻,反覆搗三百下,製成黍米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丸,用粥送服,劑量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
治療小兒驚癇,發作多年,久治不愈,可用雞鴟頭丸。
雞鴟頭丸組成:雞鴟頭(臭的,炙黃)一枚,蜣螂(去翅足微炙)七枚,桂心半兩,茯神半兩,赤芍藥半兩,蚱蟬(微炙黃)十枚,蛇蛻皮(炙黃)五寸,露蜂房(炙黃)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當歸(銼微炒)半兩,芎藭半兩,丹參半兩,麝香(細研)一分,牛黃(細研)半兩,莨菪子(炒黑)半兩。
用法: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用煉蜜拌勻,反覆搗三百下,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丸,用溫水送服,劑量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