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 (20)
卷第九 (20)
1. 治傷寒九日以上候諸方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九日不解。胸脅滿逆。日晚即潮熱。此由失下。內實故也。宜服芒硝散方。
川芒硝(二兩),前胡(一兩去蘆頭),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葛根(一兩銼),川大黃〔二(一)兩銼碎微炒〕,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
白話文:
第一段藥方:
將以上這些藥材粗略搗碎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加入三顆紅棗和半份生薑,一起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論時間,溫熱服用。
第二段病症說明:
治療傷寒病九天以上沒有好轉,出現胸部和肋骨部位脹滿、氣逆,並且在傍晚開始發熱的狀況。這是因為沒有及時使用瀉藥,導致體內實熱壅盛的緣故。應該服用芒硝散的藥方。
第三段藥方:
將川芒硝(二兩)、前胡(一兩,去除蘆頭)、枇杷葉(半兩,擦去細毛後稍微烤黃)、葛根(一兩,切碎)、川大黃(一到二兩,切碎稍微炒過)、半夏(一兩,用熱水洗七遍去除黏滑物)這些藥材粗略搗碎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加入半份生薑和三顆紅棗,一起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論時間,溫熱服用,以排便為效果指標。
2. 治傷寒發汗通用經效諸方
治傷寒解表。利四肢。和胃氣。人參散方。
人參(二兩去蘆頭),桂心(二兩),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乾薑(二兩炮裂銼),赤茯苓(二兩),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白朮(二兩),甘草(二兩炙微赤銼),麻黃(四兩去根節)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傷寒頭痛壯熱。心胸燥悶。不得汗者。宜服通神散方。
麻黃〔一(二)兩去根節〕,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朮(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五味子(半兩),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三錢。良久。以熱水漱口三五度後。吃熱薑茶一盞。衣蓋出汗。
治傷寒解肌。持聖散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桂心(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白朮(半兩),五味子(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汗出為度。
治傷寒頭痛項強。壯熱憎寒。四肢不利。宜服此方。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羌活(半兩),桂心(一兩),乾薑(半兩炮裂銼),防風(三分去蘆頭),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桔梗(三分去蘆頭),當歸(三分銼微炒),五加皮(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傷寒。遍身壯熱。頭痛腰疼。肢節不利。宜服通關散方。
吳茱萸(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羌活,附子(炮裂去皮臍),芎藭,五加皮,桂心,防風(去蘆頭),麻黃(去根節),旋覆花,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薄荷七葉。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汗出為度。
治傷寒。頭痛壯熱。鼻塞惡風。宜服此方。
羌活(一兩),五加皮(一兩),桂心(一兩),乾薑(半兩炮裂銼),海桐皮(一兩銼),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麻黃(二兩去根節),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吳茱萸(半兩湯浸)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傷寒。頭目四肢疼痛。正氣散方。
麻黃(三兩去根節),桂心(二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乾薑(一兩炮裂銼),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治療傷寒,發汗通用的有效方劑
治療傷寒,解除表症,疏通四肢,調和胃氣:人參散
藥材: 人參(去蘆頭,約75克)、桂心(約75克)、陳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後烘乾,約75克)、厚朴(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後烤至香熟,約75克)、乾薑(炮製後切碎,約75克)、赤茯苓(約75克)、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約75克)、白朮(約75克)、甘草(烤至微紅後切碎,約75克)、麻黃(去除根節,約150克)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
用法: 每次服用約15克,加入約200毫升的水,放入半片生薑和三枚紅棗,煎煮至約120毫升,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治療傷寒,頭痛發高燒,心胸煩悶,不出汗:通神散
藥材: 麻黃(去除根節,約30-60克)、厚朴(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後烤至香熟,約30克)、川大黃(切碎微炒,約30克)、附子(炮製後去除皮臍,約30克)、甘草(烤至微紅後切碎,約15克)、白朮(約15克)、人參(去蘆頭,約15克)、五味子(約15克)、桂心(約15克)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
用法: 不限時間,用新汲取的井水調服約10克,稍後用熱水漱口三五次,然後喝一碗熱薑茶,蓋上被子使身體出汗。
治療傷寒,解除肌肉層面的表症:持聖散
藥材: 麻黃(去除根節,約75克)、甘草(烤至微紅後切碎,約3克)、桂心(約30克)、附子(炮製後去除皮臍,約30克)、白朮(約15克)、五味子(約15克)、陳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後烘乾,約15克)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散劑。
用法: 每次服用約10克,加入約200毫升的水,放入半片生薑和三枚紅棗,煎煮至約120毫升,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以出汗為度。
治療傷寒,頭痛頸部僵硬,發高燒怕冷,四肢不便:
藥材: 附子(炮製後去除皮臍,約15克)、羌活(約15克)、桂心(約30克)、乾薑(炮製後切碎,約15克)、防風(去蘆頭,約9克)、吳茱萸(用熱水浸泡七次後烘乾微炒,約15克)、甘草(烤至微紅後切碎,約15克)、桔梗(去蘆頭,約9克)、當歸(切碎微炒,約9克)、五加皮(約9克)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
用法: 每次服用約10克,加入約200毫升的水,放入兩枚紅棗,煎煮至約120毫升,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治療傷寒,全身發高燒,頭痛腰痛,關節不利:通關散
藥材: 吳茱萸(用熱水浸泡七次後烘乾微炒)、羌活、附子(炮製後去除皮臍)、芎藭、五加皮、桂心、防風(去蘆頭)、麻黃(去根節)、旋覆花、甘草(烤至微紅後切碎)(以上各約15克)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散劑。
用法: 每次服用約10克,加入約200毫升的水,放入半片生薑和七片薄荷葉,煎煮至約120毫升,去除藥渣,不限時間稍熱服用,以出汗為度。
治療傷寒,頭痛發高燒,鼻塞怕風:
藥材: 羌活(約30克)、五加皮(約30克)、桂心(約30克)、乾薑(炮製後切碎,約15克)、海桐皮(切碎,約30克)、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後烘乾,約30克)、麻黃(去除根節,約75克)、甘草(烤至微紅後切碎,約30克)、附子(炮製後去除皮臍,約30克)、吳茱萸(用熱水浸泡,約15克)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
用法: 每次服用約10克,加入約200毫升的水,放入半片生薑和三枚紅棗,煎煮至約120毫升,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治療傷寒,頭、眼、四肢疼痛:正氣散
藥材: 麻黃(去除根節,約100克)、桂心(約75克)、甘草(烤至微紅後切碎,約30克)、乾薑(炮製後切碎,約30克)、川大黃(切碎微炒,約75克)、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後烘乾,約30克)、吳茱萸(用熱水浸泡七次後烘乾微炒,約30克)、厚朴(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後烤至香熟,約75克)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
用法: 每次服用約10克,加入約200毫升的水,放入半片生薑和三枚紅棗,煎煮至約120毫升,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治療傷寒,頭痛發熱,四肢不便:解表附子散
藥材: 附子(炮製後去除皮臍,約30克)、乾薑(炮製後切碎,約3克)、麻黃(去除根節,約15克)、桂心(約15克)、芎藭(約15克)、烏頭(炮製後去除皮臍,約15克)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
用法: 每次服用約3克,加入約200毫升的水,放入半片生薑,煎煮至約120毫升,去除生薑,連藥渣一起,不限時間溫熱服用。稍後,再用熱酒調服約3克,應當會出汗。
治療傷寒引起的陰陽二毒,需發汗解毒:敗毒丸
藥材: 乾蠍(微炒,約15克)、麻黃(去除根節,約30克)、躑躅花(約3克)、芫花(用醋炒乾,約3克)、硃砂(研磨成細粉,約3克)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水研磨豆豉心混合成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 陽毒用薑豉湯送服七丸,陰毒用熱水送服七丸,不用蓋被子,汗自然會出。
治療傷寒,表裡俱病:三神丸
藥材: 附子(燒至半焦,約15克)、芫花(用醋拌炒至黃色,約30克)、皂莢(去除皮,炙至焦黃並去籽,約30克)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浸泡過的豆豉心湯研磨成稀狀,與藥末混合製成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 每次不限時間,用粥湯送服十丸,服藥後可能會嘔吐或腹瀉,只要出現一種反應,就會有效。
治療傷寒,發汗效果極佳:
藥材: 蒼朮(切碎去皮,約150克)、甘草(約75克)、豬牙皂莢(四根)、麻黃(去除根節,約75克)
製法: 以上藥材均生用,搗碎過篩成散劑。
用法: 每次服用約3克,加入約200毫升的水,煎煮沸騰二三次,不限時間連藥渣一起溫服,蓋被子使身體出汗,立即見效。
治療傷寒發汗,效果神奇:白散
藥材: 白附子(約15克)、附子(去皮臍,約15克)、半夏(約3克)、乾薑(約3克)、天南星(約3克)、皂莢子仁(約3克)
製法: 以上藥材均生用,搗碎過篩成散劑。
用法: 每次服用約3克,加入半片生薑和約200毫升的水,煎煮至約120毫升,不限時間連藥渣一起溫熱服用,出汗後就會好轉。
治療傷寒發汗:
藥材: 附子(炮製後去除皮臍,約30克)、太陰玄精(研磨成細粉,約30克)、硫磺(研磨成細粉,約15克)、馬牙硝(研磨成細粉,約15克)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均勻。
用法: 每次不限時間,用生薑熱酒調服約3克,稍後喝稀蔥粥,全身出汗。
治療傷寒發汗:浮萍草散
藥材: 浮萍草(農曆四月十五日採的,約30克)、麻黃(去除根節,約15克)、附子(炮製後去除皮臍,約15克)、桂心(約15克)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
用法: 每次服用約7克,加入約200毫升的水,放入半片生薑,煎煮至約120毫升,不限時間連藥渣一起溫熱服用,出汗後立即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