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五 (3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五 (38)

1. 治小兒食癇諸方

夫小兒食癇者。由臟腑壅滯。內有積熱。因其哺乳過度。氣血不調之所致也。此皆乳母食飲無恆。恚怒不節。煩毒之氣。在於胸中。便即乳兒。致使結滯不消。邪熱蘊積。腸胃否塞。不得宣通。則令壯熱多驚。四肢抽掣。故發癇也。

治小兒食癇。四肢抽掣。壯熱驚悸。乳食不消。痰涎壅滯。發歇不定。宜服代赭丸方。

代赭(一分細研),馬牙硝(一分),金箔(二十片細研),銀箔(二十片細研),水銀(一分以少棗瓤研令星盡),巴豆(七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膩粉(半兩研入),天漿子(三枚內有物者炒),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蟾酥(一錢研入),硃砂(一分細研),蠍梢(四十九枚微炒),龍腦〔半兩(錢)細研〕,麝香(半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黍粒大。每服。以薄荷湯下二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食癇。及驚風百病。虎睛丸方。

虎睛(一對微炙取人),牛黃(一分微研),真珠末(一分),硃砂(一分細研),甘草(一分煨黃)赤芍藥(一分),赤茯苓(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牡蠣(一分炒黃),麝香(半分細研)犀角屑(半兩),巴豆(半兩去皮心紙裹壓去油),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荊芥湯下二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食癇。硃砂丸方。

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桂心(一分),牛黃(一分細研),雲母粉(一分),半夏(一分湯浸七遍去滑),黃連(一兩去須),雄黃(一分細研),雷丸〔二(一)分〕,代赭(一分),真珠末(一分),乾薑(一分炮裂銼),礬石(半兩細研),巴豆(一分去皮心膜炒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黍米大。百日內小兒。以乳汁下兩丸。一(三)歲至三(五)歲。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食癇喘息。真珠丸方。

真珠末(一分),天竹黃(一分),雄黃(一分),巴豆(一分去皮心壓去油),麝香(一分),丁頭代赭(一分搗羅為末),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都細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黃米)大。一二歲兒。每服。以溫水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食癇。乳癖積聚。壯熱。心神多驚。牛黃丸方。

牛黃(一分細研),麝香〔半兩(分)細研〕,硃砂(一分細研),真珠末(一分),鉛霜(一分細研)犀角屑(一分),牡蠣粉(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巴豆(七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如膏)

白話文:

這些是針對兒童食癇(因消化系統問題導致的疾病)的各種治療方法。

兒童出現食癇,是由於臟腑運作不順,體內積存熱氣,加上哺乳過量,造成氣血失調所致。這通常因為母親飲食不規律,情緒起伏大,胸中積存煩躁的氣息,在哺乳時傳遞給嬰兒,導致嬰兒食物消化不良,熱氣在體內累積,腸胃功能受阻,無法正常排泄,進而產生高燒、易驚嚇、肢體抽搐等癥狀。

對於食癇引發的四肢抽搐、高燒、驚嚇、食物不易消化、痰液淤積、病情反覆發作的情況,可以服用代赭丸來治療。

對於兒童食癇以及驚風等多種疾病的治療,可使用虎睛丸。

針對兒童食癇,可用硃砂丸進行治療。

對於兒童食癇伴隨呼吸困難的狀況,可使用真珠丸來治療。

對於兒童食癇,乳癖積聚,高燒,心神不安,易驚嚇的症狀,可使用牛黃丸進行治療。

對於七歲以下兒童的食癇,高燒,無緣無故的肝脾腫大,可用雄黃丸治療。

對於兒童食癇,可以使用真珠丸來幫助消化,消除食物堆積,減少口中的涎液,並促進大腸蠕動。

對於兒童食癇,胸中痰液淤積,大小便常感祕結,可用防葵丸來治療。

對於兒童食癇,食物不易消化,腹部有堵塞感,四肢易驚嚇,可服用這個處方。

對於兒童食物消化不良,腹部結塊,高燒煩躁,搖頭反目,口吐涎沫,被診斷為食癇的,可用鉛霜丸來治療。

對於兒童食癇,可以使用金箔丸來減少口中的痰液。

以上各種藥物,均需按照兒童年齡和體重,酌情調整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