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五 (3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五 (37)

1. 治小兒驚癇諸方

治小兒發驚癇。體瘦煩熱。犀角煎方。

犀角屑(一兩),子芩(三分),知母(一兩),川升麻(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蚱蟬(二枚去翅足微炒),蛇蛻皮(三寸微炙),柴胡(半兩去苗),鉤藤(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水二盞。入銀鍋中。以文火煎取六分。去滓。入蜜二合。竹瀝一大(小)盞。再煎如餳。每服。抄半錢。以溫水調化服之。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驚癇。四肢抽掣。及反張。目睛上視。色青大叫。聲不轉者。宜服寒水石散方。

寒水石(半兩),紫石英(半兩),石膏(半兩),龍齒(一兩),貝齒(半兩)

上件藥。搗碎。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驚癇極妙方。

鐵粉(一分),石膏(一分),牡蠣粉(一分),黃丹(半兩)

上件藥。細研為散。以井華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驚癇不識人。迷悶。嚼舌仰目者。宜服此方。

牛黃一豇豆大。細研。以蜜水調頓服之。

治小兒驚癇瘛瘲方。

虎睛細研。水調灌之。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又方。

熊膽兩豆大。研和乳汁。及竹瀝服之。

又方。

雞子黃和乳汁。量兒大小服之。不過三兩枚自定。

治小兒卒得驚癇方。

上剌取白犬血半合服。量兒大小與服。又塗身上亦良。

又方。

上以水銀。酸棗許大。好藤紙兩重濾捩。透出紙外。方與兒服。一服令盡。大效。

又方。

上蛇黃。以溫水磨服之。

治小兒驚癇。連發不醒。體羸反張。不堪服藥。麻黃拭體湯方。

麻黃(三兩去根節),葛根〔半(三)兩〕,金(一兩),蛇蛻皮(一條),雷丸(三兩),石膏(五兩末)

上件藥細銼。用水七升。煎取一升。去滓。以軟布浸。拭兒身上即效。

治小兒驚癇。除熱丹參摩膏方。

丹參(半兩),雷丸(半兩),豬膏(二兩)

上件藥細銼。豬膏入銀器中。先煎。然後內諸藥。煎七上七下。膏成。綿濾去滓。用瓷閤中盛。以摩兒身。日三用之。

白話文:

治療小兒驚癇的各種方子

治療小兒因發作驚癇導致身體消瘦、煩躁發熱:犀角煎方

將犀角屑(一兩)、子芩(三分)、知母(一兩)、川升麻(一兩)、人參(三分,去掉蘆頭)、蚱蟬(二枚,去掉翅膀和腳,稍微炒一下)、蛇蛻皮(三寸,稍微烤一下)、柴胡(半兩,去掉苗)、鉤藤(三分)、甘草(半兩,烤到微赤,切碎),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加入兩碗水,放入銀鍋中用小火煎至剩六分,濾去藥渣,加入二合蜂蜜和一大(或小)碗竹瀝,再煎至像麥芽糖一樣濃稠。每次服用半錢,用溫水調開服用。可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治療小兒驚癇,四肢抽搐,身體反張,眼睛向上翻,臉色發青,大聲哭叫但聲音發不出:宜服寒水石散方

將寒水石(半兩)、紫石英(半兩)、石膏(半兩)、龍齒(一兩)、貝齒(半兩),以上藥材搗碎,加入兩大碗水煎至剩下一碗,濾去藥渣,根據小孩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服用。

治療小兒驚癇的極好方子

將鐵粉(一分)、石膏(一分)、牡蠣粉(一分)、黃丹(半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井水調開服用半錢,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治療小兒驚癇,不認識人,昏迷,咬舌頭,眼睛向上翻:宜服此方

將如一顆豇豆大小的牛黃,研磨成細粉,用蜜水調開,一次性服用。

治療小兒驚癇,手腳抽動:

將虎眼睛研磨成細粉,用水調開灌服。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又一方:

將兩顆豆子大小的熊膽,研磨後用乳汁和竹瀝調開服用。

又一方:

用雞蛋黃和乳汁調開,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服用,一般兩三個雞蛋黃即可見效。

治療小兒突然發作驚癇:

用針刺破白狗的血管取半合血服用,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給予服用,也可將狗血塗抹在身上,效果也很好。

又一方:

取如酸棗大小的水銀,用兩層好藤紙包裹過濾擠壓,使水銀滲透到紙外,直接給小孩服用,一次性服完,效果很好。

又一方:

將蛇黃用溫水磨開服用。

治療小兒驚癇,連續發作不醒,身體虛弱,身體反張,不適合服用湯藥:麻黃擦拭身體湯方

將麻黃(三兩,去掉根部和節)、葛根(半兩或三兩)、金(一兩)、蛇蛻皮(一條)、雷丸(三兩)、石膏粉(五兩),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七升水煎至剩下一升,濾去藥渣。用軟布浸濕藥液擦拭小孩全身,即可見效。

治療小兒驚癇,消除熱邪:丹參摩擦膏方

將丹參(半兩)、雷丸(半兩)、豬油(二兩),以上藥材切碎,將豬油放入銀器中先加熱,然後加入其他藥材,煎七次加熱和七次冷卻,製成膏狀。用棉布過濾掉藥渣,盛放在瓷器中。用來摩擦小孩身體,每天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