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五 (2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五 (29)

1. 治小兒風癇諸方

夫小兒風癇者。由乳養失理。血氣不和。風邪所中。或衣厚汗出。腠理開張。當風解脫。風邪因茲而入。初得之時。先屈指如數。乃發掣縮是也。又病先身熱。瘛瘲驚啼。或笑而後發癇。脈浮者為陽癇。內在六腑。外在肌膚。猶得易治。病先身冷。不驚瘛。不啼笑。而乃發癇。

脈沉者為陰癇。內在五臟。及在骨髓。極者難治。病發時。身軟。時醒者謂之癇。身強直反張如弓。不時醒者謂之痙。診其心脈滿大。肝脈小急。瘛瘲筋攣。尺寸脈俱浮。直上直下。此者督脈必腰背強。不得俯仰。小兒風癇。三部脈緊急。其癇可治。小兒脈多似雀啄。

若緊者必發癇。諸癇發。手足抽掣。慎勿持捉之。則令曲戾不隨也。

治小兒風癇。筋脈抽掣。夜臥驚悸。四肢煩躁。皮膚壯熱。天竹黃散方。

天竹黃(一分細研),牛黃(一分細研),知母(一分),赤芍藥(一分),犀角屑(一分),鉤藤(一分),玄參(一分),桔梗(一分去蘆頭),龍骨(一分),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白殭蠶(一分微炒),茯神(一分),蜣螂(七枚去足微炒),檳榔(一枚紙裹微煨)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薄荷湯調下半錢。一日五服。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風癇。胸中痰涎。白蘚皮散方。

白蘚皮(半兩),細辛(半兩),蚱蟬(二枚微炙),鉤藤(半兩),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蛇蛻皮(五寸炙令黃色),甘草(三分炙微赤銼),牛黃(半分細研)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入牛黃末少許。量兒大小。加減溫服。

治小兒心臟久積風熱。發癇。或遍身壯熱。多饒痰涎。睡即驚悸。手足抽掣。水銀丸方。

水銀(半兩),黑鉛(半兩同水銀於銚子內慢火結砂子細研),乾蠍(二十一枚頭尾全者微炒),半夏(一分湯洗七遍去滑),白附子(一分炮裂),天麻(一分),鬱金(一分),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糯米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薄荷湯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風癇。發動無時。壯熱心煩。筋脈拘急。牛黃散方。

牛黃〔三(一)分細研〕,木香(一分),乳香(一分),硃砂(一分細研),白殭蠶(一分微炒),乾蠍(七枚微炒),羌活(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竹瀝半合。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風癇。並心熱多驚。七寶鎮心丸方。

虎睛(一對酒浸微炙用),金箔(五十片),銀箔(五十片),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雄黃(半兩),琥珀(半兩),真珠(半兩),龍腦(一分),麝香(一分)

上件藥。都細研如面。以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井華水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治小兒風癇諸方

小兒風癇,是因餵養不當、氣血不調、受風邪侵襲所致。例如穿衣過厚導致汗出,毛孔張開,風邪乘虛而入。疾病初期,可能先出現手指屈曲,然後抽搐痙攣。有的孩子先發熱,伴隨驚厥、哭鬧,或先笑後發作;脈搏浮者為陽癇,病邪在六腑和肌膚,比較容易治癒。有的孩子先感覺寒冷,沒有驚厥、哭鬧等症狀,直接發作;脈搏沉者為陰癇,病邪在五臟和骨髓,病情較重,難以治療。發病時,身體軟弱,間歇清醒的稱為癇;身體僵硬,反弓如弓,持續不醒的稱為痙。診脈時,如果心脈充實有力,肝脈細小而急促,伴隨抽搐、肌肉痙攣,寸口脈都浮大,直上直下,則督脈受阻,腰背僵硬,不能彎腰伏身。小兒風癇,三部脈搏都急促,則病情可治。小兒脈搏常像雀鳥啄食般跳動,如果脈搏緊,則必將發作。各種癇證發作時,手腳抽搐,切勿強行抓住,以免加重病情。

治療小兒風癇,筋脈抽搐,夜臥驚悸,四肢煩躁,皮膚發熱,可用天竹黃散:

天竹黃(一分,研細)、牛黃(一分,研細)、知母(一分)、赤芍藥(一分)、犀角屑(一分)、鉤藤(一分)、玄參(一分)、桔梗(一分,去蘆頭)、龍骨(一分)、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白殭蠶(一分,微炒)、茯神(一分)、蜣螂(七枚,去足微炒)、檳榔(一枚,紙包微煨)。

將以上藥物研細過篩,每服半錢,用薄荷湯調服,一日五服,劑量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

治療小兒風癇,胸中痰涎,可用白蘚皮散:

白蘚皮(半兩)、細辛(半兩)、蚱蟬(二枚,微炙)、鉤藤(半兩)、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蛇蛻皮(五寸,炙至黃色)、甘草(三分,炙微赤,銼碎)、牛黃(半分,研細)。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每服一錢,加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渣,加入少許牛黃末,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藥量,溫服。

治療小兒心臟久積風熱,導致發癇,或全身發熱,痰涎過多,睡眠驚悸,手足抽搐,可用水銀丸:

水銀(半兩)、黑鉛(半兩,與水銀同置於銚子內,小火熔化,至結成砂粒狀,研細)、乾蠍(二十一枚,頭尾完整,微炒)、半夏(一分,湯洗七遍,去滑)、白附子(一分,炮裂)、天麻(一分)、鬱金(一分)、麝香(一分,研細)。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糯米飯和成丸藥,如麻子般大小,每服三丸,用薄荷湯送服,劑量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

治療小兒風癇,發作時間不定,發熱心煩,筋脈拘急,可用牛黃散:

牛黃(三分,研細)、木香(一分)、乳香(一分)、硃砂(一分,研細)、白殭蠶(一分,微炒)、乾蠍(七枚,微炒)、羌活(半兩)。

將以上藥物研細過篩,不限時間,用溫竹瀝半合調服半錢,劑量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

治療小兒風癇,並伴隨心熱多驚,可用七寶鎮心丸:

虎睛(一對,酒浸微炙)、金箔(五十片)、銀箔(五十片)、硃砂(半兩,研細,水飛過)、雄黃(半兩)、琥珀(半兩)、真珠(半兩)、龍腦(一分)、麝香(一分)。

將以上藥物研細如面粉,用棗肉和成丸藥,如綠豆般大小,每服三丸,用井水送服,一日三服,劑量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