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五 (26)
卷第八十五 (26)
1. 治小兒一切癇諸方
硃砂(一分細研),白蘞(一分),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心雙仁麩炒微黃),露蜂房(一分),桂心(半兩),牛黃(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以乳汁調下一字。日五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二十五種風癇。無時發動。宜服天麻散方。
天麻(三分),防葵(三分),牛黃(一分細研),真珠末(三分),天竹黃(三分細研),威靈仙(三分),蜣螂(三分微炒),川芒硝(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更研乳入。每有疾之時。取雞冠血三兩滴子。與新汲水一合。打散令勻。調下半錢。更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二十四種驚癇。壯熱。掣手足。嘔逆。夜啼。睡臥不安。驚痢。虎睛丸方。
虎睛(一對微炙細研),牛黃(半兩細研),梔子仁(半兩),白茯苓(半兩),人參(一兩去蘆頭)黃芩(一兩),生犀角屑(一分),蛇蛻皮(一分微炙),鉤藤(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細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一二歲兒每服。以熟水研破一丸服之。三四歲兒每服二丸。以粥飲下亦得。更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二十四種驚癇。壯熱。抽掣手足。嘔吐夜啼。睡臥不安。虎睛丸方。
虎睛(一對微炙細研),牛黃(一分細研),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一分),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蛇蛻皮(五寸微炙)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一二歲兒。每服以乳汁化破二丸服。三四歲兒。薄荷湯化破五丸服。更看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二十四種諸驚癇。眼口牽掣。嚼舌反拗。牛黃散方。
牛黃(一分細研),鉤藤(一兩半),石膏(一兩半細研),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蛇蛻皮(半分炙令黃色),白蘞(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入牛黃一字。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諸癇。驚惕瘛瘲。及客忤。宜服牛黃丸方。
牛黃(半兩細研),人參(半兩去蘆頭),細辛(半兩),蚱蟬(七枚去翅足微炙),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當歸(半兩銼微炒),蛇蛻皮(五寸炙令黃色),甘草(三分炙微赤銼),栝蔞根(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麝香(一分細研),巴豆(三十枚去皮心研如膏),赤芍藥(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麻子大。初生一月至百日兒。每服一丸。一歲至三歲服兩丸。四歲至五歲兒每服三丸。並用薄荷湯下。令快利為度。
治小兒諸癇。蛇蛻皮散方。
蛇蛻皮(五寸微炙令黃),細辛(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鉤藤(半兩),黃耆(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蚱蟬(四枚炙令黃去翅足),牛黃(一分細研)
白話文:
治療小兒各種癲癇的方子
-
第一方:
-
硃砂(磨成細粉,約0.3克),白蘞(約0.3克),杏仁(約0.3克,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和尖,取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露蜂房(約0.3克),桂心(約15克),牛黃(磨成細粉,約0.3克)
-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與研磨好的藥粉混合均勻。每次服用,用乳汁調服約0.3克,每天服用五次。可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
第二方:治療小兒二十五種風癇,發作時間不固定。適用天麻散。
-
天麻(約1克),防葵(約1克),牛黃(磨成細粉,約0.3克),珍珠末(約1克),天竹黃(磨成細粉,約1克),威靈仙(約1克),蜣螂(約1克,微炒),芒硝(約1克)
-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再研磨混合乳汁。發病時,取雞冠血三滴,與新打的水約20毫升混合均勻,調服約1.5克。可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
第三方:治療小兒二十四種驚癇,症狀為高熱、手腳抽搐、嘔吐、夜啼、睡不安穩、驚嚇腹瀉。適用虎睛丸。
-
虎睛(一對,稍微烤過後磨成細粉),牛黃(磨成細粉,約15克),梔子仁(約15克),白茯苓(約15克),人參(約30克,去蘆頭),黃芩(約30克),犀角屑(約0.3克),蛇蛻皮(約0.3克,稍微烤過),鉤藤(約30克),大黃(約30克,切碎微炒)
-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一兩歲的小孩每次用溫開水研開一丸服用。三四歲的小孩每次服用兩丸,也可以用粥水送服。可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
第四方:治療小兒二十四種驚癇,症狀為高熱、手腳抽搐、嘔吐、夜啼、睡不安穩。適用虎睛丸。
-
虎睛(一對,稍微烤過後磨成細粉),牛黃(磨成細粉,約0.3克),人參(約15克,去蘆頭),白茯苓(約0.3克),大黃(約0.3克,切碎微炒),蛇蛻皮(約15公分,稍微烤過)
-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綠豆。一兩歲的小孩每次用乳汁化開兩丸服用。三四歲的小孩用薄荷湯化開五丸服用。可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
第五方:治療小兒各種驚癇,症狀為眼口牽扯、咬舌、身體反弓。適用牛黃散。
-
牛黃(磨成細粉,約0.3克),鉤藤(約45克),石膏(磨成細粉,約45克),甘草(約30克,烤至微紅切碎),蛇蛻皮(約1.5克,烤至黃色),白蘞(約30克)
-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3克,用水約200毫升煎煮至約100毫升,去除藥渣,加入約0.3克牛黃,不限時間,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酌情分次溫服。
-
第六方:治療小兒各種癲癇、驚惕抽搐,以及受到驚嚇。適用牛黃丸。
-
牛黃(磨成細粉,約15克),人參(約15克,去蘆頭),細辛(約15克),蚱蟬(七個,去翅膀和腳,稍微烤過),大黃(約30克,切碎微炒),當歸(約15克,切碎微炒),蛇蛻皮(約15公分,烤至黃色),甘草(約1克,烤至微紅切碎),栝蔞根(約15克),防風(約15克,去蘆頭),麝香(磨成細粉,約0.3克),巴豆(三十個,去皮和芯,研磨成膏狀),赤芍藥(約15克)
-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加入巴豆膏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搗三、四百下,製成丸,大小如麻子。出生一個月到一百天的小孩,每次服用一丸。一歲到三歲的小孩服用兩丸。四歲到五歲的小孩每次服用三丸。都用薄荷湯送服,以通便為度。
-
第七方:治療小兒各種癲癇。適用蛇蛻皮散。
-
蛇蛻皮(約15公分,稍微烤至黃色),細辛(約15克),甘草(約15克,烤至微紅切碎),鉤藤(約15克),黃耆(約15克),大黃(約30克,切碎微炒),蚱蟬(四個,烤至黃色,去翅膀和腳),牛黃(磨成細粉,約0.3克)
-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