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五 (23)
卷第八十五 (23)
1. 治小兒壯熱欲發癇諸方
夫小兒未發癇之前。癇欲發之候。或壯熱連滯。或搖頭弄口。或眼目抽掣。如此是欲發癇。宜早療之也。
治小兒未滿百日。聚口吐沫。此欲作癇候。腹內有冷熱癖實。宜服牛黃散方。
牛黃(一分細研),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柴胡(一分半去苗),細辛(一分),黃芩(一分),當歸(一分銼微炒),甘草(一分炙微赤銼),蚱蟬(三枚微炒),防風(一分去蘆頭),蜣螂(三分微炙)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溫服。
治小兒心腹結實。身體壯熱。四肢不利。心神多驚。欲發癇者。茯神散方。
茯神(一兩半),川升麻(一兩),玄參(一兩半),秦艽(一兩去苗),寒水石(二兩),龍膽(一兩去蘆頭),川芒硝(二兩),川大黃(三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分溫二服。早晨午後各一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壯熱發癇。或時時四肢抽掣。多吐白沫。宜服鉤藤散方。
鉤藤(半兩),人參(一分去蘆頭),子芩(一分),蚱蟬(三枚微炙),犀角屑(一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升麻(半兩),石膏(半兩),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牛黃末一字。看兒大小。分減服之。
治小兒壯熱發癇。心神驚悸。多啼。或吐白沫。龍齒散方。
龍齒(一兩),鉤藤(三分),川升麻(三分),子芩(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犀角屑(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焙),川芒硝(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竹葉七片。
煎至五分。去滓。分作二服。日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壯熱欲發癇。宜服退熱清涼散方。
白藥(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鬱金(一分),黃芩(一分),天竹黃(一分細研),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麝香(半分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不計時候。以溫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頭額體背俱熱。大便秘澀。眼赤心悶。乍睡乍驚。精神昏濁。與人不相主。當欲作癇狀。藍葉散方。
藍葉(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知母(半兩),鉤藤(三分),玄參(三分),川升麻(三分),葛根(三分銼),子芩(一分),犀角屑(一分),射干(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三(五)歲兒。以竹瀝半合。調半錢服。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若未辨合前藥。可服玄參。生犀。升麻。葛根。竹瀝。生薑汁。大豆汁。地黃汁。皆可單服。又取少蚯蚓糞。水調服之良。
白話文:
治小兒壯熱欲發癇諸方
嬰兒在發作癲癇之前,會有癲癇將發的徵兆,例如持續高燒、搖頭晃腦、口齒不清、眼球抽搐等,這些都是癲癇將發的預兆,應及早治療。
治療嬰兒未滿百日,口吐白沫,這是將要發作癲癇的徵兆,腹部有寒熱、癖證、實證,宜服用牛黃散。
【牛黃散方】牛黃(一分,研細)、川大黃(三分,切碎微炒)、柴胡(一分半,去苗)、細辛(一分)、黃芩(一分)、當歸(一分,切碎微炒)、甘草(一分,炙微赤後切碎)、蚱蟬(三枚,微炒)、防風(一分,去蘆頭)、蜣螂(三分,微炙)。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辰服用,根據嬰兒大小增減藥量。
治療嬰兒心腹脹滿、身體高燒、四肢無力、心神驚恐、將要發作癲癇,宜服用茯神散。
【茯神散方】茯神(一兩半)、川升麻(一兩)、玄參(一兩半)、秦艽(一兩,去苗)、寒水石(二兩)、龍膽(一兩,去蘆頭)、川芒硝(二兩)、川大黃(三兩,切碎微炒)。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煎至五分,去渣,分溫服兩次,早晚各一次。根據嬰兒大小增減藥量。
治療嬰兒高燒發作癲癇,或時常四肢抽搐,多吐白沫,宜服用鉤藤散。
【鉤藤散方】鉤藤(半兩)、人參(一分,去蘆頭)、子芩(一分)、蚱蟬(三枚,微炙)、犀角屑(一分)、甘草(半兩,炙微赤後切碎)、川升麻(半兩)、石膏(半兩)、川大黃(一分,切碎微炒)。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煎至五分,去渣,加入竹瀝半合、牛黃末一字,根據嬰兒大小增減藥量。
治療嬰兒高燒發作癲癇,心神驚悸,啼哭不止,或吐白沫,宜服用龍齒散。
【龍齒散方】龍齒(一兩)、鉤藤(三分)、川升麻(三分)、子芩(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犀角屑(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後焙乾)、川芒硝(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加入竹葉七片煎至五分,去渣,分作兩次服用,一日四次。根據嬰兒大小增減藥量。
治療嬰兒高燒將要發作癲癇,宜服用退熱清涼散。
【退熱清涼散方】白藥(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後切碎)、鬱金(一分)、黃芩(一分)、天竹黃(一分,研細)、硃砂(半兩,研細後水飛過)、麝香(半分,研細)。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不拘時辰,用溫水調服半錢,根據嬰兒大小增減藥量。
治療嬰兒頭額、背部都發熱,大便秘結,眼紅心悶,時睡時驚,精神萎靡,與人互動不良,呈現將要發作癲癇的狀態,宜服用藍葉散。
【藍葉散方】藍葉(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知母(半兩)、鉤藤(三分)、玄參(三分)、川升麻(三分)、葛根(三分,切碎)、子芩(一分)、犀角屑(一分)、射干(一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三到五歲的嬰兒,用竹瀝半合調服半錢,一日三次,根據嬰兒大小增減藥量。如果尚未辨明適合哪種藥物,可以單獨服用玄參、生犀角、升麻、葛根、竹瀝、生薑汁、大豆汁、地黃汁。也可取少量蚯蚓糞,用水調服。
治療嬰兒驚熱入心,將要發展成癲癇,面色不定,哭泣不出聲,發熱時不吃奶,大便秘結,眼球上翻露出眼白,手腳冰冷,宜服用牛黃丸。
【牛黃丸方】牛黃(一分,研細)、川大黃(一分,切碎微炒)、獨活(一分)、川升麻(半兩)、琥珀(半兩)、豆蔻粉(半兩)、大麻仁(半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不拘時辰,用溫水送服一丸。五到七歲的兒童,可加入金銀箔各五片,藥量加倍。
治療嬰兒將要發作癲癇,持續高燒不止,宜服用生葛汁飲子。
【生葛汁飲子方】生葛根汁(一合)、竹瀝(一合)、牛黃(如杏仁大小,研細)。將以上藥材混合,每次服用半合,根據嬰兒大小增減藥量。
治療嬰兒將要發作癲癇,高燒如火,宜用石膏湯洗浴。
【洗浴石膏湯方】石膏(五兩)、菖蒲(二兩)、雷丸(三兩)。將以上藥材搗碎,加水煮取三升,用溫水洗浴嬰兒,清洗頭面部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