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五 (22)
卷第八十五 (22)
1. 治小兒天瘹諸方
治小兒天瘹。臟腑風熱壅滯。四肢抽掣。大小便不利。膩粉丸方。
膩粉(半分),巴豆霜(半分),鬱金(一分末),地龍(一分末),麝香(半分細研),馬牙硝(一分)
上件藥。都研令細。以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一歲一丸。以薄荷湯下。三歲以上。即服三(二)丸。
又方。
巴豆霜(一分),乾蠍(半兩微炒),藿香(半兩),白殭蠶(半兩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麵糊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以金銀犀角煎湯下一丸。如不動靜。更服兩丸。下惡物炱煤及瓜汁相似。便瘥。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天瘹。及急驚風搐搦。白殭蠶散方。
白殭蠶(二枚微炒),蛜𧌴(一枚微炒),莨菪子(十粒炒令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溫酒調。注入口中令睡。汗出即瘥。如睡多不用驚起。如一二歲兒患急。即頓服之。稍慢。即分為三服。
治小兒天瘹。臟腑壅滯。壯熱搐搦。宜服保生丸方。
巴豆(七枚生用去皮心),天南星(一枚炮裂),蛜𧌴(五枚生用)
上件藥。晴朗時初夜。於北極下露之一宿。明旦搗羅為末。取豉四十九粒。口內含不語。脫卻皮。爛研和丸。如黍米大。隨年丸數。以溫水下。
又方。
五靈脂(一兩),白附子(一分),天南星(一分生用)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頭醋一升。熬成膏。後入蝸牛末二錢。麝香末一錢。和丸如綠豆大。每一歲一丸。以奶汁研破服之。如無奶汁。即以金銀湯下。入口瘥。
治小兒天瘹。眼目搐上。並口手掣動。宜服此方。
壁魚兒(一十五枚乾者十枚濕者五枚)
上以奶汁相和。研爛。更入奶汁。同灌入口。立效。
治小兒天瘹。備急塗頂膏方。
川烏頭末(一錢),蕓薹子末(三錢)
上件藥。取新汲水調塗。貼在頂上立驗。
白話文:
治療小兒天瘹的各種藥方
[第一方:膩粉丸]
治療小兒天瘹,因臟腑風熱積滯,導致四肢抽搐、大小便不暢。
藥材:膩粉(半份)、巴豆霜(半份)、鬱金末(一份)、地龍末(一份)、麝香(半份,研磨細)、馬牙硝(一份)
製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糯米飯混合搓成丸,如綠豆般大小。一歲兒童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三歲以上的兒童,服用二至三丸。
[第二方]
藥材:巴豆霜(一份)、乾蠍(半兩,微炒)、藿香(半兩)、白殭蠶(半兩,微炒)
製法:將所有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用麵糊混合搓成丸,如綠豆般大小。三歲兒童,用金銀花、犀角煎湯送服一丸。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再服用兩丸。服藥後會排出類似煤灰和瓜汁的污穢物,病就好了。用藥劑量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酌情增減。
[第三方:白殭蠶散]
治療小兒天瘹及急驚風抽搐。
藥材:白殭蠶(二枚,微炒)、蛜𧌴(一枚,微炒)、莨菪子(十粒,炒黃)
製法:將所有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用溫酒調和,滴入口中讓患兒睡覺,出汗後病就好。如果睡得久不用叫醒。一兩歲的患兒,若病情緊急,一次性服用;若病情稍緩,則分為三次服用。
[第四方:保生丸]
治療小兒天瘹,因臟腑積滯,導致高燒抽搐。
藥材:巴豆(七枚,生用,去皮心)、天南星(一枚,炮製使其裂開)、蛜𧌴(五枚,生用)
製法:在晴朗的夜晚,將所有藥材放在北極星下方露宿一晚,第二天早晨搗碎過篩成末。取四十九粒豆豉,含在口中不要說話,去除豆皮,搗爛與藥末混合搓成丸,如黍米大小。隨兒童年齡大小服用丸數,用溫水送服。
[第五方]
藥材:五靈脂(一兩)、白附子(一分)、天南星(一分,生用)
製法:將所有藥材搗碎過篩成末,用一升醋熬成膏,然後加入蝸牛末二錢、麝香末一錢,混合搓成丸,如綠豆大小。每歲兒童服用一丸,用奶汁研碎後服用。如果沒有奶汁,則用金銀花湯送服。藥丸入口後病就好。
[第六方]
治療小兒天瘹,眼睛向上翻,並出現口手抽動。
藥材:壁虎(十五枚,乾的十枚,濕的五枚)
製法:用奶汁將壁虎研爛,再加入奶汁,一起灌入口中,立即見效。
[第七方:塗頂膏]
治療小兒天瘹的急救塗頂膏。
藥材:川烏頭末(一錢)、蕓薹子末(三錢)
製法:用新打的水調和藥末,塗在頭頂上,立即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