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四 (22)
卷第八十四 (22)
1. 治小兒冷熱不調諸方
治小兒四五歲。腹內冷熱不調。不能食飲。調氣散方。
白朮(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甘草(三分炙微赤銼),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盞。入生薑少許。
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冷熱不調。或時下痢。腹痛。不能飲食。犀角散方。
屑角屑(半兩),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當歸(半兩銼碎微炒),黃連(半兩去須)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半兩去蘆頭),乾薑(半兩炮裂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服之。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冷熱不調。腸胃滯結。壯熱作時。兩肋刺痛。赤茯苓丸方。
赤茯苓(三分),當歸(一分銼微炒),芎藭(一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鱉甲(三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治療四、五歲小孩腹內冷熱不調,導致食慾不振的藥方:
調氣散方:
白朮(少許),人參(少許,去除蘆頭),炙甘草(少許,略微烤過切碎),厚朴(較多,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烤香)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少量,約一錢。用一杯水,加入少量生薑,煎煮至剩一半。去渣放溫,根據小孩的年紀大小,調整服用量。
治療小孩冷熱不調,有時拉肚子、肚子痛、食慾不振的藥方:
犀角散方:
犀角屑(少量),桂心(少量),炙甘草(少量,略微烤過切碎),當歸(少量,切碎略炒),黃連(少量,去除鬚根),陳皮(少量,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膜並烘乾),人參(少量,去除蘆頭),乾薑(少量,炮製後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少量,約一錢。用小半杯水煎煮至剩一半,去渣放溫後服用。一天服用三次,根據小孩的年紀大小,自行調整服用量。
治療小孩冷熱不調,腸胃不順暢,發高燒時,兩側肋骨疼痛的藥方:
赤茯苓丸方:
赤茯苓(少許),當歸(少量,切碎略炒),芎藭(少量),大黃(少量,切碎略炒),鱉甲(少量,塗上醋烤黃,去除邊緣)
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加入煉製的蜂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像綠豆一樣。每次服用五顆,用粥水送服。一天服用三次,根據小孩的年紀大小,自行調整服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