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四 (1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四 (19)

1. 治小兒瘧疾諸方

治小兒瘧疾壅煩悶。恆山散方。

恆山(半兩),川大黃(半兩),桂心(一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未發前溫服。得吐利為度。如未吐利。再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

治小兒瘧。胸膈間痰涎。發歇寒熱。宜服松蘿散吐方。

松蘿(三分),恆山(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以吐為效。不吐更服。

治小兒瘧。發作不定。多渴心煩。烏梅散方。

烏梅肉(半兩微炒),恆山(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淡竹葉十片。小麥三十粒。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與服。

治小兒瘧。寒熱發歇不定。黃丹丸方。

黃丹(半兩微炒),人參(半兩去蘆頭),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恆山(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於未發前。以冷水下一丸。三歲以上。即可三丸。

治小兒瘧。累發不定。砒霜丸方。

砒霜(一分醋熬五遍細研),硃砂(一分細研),巴豆(七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母丁香(四枚),相思子(七枚),阿魏(半錢麵裹煨面熟為度),恆山(一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於未發前。以冷水下二丸。每一歲加一丸。

治小兒瘧疾煩熱。牛黃丸方。

牛黃(一分),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同研如膏。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水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瘧疾。必效大蒜丸方。

獨顆蒜(一枚去心),巴豆(一枚去皮心)

上件藥。取巴豆納蒜中。用濕紙裹煨令熟。搗如膏。丸如麻子大。每服。以醋湯下三丸。以吐利為度。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五月五日修合更佳。

治小兒瘧疾。恆山丸方。

恆山(一兩末),白蠟(半兩),雞子(一枚)

上件藥。敲雞子。去黃用清。與恆山末拌和令勻。於瓷碗中熔蠟。都拌和。以綿幕碗口。

坐甑中蒸三遍。取出。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當吐即瘥。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久瘧不斷。胸脅下痞堅。蜀漆丸方。

蜀漆(一分),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黃連(一分去須),桂心(一分),甜葶藶(一分隔紙炒令紫色),川芒硝(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瘧疾。發歇寒熱。體顫。黃丹丸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瘧疾的各種方子

治療小兒瘧疾引起的煩躁不安:

恆山散配方: 恆山(約15克),川大黃(約15克),桂心(少量),甘草(約15克,烤過稍微發紅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約3克,用小半杯水煎至約一半。去掉藥渣,在瘧疾發作前溫服。以能吐或腹瀉為度。如果沒有吐或腹瀉,再服一次。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瘧疾,胸部有痰,發作時忽冷忽熱:

松蘿散配方: 松蘿(少量),恆山(約30克),甘草(少量,烤過稍微發紅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約3克,用小半杯水煎至約一半。去掉藥渣,溫服。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增減藥量。以能吐為有效,不吐就再服。

治療小兒瘧疾,發作時間不固定,口渴心煩:

烏梅散配方: 烏梅肉(約15克,稍微炒過),恆山(約30克),甘草(少量,烤過稍微發紅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約3克,用小半杯水,加入淡竹葉十片,小麥三十粒,一同煎至約一半。去掉藥渣溫服。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瘧疾,忽冷忽熱,發作時間不固定:

黃丹丸配方: 黃丹(約15克,稍微炒過),人參(約15克,去掉蘆頭),鱉甲(約15克,塗醋烤黃,去掉邊緣),恆山(約15克)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如綠豆大小。每次在瘧疾發作前,用冷水吞服一丸。三歲以上可服三丸。

治療小兒瘧疾,反覆發作:

砒霜丸配方: 砒霜(少量,用醋熬煮五次,研磨成細末),硃砂(少量,研磨成細末),巴豆(七枚,去皮去心,研磨後用紙包壓榨去油),母丁香(四枚),相思子(七枚),阿魏(少量,用麵包起來煨熟),恆山(約3克)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加入研磨好的藥粉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如黍米大小。每次在瘧疾發作前,用冷水吞服兩丸。每增加一歲,增加一丸。

治療小兒瘧疾引起的煩躁發熱:

牛黃丸配方: 牛黃(少量),杏仁(少量,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去尖,去掉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一同研磨成膏狀,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如麻子大小。每次用溫水送服三丸,每日三次。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瘧疾,必定有效的大蒜丸配方:

獨頭蒜(一枚,去心),巴豆(一枚,去皮去心) 將巴豆放入蒜中,用濕紙包裹煨熟,搗成膏狀,搓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用醋湯送服三丸,以能吐或腹瀉為度。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增減藥量。在農曆五月初五製作效果更好。

治療小兒瘧疾:

恆山丸配方: 恆山粉(約30克),白蠟(約15克),雞蛋(一枚) 將雞蛋敲開,只取蛋清,與恆山粉攪拌均勻。將白蠟在瓷碗中熔化,與恆山粉、蛋清攪拌均勻,用棉布蓋住碗口,放在蒸鍋中蒸三次。取出後,搓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用粥水送服五丸。如果能吐就會痊癒,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久病不癒的瘧疾,胸脅下有硬塊:

蜀漆丸配方: 蜀漆(少量),杏仁(少量,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去尖,去掉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黃連(少量,去掉鬚),桂心(少量),甜葶藶(少量,隔紙炒至紫色),川芒硝(約15克),川大黃(約15克,切碎後稍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如麻子大小。每次用粥水送服五丸,每日服用,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瘧疾,發作時忽冷忽熱,身體顫抖: (此處應是與上方重複,同黃丹丸配方) 黃丹丸配方: 黃丹(約15克,稍微炒過),人參(約15克,去掉蘆頭),鱉甲(約15克,塗醋烤黃,去掉邊緣),恆山(約15克)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如綠豆大小。每次在瘧疾發作前,用冷水吞服一丸。三歲以上可服三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