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四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四 (12)

1. 治小兒斑瘡諸方

夫小兒斑毒之病者。是熱氣入於胃也。而胃主肌肉。其熱氣夾毒。蘊積於胃。毒氣蒸發於肌肉。狀如蚊蚤所齧。赤斑遍體。此病或是傷寒。或時氣。或溫病。皆熱不時歇。故熱入於胃。變成此毒。乃發斑也。凡發赤斑者。十生一死。黑者十死一生。

治小兒熱毒。發斑不止。心神煩悶。大青散方。

大青(半兩),玄參(半兩),川升麻(半兩),梔子仁(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陽毒壅盛。發斑。心躁。皮膚焮痛。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兩),川升麻(半兩),白蘚皮(半兩),梔子仁(半兩),寒水石(一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漏蘆(半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斑瘡。大便壅滯。心神煩躁。宜服大黃散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芩(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一錢。三歲以下。可服半錢。

又方。

犀角屑(一分),川升麻(一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治小兒發斑。散惡毒氣方。

上以生葵菜葉絞取汁。少少與服之。

治小兒斑瘡。及疹豆瘡。心神煩躁。眠臥不安。青黛散方。

青黛(半兩)

上細研青黛為散。每服。暖磨刀水調下半錢。日三服。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又方。

上煮黑豆汁塗。徐溫服之。

白話文:

治療小兒斑疹的各種方法

小兒患斑疹,是因為體內熱氣侵入胃部所致。胃主肌肉,熱氣夾雜毒素,積聚在胃中,毒氣蒸發到肌肉,呈現像蚊蟲叮咬般的紅斑遍布全身。這種病可能是傷寒、時疫或溫病引起,都是因為熱邪持續不斷,所以熱邪侵入胃部,轉化成毒素,於是出現斑疹。凡是出現紅色斑疹的,十個小孩中只有一個能活;出現黑色斑疹的,十個小孩中只有一個能活。

治療小兒熱毒,斑疹不止,心煩意亂的方子(大青散):

大青、玄參、川升麻、梔子仁、川大黃(銼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銼碎),各半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根據小孩年齡大小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陽毒壅盛,發斑,心煩,皮膚紅腫疼痛的方子(犀角散):

犀角屑、川升麻、白蘚皮、梔子仁、寒水石(一兩)、川大黃(銼碎微炒)、漏蘆、赤芍藥、甘草(炙微赤,銼碎),各半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根據小孩年齡大小,分次溫服。

治療小兒斑疹,大便不通,心煩意亂的方子(大黃散):

川大黃(銼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銼碎)、黃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各半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不拘時間,用新汲水調服一錢,三歲以下小孩服用半錢。

另一個方子:

犀角屑一分,川升麻一分,川大黃(銼碎微炒)半兩,甘草(炙微赤,銼碎)半分。將以上藥物搗碎粗篩,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煎至五分,去渣,根據小孩年齡大小,分次服用。

治療小兒發斑,散除毒氣的方子:

取鮮葵菜葉絞汁,少量服用。

治療小兒斑疹及麻疹,心煩意亂,睡不安穩的方子(青黛散):

青黛半兩。將青黛研成細末,每次用溫開水調服半錢,一日三次,根據小孩年齡大小增減藥量。

另一個方子:

煮黑豆汁塗抹患處,並少量溫服。

2. 治小兒發疹豆瘡後滅瘢諸方

夫小兒傷寒發疹豆瘡者。皆是熱毒所為。其病折則瘡愈。而毒氣尚未全散。故瘡痂雖落。其瘢猶黯。或凹凸肉起。所以宜用滅瘢消毒之藥以敷之。

治小兒熱毒。發疹豆瘡初愈。或塗瘡瘢方。

蒺藜子(一兩),梔子仁(二兩),豉(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醋漿水調如泥。每夜塗瘡上。來日以淡漿水洗之。

又方。

胡粉(一兩),膩粉(一分)

上件藥。相和研令勻。入煉了豬脂拌和如膏。薄塗瘢上。每夜塗之。至明以漿水洗之。

又方。

鷹糞白(一兩),衣中白魚(二十枚)

上件藥。細研。入白蜜調和。如稀餳。用塗瘡瘢上。

又方。

牡蠣粉(三兩),土瓜根(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夜取二錢。用白蜜調塗面及瘡瘢。明旦以暖漿水洗之。

治小兒傷寒熱毒斑瘡。疹豆瘡瘥後。滅瘢膏方。

馬齒莧自然汁(一升),煉成豬脂〔一(三)兩〕

上件藥相和。以慢火煎成膏。日夜塗瘡瘢上。

又方。

羊𦚟(一具用酒一升浸一宿來日絞濾去汁取羊脛盡去筋膜),牛酥〔四分(兩)〕

上件二味。入銀銚子內。慢火煎三五沸。新綿濾。入淨器中盛。每夜取塗面上。來日用生甘草一兩。以漿水二大盞。煎七八沸。去滓放溫。洗面。

又方。

豬𦚟(一斤),天鼠(二枚)

上二味細切。入銚子內。煎煉令天鼠焦。絞濾取膏。日夜摩塗瘡瘢上。

又方。

鸕鷀糞(二兩)

上一味研如粉。以煉了臘月豬脂三合。調攪令勻。塗於瘡瘢上。

又方。

川升麻

上一味。不計多少。細銼。用水煎。去滓取汁。以綿沾汁拭瘡瘢上。

又方。

豉(一升),羊糞(一合)

上件藥相和。以水一斗。煎十餘沸。去滓。看冷暖。洗浴瘡瘢。

又方。

黃柏(二兩細銼)

上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摩拭瘡瘢上。

又方。

赤小豆末(一兩)

上一味。以雞子白調如稀餳。塗瘡瘢上。

又方。

上好白蜜

上一味。不計多少。通身塗瘡。痂落無瘢。

治小兒疹豆瘡。並滅瘢痕方。

羊𩩅骨髓〔一分(兩)〕

上煉之入輕粉一分。研成白膏。於瓷合內盛。用塗瘡上。滅瘢極效。

白話文:

治療小兒出疹子(如麻疹、痘瘡)後留下的疤痕,有多種方法。因為小兒傷寒發疹或長痘瘡,都是體內熱毒引起的。等疹子好了,毒氣還沒完全散去,所以即使瘡痂脫落,疤痕仍舊暗沉,或凹凸不平,因此需要使用消滅疤痕、消毒的藥物來敷貼。

以下是一些治療小兒因熱毒引起的疹子、痘瘡痊癒後留下的疤痕的藥方:

**第一方:**將蒺藜子、梔子仁、豉等藥物研磨成細粉,用醋水調成泥狀,每晚塗在疤痕上,隔天用淡米湯洗掉。

**第二方:**將胡粉和膩粉混合研磨均勻,加入煉好的豬油拌成膏狀,薄薄地塗在疤痕上,每晚塗抹,隔天用米湯洗掉。

**第三方:**將鷹糞和衣魚(一種小型魚類)研磨後,加入白蜜調成稀糊狀,塗在疤痕上。

**第四方:**將牡蠣粉和土瓜根研磨成細粉,每晚取適量,用白蜜調勻後塗抹在臉部和疤痕上,隔天用溫米湯洗掉。

**第五方(治療傷寒熱毒引起的斑痕、痘瘡痊癒後的疤痕):**將馬齒莧汁和煉好的豬油混合,用小火熬成膏狀,日夜塗抹在疤痕上。

**第六方:**將羊脛骨(先用酒浸泡一夜,再絞汁,去除筋膜)和牛油混合,用小火煎煮,過濾後取膏,每晚塗抹在臉上,隔天用煎煮過的甘草水洗臉。

**第七方:**將豬脛骨和天鼠(一種小型哺乳動物)切碎,煎熬至天鼠焦黃,過濾取膏,日夜塗抹在疤痕上。

**第八方:**將鸕鶿糞研磨成粉末,加入煉好的豬油,調勻後塗抹在疤痕上。

**第九方:**將川升麻切碎,用水煎煮,取汁用棉花沾取塗抹在疤痕上。

**第十方:**將豉和羊糞混合,加水煎煮,待冷卻後用來清洗疤痕。

**第十一方:**將黃柏切碎,用水煎煮,取汁塗抹在疤痕上。

**第十二方:**將赤小豆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成稀糊狀,塗抹在疤痕上。

**第十三方:**使用上等白蜜塗抹全身,可使瘡痂脫落,不留疤痕。

**第十四方(治療疹子、痘瘡和疤痕):**將羊脛骨髓和輕粉混合,研磨成白色膏狀,塗抹在瘡疤上,能有效去除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