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四 (4)

1. 治小兒傷寒咳嗽諸方

夫小兒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使腠理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其嗽者邪在肺。肺候身之皮毛。而主氣。傷寒邪氣先客皮膚。隨氣入肺。故令嗽重者。有膿血也。

治小兒內中冷氣。及傷於外寒。咳嗽。或時寒熱頭痛。白朮散方。

白朮(半兩),赤芍藥(一分),紫菀(半兩洗去苗土),麻黃(半兩去根節),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人參(半兩去蘆頭),陳橘皮(一分湯浸去白瓤焙),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傷寒。痰逆咳嗽。不欲乳食。貝母散方。

貝母(一分煨微黃),桔梗(一分去蘆頭),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桂心(一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一分去蘆頭),乾薑(一分炮裂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半夏(一分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傷寒壯熱。咳嗽嘔吐。枇杷葉散方。

枇杷葉(一分拭去毛炙微黃),川升麻(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茅根(一兩銼),竹茹(三分),貝母(半兩煨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棗一枚。擘。生薑少許。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看兒大小。以意加減溫服。

治小兒傷寒。咳嗽不瘥。杏仁散方。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貝母(半兩煨微黃),川升麻(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麻黃(半兩去根節)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溫服。

治小兒傷寒。咳嗽吐逆。晝夜不息。桂心散方。

桂心(半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紫菀(三分洗去苗土),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傷寒。咳嗽氣急。麻黃散方。

麻黃(半兩去根節),川大黃〔一兩(分)銼碎微炒〕,木通(半兩銼),射干(一分),皂莢子(二十枚煨熟),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

白話文:

小兒傷寒是寒邪入侵皮膚,阻礙氣血運行,導致毛孔閉塞,氣機不暢,寒邪鬱積化熱,所以會頭痛、全身疼痛和高燒。咳嗽則表示邪氣侵犯肺臟,因為肺臟與皮膚毛髮相連,又主宰呼吸,寒邪先侵犯皮膚,再循氣而入肺,所以會咳嗽,嚴重者甚至會有膿血。

治療小兒內外寒邪導致的咳嗽,伴隨寒熱交替頭痛的白朮散:

白朮(半兩)、赤芍藥(一分)、紫菀(半兩,洗淨泥土)、麻黃(半兩,去根節)、厚朴(半兩,去粗皮,塗薑汁炙烤至香)、人參(半兩,去蘆頭)、陳橘皮(一分,水浸泡去白瓤後烘乾)、杏仁(半兩,水浸泡去皮尖和雙仁,麩炒至微黃)、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煮,煎至五分,濾渣服用。不拘時間,根據孩子大小調整藥量。

治療小兒傷寒、痰逆咳嗽、拒絕哺乳的貝母散:

貝母(一分,煨至微黃)、桔梗(一分,去蘆頭)、甘草(一分,炙烤至微紅,切碎)、桂心(一兩)、陳橘皮(半兩,水浸泡去白瓤後烘乾)、人參(一分,去蘆頭)、乾薑(一分,炮製至裂開,切碎)、杏仁(半兩,水浸泡去皮尖和雙仁,麩炒至微黃)、半夏(一分,水洗七遍去滑膩)。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加少許生薑煎煮,煎至五分,濾渣服用。不拘時間,溫服。根據孩子大小調整藥量。

治療小兒傷寒高燒、咳嗽嘔吐的枇杷葉散:

枇杷葉(一分,擦去毛,炙烤至微黃)、川升麻(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茅根(一兩,切碎)、竹茹(三分)、貝母(半兩,煨至微黃)。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加一枚掰開的紅棗和少許生薑煎煮,煎至五分,濾渣服用。不拘時間,根據孩子大小調整藥量,溫服。

治療小兒傷寒咳嗽久治不愈的杏仁散:

杏仁(半兩,水浸泡去皮尖和雙仁,麩炒至微黃)、貝母(半兩,煨至微黃)、川升麻(半兩)、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麻黃(半兩,去根節)。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加少許生薑煎煮,煎至五分,濾渣服用。不拘時間,根據孩子大小調整藥量,溫服。

治療小兒傷寒咳嗽嘔吐,日夜不止的桂心散:

桂心(半兩)、甘草(一兩,炙烤至微紅,切碎)、紫菀(三分,洗淨泥土)、麥門冬(一兩,去心烘乾)。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加少許生薑煎煮,煎至五分,濾渣服用。不拘時間,溫服。根據孩子大小調整藥量。

治療小兒傷寒咳嗽氣促的麻黃散:

麻黃(半兩,去根節)、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木通(半兩,切碎)、射干(一分)、皂莢子(二十枚,煨熟)、桂心(半兩)。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煮,煎至五分,濾渣服用。不拘時間,溫服。根據孩子大小調整藥量。

2. 治小兒傷寒鼻衄諸方

夫小兒傷寒鼻衄者。由熱搏於氣。而乘於血。肺候身之皮毛。而主氣開竅於鼻。傷寒先客皮膚。搏於氣而成熱。熱乘於血。血得熱即流散。發從鼻中。為鼻衄也。凡候熱病如應衄者。其人壯熱。頻發汗。汗不出或未及汗。而鼻燥喘。鼻氣鳴。即衄也。凡小兒衄半升。或數合者。即熱因之得歇。若出一二升以上不止者。即死也。

治小兒傷寒鼻衄。身熱頭痛嘔逆。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三分去心焙),石膏(一兩),寒水石(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溫服。

治小兒傷寒鼻衄。煩熱頭痛。竹茹散方。

苦竹茹(半兩),伏龍肝(一兩),石膏(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一兩去心焙),黃芩(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傷寒壯熱。鼻衄不止方。

生乾地黃(二兩)

上細銼。於銀器中。以酒一中盞。

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又方。

生葛根汁

上用一小盞。分二服即止。

治小兒傷寒鼻衄。已經數日不止方。

生地黃汁(一小盞),白蜜(一小盞),蒲黃(一兩)

上件藥相和。微暖過。每服半小盞。量兒大小。分減頻服。

治小兒傷寒。鼻衄經日。發歇不止方。

蒲黃(一兩),石榴花末(半兩)

上件藥相和令勻。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半錢。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傷寒。鼻衄經數日不止方。

上取亂髮燒灰細研。頻頻吹少許於鼻中良。

白話文:

小兒傷寒鼻出血的原因,是因為體內熱邪衝擊陽氣,並侵犯血液。肺臟主管皮膚毛髮及鼻竅的開合,傷寒首先侵犯皮膚,進而衝擊陽氣產生熱邪,熱邪侵犯血液,血液因熱而流散,從鼻孔流出,就成了鼻出血。凡是熱病患者需要放血的,通常表現為壯熱、頻繁出汗、汗出不足或未及出汗,卻伴隨鼻乾、呼吸急促、鼻塞鳴響,就會鼻出血。小兒鼻出血半升或幾合(合:容量單位,約為十分之一升),熱邪通常就會暫時消退;如果出血量超過一、二升以上不止,就會危及生命。

治療小兒傷寒鼻出血,伴隨發熱、頭痛、嘔吐的處方:麥門冬散

麥門冬(三分,去心焙乾)、石膏(一兩)、寒水石(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桂枝(半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溫服。

治療小兒傷寒鼻出血,伴隨煩躁發熱、頭痛的處方:竹茹散

苦竹茹(半兩)、伏龍肝(一兩)、石膏(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麥門冬(一兩,去心焙乾)、黃芩(半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盞水煎至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傷寒,壯熱,鼻出血不止的處方:

生地黃(二兩,生品)

將生地黃切碎,放入銀器中,用一小盞酒煎至七分,去渣,不拘時間,分三次溫服。

另一方:

生葛根汁一小盞,分二次服用。

治療小兒傷寒鼻出血,已經持續數日不止的處方:

生地黃汁(一小盞)、蜂蜜(一小盞)、蒲黃(一兩)

將以上藥物混合,微溫後服用,每次服用半小盞,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酌情減量,頻頻服用。

治療小兒傷寒鼻出血,持續一天,時好時壞的處方:

蒲黃(一兩)、石榴花末(半兩)

將以上藥物混合均勻,不拘時間,用新汲水調和,每次服用半錢,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傷寒,鼻出血持續數日不止的處方:

取人髮燒成灰,研磨細緻,頻頻少量吹入鼻中。